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客也寂寞     
有了网络,就有了博客。在当下,业余时光盘踞在博客上的人不在少数。因人而异的博客,在展示一个人好恶的时候,也恰到好处地亮出了滚滚红尘中那些若隐若现的寂寞表隋。写博,与其说在展示什么,不如说是对寂寞的一种有序的宣泄。有道是:“寂寞陪我看风景,风景和我都寂寞。”博客的热闹和寂寞,谁说不是人生的热闹和寂寞的轮回?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李白的出生地进行了论证。他认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郭老写道: “唐代诗人李白,以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出生于中央亚细亚碎叶城。 出处见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文》(唐代宗初年曾任命李白为左拾遗, 于时李白已死)。新墓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在李白死后五十五年。其文有云: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  相似文献   

3.
道士李白所属道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社会中,李白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因为从小学课本开始,李白的诗歌就成为少年们认字习文的范本。为什么他能够写出千古传颂的佳作?对此,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但有一点却是不能回避的,这就是他的诗歌作品蕴涵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所以,研究李白与道教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准确理解李白作品思想内涵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鉴于此,学术界早已有人写出专论,例如李刚教授在《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合刊本上发表的《李白与道士之交往》一文就是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此后,还有一些学者陆续发表文章探讨这个问题。从现有文章来看,学…  相似文献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李白的诗,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人们对李白的身世、遭遇以及他的身世、遭遇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却知之甚少。在此,笔者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点看法。或许对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有所裨益。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无论是盛唐诗歌的神韵,情韵,还是气韵,都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是继屈原以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们称之为“诗仙”。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郑敏 《天风》2011,(1):60-61
一位受洗不久的姊妹曾问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受洗前,在博客上对社会不公正现象加以评论或批判,极少受到人的指责。可受洗后,却屡屡受到一些基督徒的质疑。比如,有一次,这位姊妹在博客上搞过一个“贪官该不该杀”的调查,结果在近600名投票者中,93%的人赞成贪污100万以上就该杀。但有7%的人认为,不论贪污多少都不该杀的。  相似文献   

6.
雪峰 《天风》2016,(4):42-43
正昨晚打开博客,看到有人问我是否在某家教会网站转载过讲章,我被问得一头雾水。出于好奇,便迅速找到其提到的那家网站。看到后我被惊呆了,因为在这家网站上发现了我的讲章,但网页上显示的是我五六年前发表在博客里的讲章,署的却是别人的名字,并且还附有讲道的视频。"3·15"  相似文献   

7.
记者博客——传统媒体影响力的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博客的高度繁荣发展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发生的新变化,博客的出现推动互联网进入了2.0时代.随着网民博客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张,传统媒介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博客给他们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尽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博客要彻底颠覆和替代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还不大可能,但是如何积极、科学地应对这种影响已成为当前传统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记者博客对于提升传统媒体影响力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白与道士之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表白过自己:“上探玄古,中观人世,下察交道。海内豪俊,想识如浮云。”(《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七《送戴十五归衡岳序》1275页。以下只注篇名及页数)的确,结交豪雄是李白一生行状的一大特色。他交道广泛,在所交豪俊中,有文人学士,也有地方官吏,还有不少是道士或隐士。李白与道士之交往,乃其创作生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个问题是李白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于此可窥见唐代  相似文献   

9.
在李白的诗作中,赋所占篇幅极少,历代也很少有人评论。但是,李白在赋的发展上起着重要的批判和革新的作用。他的古赋,意境辽阔,气势奔放,语言凝练形象。虽然这些赋还留有前人格律的某些痕迹,但这并不妨碍李白古赋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盛唐时期 ,饱含游仙思想的浪漫诗人李白阴时。明发怀二子 ,空吟招隐诗。)托人送之。  张走后 ,一连暴雨山洪冲毁道路 ,堵塞了风流生涯和逍遥人生李白的楼观轶事@啸然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仙李白,由于傲视权贵,愤世嫉俗,遭到当朝权臣的谗毁,结束了不到三年的“供奉翰林”的京城生活。天宝三载(公元744年)“遂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自《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接着他托请北海高如贵天师为自己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老子道观)。它表明李白既是一位虔诚的道士又是一位诗人。 唐代开元之后,李白看到权臣更加专横。  相似文献   

12.
《佛教文化》2009,(4):38-39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上九华,为九华之灵山秀水、奇峰异景所动,欣然赋诗作文,九华山即由李白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诗篇而得名,此后历代文入骚客接踵而来,酬唱赠答,留有诗词、文章千余首(篇)。  相似文献   

13.
伦理道德概括了带有明显伦理审美倾向的人类意识形态,这在李白诗篇所表现出来的伦理观念中尤为显明。一、兼善天下、“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的人生理想李白年轻时游历了祖国大山名川,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相似文献   

14.
李白在《蜀道难》中引入了边塞诗的历险主题,通过导入一种独特的恐惧情绪,使山水意象首次作为崇高的审美对象在诗歌中出现。《蜀道难》中崇高山水意象的出现源自唐朝政治环境下士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也与李白率直天真的性格和惊绝卓越的才华密切相关。《蜀道难》中所表现的心理历程实际上便是诗人个性的确立、膨胀直至被压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坦荡真诚的人格美——李白赠内诗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一生写了许多妇女题材的诗歌,特别是创作了大量的赠内诗,这些诗篇充分反映出李白坦荡真诚的个性和平等进步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一生与仙道结下了不解之缘,其立身行事及诗歌创作深受其影响.无论是在蜀中还是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漫游途中,他都乐于游名山探仙道,并结识了不少有名望的道士,如司马承祯、吴筠、元丹丘、胡紫阳等.李白的诗中多有神仙、紫霞、天宫楼阙、琼阁仙山等仙境的描述,足见李白对道教之倾心和道教对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为我论三车。问云颂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吾师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若长天秋月明,身如世上青莲色。心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嗟余落魄天涯久,罕遇真僧说空有。一言忏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僧伽歌》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赠与曾于五台山修行的高僧僧伽的一首诗,被收入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第七卷古近体诗“歌吟”中,是一首歌行体的诗。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在唐代就被贺知章称为“谪仙”,后世更尊其为“诗仙”。李白之所以被称为“…  相似文献   

18.
酒语     
一中国人最爱酒的是李白。李白行于酒亦眠于酒,思于酒亦梦于酒,生于酒亦死于酒。我常在想,如果没有酒,不知还有没有李白?唐朝的月亮,从李白的酒杯中升起;唐朝的风,似乎都带着点儿酒味;唐朝的诗歌,似乎都被酒浸泡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诗中写到酒的诗就有千余首,李白现存千余首诗中涉及酒的达170首。他常常把酒溶入诗中,把诗泡在酒中。酒  相似文献   

19.
一 一个并不高的小山丘,因一个人独坐其中,竞成就了这座山的高度。 这座山就是敬亭山,这个人就是李白。  相似文献   

20.
趣填唐诗     
独有咏诗张太()(白居易) 俱怀逸兴壮()飞(李白) 淮海()扬一俊人(杜甫) 万籁百泉相()秋(李顽) ()者可卷愚者豪(李白) 频学唤人缘性()(刘禹锡) 嘈嘈切切错()弹(白居易) 赛驴得()鸣春风(李白) 客舍青青柳色()(王维) 一年一柱思华()(李商隐) 剪断朔云天()高(温庭绮) 跻攀分寸不可()(韩愈) 今日花开已()年(韦应物) 浪生溢浦千()雪(来鹊) 春日凝妆上翠()(王昌龄) (编样仕居思迪) (答案:祝思维与匆妞杂志新年更上一层楼)趣填唐诗@黄专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