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概自有人类以来,即皆以身为“我”。在今天人类行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几乎还有许多人(也包括我自己),仍然在承袭旧的传统观点,坚持以身为“我”。在佛学的启发下,我认为身不是“我”,身与“我”是有联系而实又有区别的,“我”这一概念是属于精神范畴的。  相似文献   

2.
现在东方人、西方人,基本上皆是以身为人、以身为我,这就势必形成遍天下之人未有不是我的,遍天下之我亦未有不是人的。然则究竟什么是我?什么是人?人与我的实质为同?为异?这还是今天东方人、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一笔小小的糊涂帐。以身为人、以身为我,并不是现代人类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精神的试析     
我在本刊第一期发表了《身非是“我”论》,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证明了“身”非是“我”,身与我是有联系而实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我”是属于精神范畴的。日常生活中的事实,是一般人皆能共见共知的,既不深奥,更不神秘;如果读者能以自己的生活实践,对照、研究拙作的论点,为是?为非?是能马上得出结论的,用不着多所饶舌了。但精神是什么?我是什么?二者关系若何?特别是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证实了日常生活中的身、名、服饰冠履,本来皆不是我,完全是被执为我的。那么又是谁在执这些东西为我,为什么要执这些东西为我呢?有关这一类的问题,愿本探索佛学所得,联系人生实际,再作些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我的社会建构观与叙事辅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铁如 《心理科学》2005,28(1):189-191
叙事辅导以自我在话语中形成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点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类依据故事而生活;强势故事和强势话语塑造着人们的生活;生活是不断超越旧我走向新我的非等同圆运动的过程。叙事辅导通过引导当事人解构旧的生活故事,重写新的生活故事而达到对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6,(1)
绪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人与我,也就没有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的荣枯祸福,基本上亦取决于人与我。这是天下的人与我在现实生活中当下皆能证明的。可见人与我,实天下之至宝。它在人类学术思想研究中,应当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我把佛学中的“五蕴皆空”思恕,结合现代人类生活实际,作了较长时期的观察研究,发现佛学中有许多精华,吸取并发扬佛学的精华,有助于振兴中华民族、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佛学具有独特的思想体系,也能促进人类的科学进步。新思异绪,纷然杂陈,为是?为非?未能自断,应即如实反映所见,以求正于天下贤明之士。  相似文献   

6.
正无论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这一季《朗读者》开始的时候,我焦虑得不得了,因为第一季反响太好了,盛名之下,你还能怎么去做第二季?第二季的开篇,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我觉得还是咬牙要做。为什么一定要克服所有的困难去做这件事情呢?因为有很多人在等,很多人会问,怎么没了?可能也许是我自作多情,我就觉得在中央电视台这个平台上,或者在今天的中国电视的这个行业里,还是应该有《朗读者》第二季的出现。它应该继续往前走,让喜欢它的人看到。  相似文献   

7.
当你不再问     
正那天坐地铁的人很多,挨着我坐的是一对母女,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大大的眼睛,乖巧可爱。路途很远,我只觉得从一上车,母女俩的话就没停止,确切地说是小女孩总在不停地问东问西,问这问那。我不得不佩服那位母亲,极有耐心地回答着一个个不着边际的问题。"妈妈,为什么……"身为妈妈,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都会一动吧。儿子小的时候,也是这样不停地问,有的时候是拿着本书问我七色花为什么能变出想要的东西?有时候指着外面的大树问我为什么冬天没有了绿叶?人为什么要吃饭?甚至问我他是从  相似文献   

8.
儒家主张身心合一、以心为主宰、身为功能,以自我为起点,从内在心性出发,亦能对身的价值正面视之,以追求身心合一来实现人的完善,这是难能可贵的.它的理论意义在于,实现了人的价值的发展和完善,丰富了德性实践的内容,提供了道德理性和感官欲望矛盾的最佳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9)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为什么对于佛法有人相信,有人不信,有人排斥呢?这关系到各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范爱侍 《天风》1994,(12):33-33
《天风》今年第7期发表了李亚丁同工题为“主耶稣的12门徒”一文。内中提到12门徒中,以身殉道者达10人之多。一位同道写信给我说:“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很想不通,为何他们大都遭到这样不良的结局?我想是不荣耀主嘛!为什么主不救他们脱离凶恶、荣神益人呢?”有些传道人,也说有信徒向他们提此问题。  相似文献   

11.
略谈宗教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在我面前的,是带有几分泥土气息的《贵州宗教文化研究丛书》的梗概。细品书名,有三个问题需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宗教”?为什么要研究“宗教文化”?为什么要研究“贵州宗教文化”?一、为什么要研究“宗教”?马克思说,“宗教只是虚幻的太阳,当人没有围绕自身转动的时候,它总是围绕着人转动。”也就是说,人在实现彻底解放自己,使自己成为真正自由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达到“围绕着人自身转动”的漫长的过程中,总有“围绕着人转动”的宗教会与之相生相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于是,观察、研究宗教,就是以改造世界、发展自己为己任的人类,不…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一生最重实的是生命,最希望得到的是幸福。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呢?古往今来所有的人都在不懈努力地追求和探索着。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都不能正确认识,他们只知道一味地追求财富、地位、名利、爱情,以为拥有这些就能得到幸福。然而,今天物质文明这么发达,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依然烦恼重重,痛苦不堪,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想从佛教的观点来谈谈这个问题——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一、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是什么?我想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什么会活得痛苦,答案往往因人而异:有人会说…  相似文献   

13.
正上帝是全知的、全能的、仁慈的,他为什么让他的创造物——人受苦?这个世界为什幺有持续的苦难?很多时候,为什么好人受苦,恶人享福?这是上帝在救赎人类吗?是人用原罪必须付出的代价吗?是上帝在考验以人类让人类变得更好吗?该书考察并一一拒绝了基督教传统神学的种种解释,提出,只要有可能,人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正现有的世界宗教概论或通史著作中,汉斯·昆所著《世界宗教寻踪》可谓以"思想性、客观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四者并重见长。这一特色鲜明的世界宗教知识读本,不仅把伊斯兰教安排在全书的最后一部分,而且是以如下视野来观察这一世界性宗教的:只要看一眼世界地图,我们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从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到印度尼西亚群岛,从中亚草原到非洲莫桑比克,会有处于地球中心地带的将近10亿人信奉伊斯兰教?为什么这种宗教能将形形色色的人,  相似文献   

15.
格雷.  J  张敦敏 《世界哲学》2000,(1):73-77
我要集中讨论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 ,在现代美国公共生活中 ,是否还有哲学的位置 ,我对这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 ,所以我要讨论其原因 ,为什么我认为哲学在美国的公共生活中不起作用。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要问 ,在讨论公共事务时 ,哲学家是否有作用。哲学家的观点是否被美国公共生活中有影响的决策人所关注。哲学家是否处于一种权力地位上 ,使他们对老百姓有影响力 ?哲学家的看法是否在主要的媒体 ,如报纸、广播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电视上得到讨论 ?哲学家是否被要求把自己的建议提供给政治家、大公司头目以及与全体美国人的健康和幸福相关的社…  相似文献   

16.
客: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儿的时候,说了句“车上太多人”。我朋友说,这句话不合语法,应该说成“车上人太多”。我说:“我讲的跟你讲的是一样的意思,你也听明白了。为什么你那句话合语法,我的就不合语法呢?再说,只要意思明白了,还用得着讲究什么语法呢?讲语法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把意思说明白嘛。”我朋友不同意我的说法。我们俩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你是搞这行的,请你评一评,“车上太多人”这句话究竟合不合语法? 主:恐怕你朋友是对的。客:为什么?!我有时候听别人也这么说。我自己这么说的时候,别人也能明白。我听说语法分析要以说话人的语感为基础。照这么说,我的感觉是  相似文献   

17.
孔子带领着他的弟子游泰山,遇见荣启期坐在树下,衣鹿皮裘,鼓瑟而歌,怡然自得。孔子问他:“先生为什么这样快乐呢?”荣启期回答说:“值得我快乐的事情太多了。天地生有万物,唯有人最为高贵,而我得以为人,这是  相似文献   

18.
佛祖言语     
鸠摩罗什 《法音》2007,(12):1-1
舍利弗尔,时持律比丘不能善学诸,说法者亦不善学读,诵修多罗者亦不善学。舍利弗云,何名为持律比丘不能善学?如来经中说有三学:善戒学善、心学善、慧学。是人于三学中不能善学但,以多闻因缘轻慢他人是,人则为障碍善法。如是痴人犹尚不能如法答问况,于毕竟空无所有中能发精进?舍利弗尔,时破戒比丘乐为白衣执事宣通使命疗、治病法以,自生活。舍利弗汝,今观此恶人于,我法中出家受戒得,受供养而,反以我为怨。舍利弗尔,时四天王释、提桓因大、梵天王乃,至百千万亿诸天见,我法中如是毁坏,皆大忧愁啼,泣涕零。舍利弗是,实不应依止于我而,为白衣营执事务。何以故?释迦牟尼佛弟子乃至诸天  相似文献   

19.
进化观点下的幸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利  张雷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46-1051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目标是追求幸福(happiness), 影响幸福体验的因素有食物、财富、婚姻及友谊等。寻求幸福与避免痛苦能让人们的幸福需求得到满足。幸福和痛苦不是人类通过进化获得的一种最终机能, 然而幸福和痛苦对人类远古祖先的影响在于调节行为活动以增加生存与繁衍可能。为什么有些环境刺激比其他刺激更能让人体验幸福?为什么回避痛苦与追求幸福同样重要?为什么幸福体验有相对性、过度性与目标性的特点?这些问题可以在进化观点中得到较好回答。人们的幸福感可以在认识基因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得到加强, 如加强亲属联系、强化社会合作、重视婚姻承诺以及满足本能欲望等。  相似文献   

20.
又是一本关于异化的书?这书是给什么人写的?为什么要写?我能想象得到,“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定会惊讶地提出这些问题。一听到“异化”这个词儿,他就觉得必须对修正主义的或反共的观点提高警惕了。这本书主要不是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写的;但是确实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者不了解异化理论的意义与作用,我才要写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对异化理论深感兴趣的人,尤其是那些对这一理论本应感兴趣、本应给以正确评价的马克思主义者。我特别是写给那些政治活动家的;写给那些自觉地并公开宣称自己是根据马克思主义行动的政治家的。换句话说,这本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但其主要目的是政治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