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前,人学研究已成为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引人注目的基本问题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学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排斥人学,但绝不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学。事实上,承认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绝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人学遗产像一般认为的那样是一种人学的理论体系,是普适一切的人学公式,恰恰相反,它是研究在现实历史活动中的人的人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才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遗产。因此,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人学方法的形成逻辑及其最终形态的确立,对于上述问题的科学解决以及理解…  相似文献   

2.
文稿撷英     
苏联人学四题 1、吴宗英:人学存在乎? 进入八十年代后,虽然苏联对人的问题极为重视,但对于有无人学,是否能建立一个有别于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的新学科——人学,仍然存在着重大的理论分歧。在对于人的学科的看法上存在着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见解。一、主张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问题。认为人的哲学应当是关于人的创造的和革命能动性学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认为,由于马列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的学说,因而无须另辟蹊径,建立人学,以有别  相似文献   

3.
昭现人学的生存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国的人学研究正在走向深入。在这一过程中,人学研究的一大障碍在于仍然难以确立起一种具有本体论意蕴的理论基础,而人学研究走向深入的突破口恰恰也在这里。人学中的本体论困境,必须要融入整个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问题中考虑,人学的本体论就是当代哲学本体论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哲学界,许多人认为,人学就是关于人的哲学.然而,这一表面上看来不成问题的命题至少隐含着两个理论上的陷阱:其一,似乎人学只是哲学理论内容的一部分,除此之处还存在着别的不是关于人的哲学或研究与人无关的东西的哲学;其二,似乎人学只是哲学的一种形态,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非人学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的本质,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等问题,都可以归入人学的范畴。中国古代哲学以人为中心,向来注重对人的研究探讨,因此虽无完整形态的人学,但人学思想却非常丰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关于人的理论也异说纷呈。本文试对法家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演变轮廓,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过程:人的源始扎根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学”走进当代中国 ,并俨然以“学科”的形象在门类繁杂的知识丛林中抢占地盘。然而 ,“人学”研究先天地追赶着悖谬 :“人学”与人理应天生直接相勾联 ,但人之进入“人学”殿堂已然需要逻辑的通道才有可能 ;人注定是要通过自己的感性活动而自我创生 ,但“人学”却依赖逻辑把人制造出来 ,并仅仅对此种情境中的人充满着信心。换言之 ,“人学”从学科建设出发来想人 ,就势必在守护自身的操心中把人的问题逻辑化 ,由此达到对“理性人”信念的持守 ,并执于理性来叙说人的问题。如此这般的学术理路 ,西方近代哲学已经作出了最为完善的表达 ,并…  相似文献   

7.
从混沌到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有三个女儿:艺术,科学和哲学。她们是三种思想平面,或曰大脑。大脑更像概念力,大脑就是精神本身。平面之间相互干扰,规则就是干扰律按自己的方式运动。每个学科都处于自己的平面上,使用属于自己的成分。还有一些不可定位的干扰。一个学科为了自己的目的与关系与其否定性的那一极建立起一种本质联系之时,此类教学法才成为可能。哲学需要一种理解它的非哲学,就像艺术需要非艺术,科学需要非科学。  相似文献   

8.
侯才 《哲学动态》2005,(6):17-20
政治哲学研究首先遇到的棘手问题直接涉及该学科研究对象的"政治哲学"概念本身的界定,其核心是如何理解政治与哲学的关系.对此,本文拟从下述两个方面来加以考察. 一政治与哲学的双重变奏 施特劳斯对政治哲学的核心定义正是基于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的分析和揭示.在他看来,政治与哲学具有两种关系,据此,可以相应地对政治哲学做出两种理解和界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学”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常用的哲学范畴,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人学范畴?人学能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理论学科而存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人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确立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内容,从而建立起它的理论体系。本文拟就上述问题的研究谈一点看法,以期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建立与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研究《资本论》的理论性质问题,急需经济学与哲学之关系的思想史考察。从西方思想史上的学科关系来看,经济学与哲学并非始终是现代学科规训中分化并置的形态,而是历史地呈现出未分化、分化与再整合的动态发展过程。马克思与黑格尔都处于经济学与哲学在现代分化后重新趋于整合的发展阶段,都试图将政治经济学理解为一种哲学,然而在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方式上又存在着深刻差异。在《资本论》中,经济学与哲学实现了内在结合,马克思的哲学深化为一种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同时也被提升为一种关于现代世界的存在方式、生成方式与超越方式的新型哲学世界观。《资本论》作为哲学的现实化、具体化,恰恰是传统哲学形态的终结,并开创出一种综合了经济学与哲学的"新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