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彬彬  吴灿 《世界宗教研究》2016,(4):22-31,196,197
水龙祠壁画是我国瑶族地区目前所见惟一一处大型古代建筑壁画遗存,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宗教艺术价值。它以高超的艺术水准,描绘了勾蓝瑶寨历史上祭祀水龙神的宏大场面,题材独特,绘制精美。水龙祠壁画中的人物亦民亦军亦瑶亦傩。目前尚存的其他古代宗教建筑壁画,尚无一处与之类似。水龙祠壁画反映了勾蓝瑶曾经被招安之后成为民间军事防御体系的历史,更体现了古代瑶民族独特的民间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2.
作为目前所发现的瑶族地区面积最大的古代地面建筑壁画,水龙祠壁画中有大量值得解读的内容。在2016年8月发表于《世界宗教研究》上的《湖南江永勾蓝瑶寨水龙祠壁画释读》一文中,我们对水龙祠壁画进行了初步解读。经过一年多的文献梳理和田野考察,我们对水龙祠壁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水龙祠壁画进行再次释读:其一,从水龙祠壁画的高度程式化入手,来释读民瑶文化的发展程度;其二,从壁画中的折扇入手,来释读瑶族宗教仪式与戏曲表演之间的关系;其三,从壁画中的神灵形象及兵马仪仗入手,来释读水龙祠壁画的民族属性。  相似文献   

3.
湖南江永勾蓝瑶与广西恭城山水相连,同为平地瑶族属。勾蓝瑶水龙祠壁画与恭城的"梅山图"都属于瑶族梅山教美术作品。笔者通过比较"梅山图"中猖兵的形象对水龙祠壁画梅山猖兵身份进行了考证。水龙祠壁画的九位梅山猖兵处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动作夸张、形象独特,与民间认知的猖兵形象有某些类似但又有不同,这与瑶族梅山教信仰有着必然的渊源关系。在瑶族梅山教信仰中,梅山猖兵已经成为瑶族的民族之神,猖兵统领张五郎亦被称为"梅山",代表瑶族宗教记忆中的"故里"。毋庸置疑,梅山猖兵在瑶族信仰中比其他民族有更深刻的情感,对他们的尊奉寄托着瑶族民众死后魂归梅山故里、成为家神的真切愿望,这也成为他们追求的人生终极宗教信仰目标。  相似文献   

4.
西安东岳庙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东岳大帝的总祠,该庙主殿壁画是陕西省内已知道教宫观壁画中单幅面积最大的,该壁画是陕西境内不可多得的道教壁画之一,是研究陕西地区宋代至清代东岳信仰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一环,对丰富中国道教美术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壁画的绘制时间和内容题材入手,对壁画的艺术特色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当下城市和乡村人地空间的矛盾逐渐呈现出来,城市出现了一些"城市病"乡村呈现出一种"空心村",这种特点不利于人居的发展,有悖于中国的人居精神。中国特色小镇的构建是当下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但是特色小镇的构建过于急功近利就会出现一些不合实际的构建方法,所以从中国的传统村落中提取一些要素来构造特色小镇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广西到现在为止依然保留了很多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有些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有些是具有地域特色。而桂北是广西传统村落最密集的地方,桂北由于地形复杂多变,有平原、河谷、山地还有丘陵等较多形式,桂北地区民族也比较多,有汉族、瑶族、侗族、壮族、苗族等,所以说多民族的文化和融合以及地形的复杂性就构成桂北地区传统村落多种多样、特色性比较强。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查找文献、资料等方式,对桂北地区三江程阳八寨、龙胜各族自治县、灵川县大圩古镇、兴安县水源头村、富川县秀水村及贺州市昭平县黄瑶古镇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空间布局分析,针对各族不同地域文化特色进行研究,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得出规律,进而提取传统村落的元素来构建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6.
瑶绣文化是我国瑶族地区再现过山瑶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其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精神思想反映着瑶族百姓的文化与生活。近年来,由于乡村地区的主要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工作和发展,伴随而来的乡村"过疏化"现象也开始显现出来。以代际相传的传统瑶绣传承机制已不适应在现代乡村生活中发展。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多民族聚居特色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兼具民族族群特征与地域性特色,形成了东北传统文化,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实践案例相比南方、关中等地区也更多。通过对东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模式的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不但有效继承了传统村落保护的活动内容与内涵,而且经过长期的实践操作,形成了完整的空间形态肌理,为研究我国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西龙胜地区瑶族蜡染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种各样外来文化的入侵,导致瑶族蜡染艺术面临着传承困难等种种窘境。在国家推行"非遗文化进课堂"的政策大背景下,如何使瑶族蜡染艺术走进美术课堂,是探讨龙胜地区瑶族蜡染艺术活态传承新路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代表着农耕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文明的"活化石"和"博物馆"。豫南地区是河南省的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体地貌多为丘陵浅山,兼具南北方风貌特征,文化多元,遗存了许多风貌古朴、地域特色突出的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的重要聚集地。文章以豫南光山县龚冲村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及文献资料查阅,从环境特色、文化特色、街巷特色、建筑特色四个方面进行景观风貌特色解析,为传统村落地域特色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数以万计的传统村落,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大量文物古迹,富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形势严峻。仅就六盘水地区传统村落——盘县妥乐村来看,开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恢复研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桑吉扎西 《法音》2006,(2):33-41
在藏传佛教壁画艺术中,阿里古格壁画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情调,有别于其它藏区的壁画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并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在藏族艺术史乃至中国艺术史上,古格壁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宗教文化研究价值。现存的古格壁画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阿里同周边克什米尔、西域、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文化关系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古格壁画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证明古格艺术是域外多民族佛教文化艺术融合创新的典范。一、古格王朝的建立古格都城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扎达县18公里外的郎钦藏布…  相似文献   

13.
花瑶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与风俗,花瑶族的历史文化通过其独特载体——挑花记录下来。花瑶挑花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精品,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教育价值。花瑶挑花以概括生动的表现手法展现现实形象,表达花瑶族的抽象思维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国家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商业经济环境下,以及花瑶族逐步被汉化的背景下,花瑶挑花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处在变异与消失的边缘。从学前教育视角出发,通过对花瑶挑花的图形艺术、色彩艺术、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方面的分析,有利于挖掘花瑶挑花潜在的教育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动荡的时期,政权更替频繁,长期混战,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受到很大的影响。政治上的不稳定,给全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冲击。但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却有很大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宗教作为唯一精神支柱,这就给佛教提供了良好的传播土壤。因此,佛教壁画的内容与形式美就赋有了更重要的意义。佛教壁画的装饰性表现了人们对于佛教文化艺术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与广泛地接受。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极为活跃,其中主要的活动包括开凿石窟绘制壁画、建立寺庙、雕刻佛教造像等。由于佛教是从中亚地区传入我国中原的,所以,石窟的开凿也是在这条路上最先开始的。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石窟壁画的装饰性是对文化吸收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颜文姜祠作为一种礼制祭祀性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大特殊现象,由来已久,其建筑的形成必然与传统地域文化渊源至深。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齐文化以一种独立的地域文化登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它作为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以广收博采,融合汇通之特点以及丰厚的思想内容和润物无声的文化穿透力对颜文姜祠的建筑形态的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6.
1990年8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召开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来自南方九个省区,包括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彝族、壮族、回族、汉族的学者7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一中心,与会同志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民族文化与宗教、风俗习惯有的代表认为中国传统宗教以祖先崇拜为特点,注重天命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向我们展示出中华传统建筑、空间、民俗文化的精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种传统村落正逐渐消亡。如何保护传统古村落的延续,如何在新城镇化的背景下对传统村落进行有机更新与文化再造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和社会的焦点。以广州练溪村的岭南印象园为例,从古村落的保护方法,更新策略出发探讨如何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有机更新与文化再造。  相似文献   

18.
岳全 《佛教文化》2023,(1):90-93
我国的传统壁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和墓室壁画。其中寺观壁画这一艺术形式主要是以佛寺、道观等宗教殿宇为载体,其内容也多为与宗教相关的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现存的寺观壁画主要为明清时期,多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极少。香严寺壁画因其寺院的地理位置、壁画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的独特性,从而颇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瑶族是一个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跨境民族。因此,瑶族研究向来具有国际化特征,而对瑶族文化的主要承载形式——瑶族宗教的研究,则是整个瑶族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积极利用文献考释、实地调研等方法对瑶族宗教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和研究。时至今日,已有了一批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把握瑶族宗教研究的脉络,探寻关于瑶族宗教研究的新趋势,有必要对九十年来的瑶族宗教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性地回顾,并对今后一段时间的瑶族宗教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瑶族作为广西少数民族队伍中重要的一员,以其神秘而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民族之林中绽放异彩。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瑶族人民的形象不断走进美术工作者的视野,与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一道,成为创建"新中国形象"、传播"新中国声音"、讴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的有利途径。建国后的60年,广西瑶族题材美术创作大致经历了审美的"同化"、审美的"别趣"、审美的"异质"三个阶段,从强调政治性、时代性到突出民族性、区域性再到挖掘瑶族的内隐文化,展示精神内涵的"异质"性。瑶族题材绘画创作,作为新中国文艺的一个分支,为繁荣祖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