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乃百兽之王,也有称大虫、山君、啸风子的.古称封使君、黄公、寅客等,甚至称虎为"当朝一品".<风俗通>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在<水浒传>中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在景阳冈醉卧大青石上时,"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历来有关虎的词汇举不胜举:虎啸龙吟、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藏龙卧虎、英雄虎胆……虎是威武与力量的象征,古时常将英勇善战的将士称为"虎将".  相似文献   

2.
向石头致敬     
礁石浪,一排一排地追逐,如猛虎看见一只驯服的羔羊,扑,咬……风,一阵一阵地席卷,像淘金者急不可耐地掏,挖,摇,拔……  相似文献   

3.
鲁立智 《法音》2014,(6):40-46
正佛教仪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信息,仪式文辞大都具有浓郁的宗教特点及文学性,禅宗的丧仪文更是这类文辞的典范。禅林中,丧仪一般称为小佛事,虽名为小佛事,但其内容却不少,一般包括九种佛事,即入龛、移龛、锁龛、挂真、对真小参、起龛、奠茶、奠汤、秉炬等,是禅林丧仪的主体,每一项都有与之相应的文辞。其中以秉炬之际的文辞最受僧俗的重视,代表了禅宗丧仪文的最高成就。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文辞呢?它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云水斋诗稿     
重游东林寺写怀重游虎丘咏生公说法台开三年后我重来,恍若白莲社又开。昔日荒凉都不见,虎溪桥畔现楼台。剑池塔影几徘徊,曾是生公旧讲台。废理执言今甚昔,顽石应再点头来登九华山神光岭述意礼赵州从捻禅师塔绿叶兼红叶,群峰在望中。烟霞怜我老,云外一声钟!来参真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云水斋诗稿@拙缁~~  相似文献   

5.
放焰口     
《法音》1991,(11)
我小时光,每逢中元节,即阴历七月十五日之夜,地方上总要集资举办佛事,以超度亡魂,名曰放焰口。河岸上凉棚底下搭一个台,台上接连两张方桌,桌上供着香花灯烛,旁设椅子,是僧众的坐位。每家用五彩纸张剪成衣衫鞋帽之形,用绳子穿好了挂在沿河的柱于上,准备佛事结束时焚化给鬼魂。河岸两旁,挂着无数灯笼,上写“普济孤  相似文献   

6.
天宁寺重光     
2007年7月7日上午9时北京天宁寺接引殿阿弥陀佛像开光!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宗教活动,它标志这座始建于北魏的千年古刹盛世中兴,从此回归佛教。有佛像,有佛法,有僧人,有佛事的寺院是活着的寺院;没有佛法,没有僧人,没有佛事但主体尚存的寺院,是死了的寺院,是寺院标本。这有如自然博物馆中的动植物标本和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动植物之区别!  相似文献   

7.
一只猎狗     
正主人有一只猎狗。主人十分赏识这只猎狗,称这只猎狗是天下第一猎犬。这只猎狗曾从虎嘴里救下一只小山羊;这只猎狗曾被毒蛇咬过,但它不顾伤痛,去逮住了偷鸡的狐狸;这只猎狗曾与狼王搏斗,打得难解难分,最终将狼王制服;………… 鹿、山羊、花牛、毛驴、鸡、鸭和鹅等投向猎狗的目光都饱含敬佩。记者猴子前来采访猎狗,并准备为猎狗写一本传记。  相似文献   

8.
佛教书刊是弘扬佛法的重要媒介,但目前许多寺庙由于佛事繁忙,往往忽视佛教法宝的流通工作。本期中《大众阅经台与佛教素餐》一文,对此提出了一些具体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初一清晨,从梦中被闹醒, 鞭炮声仍响个不仃。啊!玻璃窗上出现了奇景。一簇簇,一片片,似冰山雪岭, 象花草树木,千姿百态,看不尽……灿烂的阳光射进室内, 透过岭隙和树缝。此情此景,我的心似海涛奔腾, 想国家,想教会,想世界和平……看农村,八亿人, 丰衣足食, 狮子跳,蛟龙舞,欢迎新春。望城市,大厦一座座,高楼一层层, 绫罗绸缎不太兴, 色彩绚丽,毛涤毛腈……崭新装束一群群, 姑娘、小伙子们,昂首阔步,笑语声声……听!黄河在奔腾怒吼, 长江在澎湃汹涌, 小溪小河,五湖四海, 在把万籁唤醒。把嗓门放开, 唱五讲四美好! 歌四化建设热气腾腾!  相似文献   

10.
爱的流传     
因为急着赶路,一下公交车,我便忙着穿越马路。就在我踏上斑马线的瞬间,一只大手用力地按住了我的肩膀:“当心点!“旋即,一辆卡车从我的面前呼啸而过……  相似文献   

11.
伤痛的痕迹     
在老家一片高大的杨树林中,我发现在每一株杨树的枝干上,都长有无数只大大小小的眼睛,或哭或笑,或静或眺,或凝眸或深思,或沉静如水,或愤怒似焰,或俯视世间的一切,或仰望太空苍穹……  相似文献   

12.
正鹿也回头,人也回头。很久以前,海南岛上的黎族青年阿黑上山打猎,用箭射死一只斑豹后,看见一只美丽的梅花鹿从斑豹口中掉下,头也不回,拼命逃跑,阿黑紧追不舍……很久以前,伊甸园中,造物主惩罚了撒但化身的古蛇,又为披着无花果树叶子的罪人预备了皮子为衣,恐惧的罪人却头也不回地逃跑,逃向不可知的远方……  相似文献   

13.
绝妙的棋联     
自古以来,有不少与象棋有关的奇闻趣事流传至今,而其中的棋联,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从前,有姓高、伍的两位先生,坐在古槐之下对弈。姓高的先生提议说,下完棋作一副对联如何?姓伍的先生略加思索,就先出了上联:"一堂古屋,龙不吟,虎不啸,花不芬芳鱼不跃,哭煞蓬  相似文献   

14.
唐诗有句云:“药灵丸不大,棋妙子无多。”这话固然道出了用药,对奕的哲理,但借得它来比喻简练的精妙之处,也很恰切。提起简练,人们自然会想到美国著名文学家海明威。这位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一生是站着写作的。海明威之所以要站着写怍,而且用一只脚站着,目的就是为了使文章简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俄国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5.
主持本栏目之初,我就想引用佛在尸舍婆林中对弟子说的一段话,当时查阅经书遍寻无着,惟恐记忆有误遂罢此念。去年《法音》杂志登了净因法师的文章,其中正好有这一段,今天转引过来,希望引起本栏读者的思考。“有一次,佛陀在桥赏弥(今印度阿拉哈巴特附近)一座尸舍婆林中经过时,取了几片叶子放在手里,问他的弟子们道:‘比丘们啊!你们意下如何?我手中的几片叶子多呢,还是此间林中的叶子多?’‘世尊,你手中只有很少几片叶子,但此间尸舍婆林中的叶子却多得不可胜数。’‘同样,我所知道的法如同尸舍婆林中的叶子,而我已经告诉你们的如同我手中的叶子,只有一点点,我所未说的法还很多呢!而我为什么不为你们说那些法呢?因为他们没有用处,不能引导人证涅槃。这就是我没有说那些法的原因。’”世上的法多如大地土、林中叶,而到用时往往只需爪中一粒,林中一叶。关键在于应机、方便、实行。佛说法四十九年,目的在于度众生,使之证涅槃,因此佛所说的法有时只是一句,但若施行便需终生以致。而如能坚持施行则自能证得菩提,这便是我们摘取菩提一叶与同道共修的用意。今天我们选取《本生心地观经》中的一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八个字将是有心向善的人终生为之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山羊与老虎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只小山羊误入了老虎洞,正准备离开这个有生命危险的地方时,老虎回来了。老虎问:“你是什么人?敢擅自进入我的家?”山羊一听老虎的口气,便知道老虎并不认识它。于是从容不迫地叼起一根老虎吃剩的骨头,自言自语似地说:“老虎肉真香呀!”老虎起疑了,壮着胆子又问:“你到底是什么人?敢吃我的肉?”山羊盛气凌人地说:“有眼无珠的东西,连我山大王都不认识吗?你也过来让我吃吧!”说着用它一对癥角迅速地向老虎冲去。老虎吓得掉头就跑。在逃跑中,遇见了狐狸。狐狸问:“虎大哥,山大王是什么样子?”老虎说:“浑身长着雪白的毛,头…  相似文献   

17.
李贺敏 《法音》2005,(1):38-38
本刊讯2004年12月15日上午,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新任监院森岭雄长老一行6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一诚会长的热情款待。一诚会长对永平寺诸位长老和朋友们的光临表示欢迎,对森岭雄长老荣任永平寺监院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回顾了中日佛教友好交流的悠久历史。他说,七百八十余年前,日本曹洞宗高祖道元禅师来到我国,师从天童山长翁如净禅师,回国后创立日本曹洞宗;为纪念这一殊胜因缘,1980年11月,两国佛教徒共同在天童寺隆重举行“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揭幕仪式;我会已故赵朴初会长与贵宗前管长高阶珑仙、秦慧玉以及现任管长宫崎奕保长老等建立…  相似文献   

18.
正十九构思奇特而又生动描写夸张而又真实——话说武松景阳冈打虎从篇幅上来讲,施耐庵厚爱武松,对林冲与鲁智深各用五回描写,而对武松却用了十回,被《水浒传》研究者称为"武十回"。武松本事与酒有密切关系,他对施恩这样说:"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武松打虎是关于他的传记里的重要情节。在景阳冈酒店里,  相似文献   

19.
1999年9月9日,具有千年历史的房山云居古寺,又写下了新的一页。9时9分9秒,在现场一万多名观礼者的齐声祝福中,出土42年的10O82块辽金石刻佛经,重归地下,得以永久珍藏。当主持人宣布石经回藏完毕时,掌声从期待的人群中响起,与此同时,象征着石经回藏功德圆满的1999只彩色气球,也高高地升上了天空……一、房山石经——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中华文化素以历史悠久,延绵不断而著称。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湘、敦煌石窟……一串串闪亮的名字,构成了中华文化浩瀚宝库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最近,以辽金石经回藏为契机,北京房山…  相似文献   

20.
一遍观历代史籍,或名齐长城为巨防,或巨防与长城并举,这在中国长城建筑史上是一很特殊的现象。如: 1.《战国策·齐策》载孙膑谓田忌曰:“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注云:“天,大也;唐,防也。”2.《秦策》载张仪说秦王曰:“……(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