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联倉 《心理学报》1963,8(3):68-76
問題 在自动化生产或自动武器的控制系統中,人和机器的功能紧密地交織成为一个“人机系統”。該系統的工作效率是受人的能力和技术装置的功效双重制約的。这一点不但是心理学家所強調,而且也为技术科学的专家所贊同。 在“人机系統”中操纵人員是通过各种仪表信号来获得有关受控对象状况的必要信  相似文献   

2.
理論脫离实际是公共課心理学教学中的一个严重問題。不少人說,“心理学学了沒有用,不解决实际問題”,“心理学里讲的那一套,跟实际有距离,用不上”等等。这个問題,长时期以来沒有得到解决。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从貫彻理論联系实际方針的角度来說,我們认为,可能存在着几方面的問題:这里既有对心理学教学中貫彻理論联系实际方針的认識和态度问题,也有对我們傳統的心理学理論与教学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不够了解的問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报》1959,3(2):47-54
一、問題和研究的經过 在全国生产大跃进、大鬧技术革命的年代,劳动心理学的任务不仅是、或主要不是、研究怎样改变生产者的主观状态,如操作方法,来适应客观条件、如机器設备等了,而应当研究怎样促进生产者改变客观条件,如改革工具、創造工具、来适应飞速发展的生产需要了。劳动心理学工作者应当总結工人創造性思惟活动的規律,在生产条件下应用这些规律,为創造发明准备条件,縮短創造发明的过程,使工人羣众有效地、快速地完成一項項的技术改革——創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报》1960,4(3):50-63
問題的提出 技术革命、技术革新是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之一。建国十年,特別在大跃进以来,全国广大职工在响应党的以增产节約为中心大鬧技术革命的号召下,出現了許許多多生产革新者、技术創造发明家。这些革新者、发明家解决生产中关鍵問題的过程中,技术創造思惟是怎样进行着的,解决問題的原則、途径是怎样寻求的,形象在創造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原型启发又是怎样引起积极的效果,心理学工作者对这类問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談了两个問題:一个是关于思維机器問題,一个关于所謂“交感心理学(传心术)”的問題。关于第一个問題,作者对目前反对創造思維机器的可能性的五个論据进行了反駁。作者认为,虽然我們目前所知道的心理都是在生物的、神經动力机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决不意味着通过別的途径創造就不可能。控制論的最重要的成就就在于,它动搖了神人同形說和蛋白质与生命之間联系的唯一性的观念。作者还认为,意識和思維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技术上仍是可以复制的。作者坚决认为,在原則上不能否认能够創造名符其实的思維机器。作者向人們声称:如果人需要控制性装置具有主观性,能意識其存在,那么也能把这类装置創造出来;如果沒有需要就不必模拟。他还說,創造活动并不是人的“私有物”、“垄断权”,机器也是能够創造的。关于第二个問題,作者认为,交感心理学是神經活动生理学的一个正在形成的部門,它研究在相隔一定距离的条件下对人发生思想影响的可能性和基础。长期以来,人們都认为所謂“交感心理”、“传心现象”是一种神秘論,根本不存在。作者却认定它有实在性,反对流行的“偏见”,并要求进一步研究。作者还說,这意味着人們在交往方式上将发生一个巨大的变革。在作者看来,思想先于言語。在“传心感化”中传递的并不是概念,而是“意象”。“意象”的意义不需要言語,不依賴言語的发展。因此作者认为,人的思想沒有詞、沒有言語,在相隔一定距离之下是可以传递的。  相似文献   

6.
一、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思維和存在符合=正确反映错誤思惟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作为问题提出来討論,原是从討論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終結》讲述哲学根本問題的第二方面“叫做思惟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这个命題附带引发出来的。既是如此,問題从哪里来,就当回到哪里去。即对于思惟、存在、同一性等这些概念,恩格斯在这里是在怎样的意义土使用的,我們也必須依照他原来的意义来使用,来解答我們的問題。这应当是討論問題应有的一般准则。可是,在目前的討論中,有些同志对于这些概念却不是按照恩格斯的明确的規定,而是另作了游离的走了样的不是在同一范圍的意义来使用淙谎灾衫?但很难使人信服。因此,我认  相似文献   

7.
徐联倉 《心理学报》1963,8(4):73-81
問題 近年来信息論的概念和方法在实驗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的研究領域內获得广泛的应用。但在采用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理論时,我們应特別注意人的反映的貭的特点。 通常进行的关于信息传递問題的心理学研究,往往把每一个刺激都看成是独立的、彼此間没有联系的单位。我們設想,如果一方面保持各刺激在出現概率上的独立性,而同时  相似文献   

8.
曹日昌 《心理学报》1959,4(4):56-61
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研究意識的規律的科学。意識的涵义很广,正如不是所有关于物貭的問題都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也不是所有关于意識的問題心理学都进行研究。心理学所研究的,大致是关于意識的下列三方面的問題: 1.意識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物貭发展到什么阶段产生了意識?意識又如何由低級状态发展到高級形态? 2.人对客观現实的反映过程。人經由什么过程和机制反映客观世界产生意識? 3.人的意識活动的特征。人的意識活动有什么特征?这些特征是怎样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鄭祖心 《心理学报》1964,9(4):69-76
研究目的 本研究是关于十年制学校二年級小学生掌握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应用題的心理学問題。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应用題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对于这一类的应用題如何才能理解得正确,如何才能給予正确的解答,这是关系提高教学效率的問題,同时,又是以后学生学习分数与倍数的基础。关于小学生理解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应用題的心理特点及外部化活动对人智力活动形成的作用,前人均有一定的研  相似文献   

10.
楊繼本 《心理学报》1959,4(5):53-55
心理学是一門什么性貭的学科,这是心理学界久經爭論的一个問題。要正确解决这个問題,我认为必須从心理学的对象的性貭进行考虑,因为一門科学的学科性貭是为它所研究的对象的性貭所决定的。 有人主张从心理学的任务出发确定它的学科性貭,显然这是不妥当的。如有人說“教育系設置心理学的目的不是解决生理問題,而是解决社会問題,解决培养什么人的問題,要达到这个目的把心理学說成是社会科学此說成自然科学更好”。有人根据心理学可“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