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目前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哲学命题的探讨中看出,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第一种是世诚和李唯一同志的观点:主张这个命题只能作唯心主义的解释,不能作唯物主义的解释。第二种是王若水等同志的观点:主张这个命题既可以作唯心主义的解释又可以作唯物主义的解释。我同意第一种观点,不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次: 一从哲学史看,“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最早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的。这个命题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在英国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那里表现得十分明显和露骨。大家知道,贝克莱的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总公式。到了集唯心主义之大成的黑格尔,则对这个命题作了全面的论证和发展,可以说达到了顶蜂。黑格尔认为,思维即存在,存在即思维,思维和存在  相似文献   

2.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看法。但是这个命题,是否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命题(或称之为根本命题)呢?则有不同的看法。由于这个问题涉及了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区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志,因此这次讨论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也有为巩固辩证唯物主义阵地反对唯心主义而斗争的现实意义。不妨先将我对争论双方总的看法提出来。  相似文献   

3.
关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上阐述哲学根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时提到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哲学命题,究竟是指的唯心主义的原理,还是指的唯物主义的原理的问题的讨论,目前正在进行。其实,这个问题在哲学史上是一个早已确定了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从来都足唯心主义的原理,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核心”,而且从来都是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映论根本对立的。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也是一个早已彻底解决了的问题,即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而且只是反映论,它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有着原则的区别,绝不能加以混淆。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在如何理解巴门尼德το γαρ αυτο νοειν εστιν τε και ειναι问题上出现的困惑;然后通过对巴门尼德思想背景的分析,来说明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再后借助于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解读,来揭示阿那克西曼德的απειρον与到场、存在的一致性;再后具体考察海德格尔对巴门尼德το γαρ αυτο νοειν εστιν τε και ειναι的阐释;最后通过重新回顾文章的基本思路来分析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首先提出在如何理解巴门尼德το γαρ αυτο υοειυ τε και ειυαι问题上出现的困惑;然后通过对巴门尼德思想背景的分析,来说明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再后借助于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解读,来揭示阿那克西曼德的απειρου与到场、存在的一致性;再后具体考察海德格尔对巴门尼德,το γαρ αυτο υοειυ τε και ειυαι的阐释;最后通过重新回顾文章的基本思路来分析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首先提出在如何理解巴门尼德τογαραυτουοειυεστιυτεκαιειυαι问题上出现的困惑;然后通过对巴门尼德思想背景的分析,来说明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再后借助于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解读,来揭示阿那克西曼德的απειρου与到场、存在的一致性;再后具体考察海德格尔对巴门尼德τογαραυτουοειυεστιυτεκαιειυαι的阐释;最后通过重新回顾文章的基本思路来分析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黑格尔哲学的最基本的命题。这个命题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方法的矛盾。黑格尔正是通过这个命题在他的极端保守的哲学中隐藏革命,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刚刚形成的德国资产阶级的要求。 在一些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论著中,作者们一般都正确地指出了黑格尔的这个命题是在他批判康德的二元论、不可知论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彻底的唯心论的一元论,同时也包含着辩  相似文献   

8.
编辑先生:宗教文化历史悠久,体系博大,内容精深,应该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研究。但是很多人都说“宗教是唯心主义”,我不知该怎样看,特此请教。浙江小玉小玉朋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对于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位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与哲学、历史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同一是克罗齐历史哲学中最为引人注目而又最令人费解的重要论点之一。卡罗吉诺(GuidoCalogero)甚至说,历史与哲学的同一是意大利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这一标志使它与当代别的哲学和唯心主义趋向区别开来”。①可以说,这一命题贯穿和渗透了克罗齐的全部史学理论,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和把握乃是我们进入克罗齐史学思想殿堂的关键所在。克罗齐在青年时代就开始对历史学的性质和地位进行哲学思考,当时他已经以那不勒斯地方史的研究而在学术界崭露头角。19世纪的欧洲,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自然科…  相似文献   

10.
<正>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皆流,无物常住,总之,一切存在又不存在,是又不是。在巴门尼德看来,这样的思想只是停留在感官认识上的凡人的见解。巴门尼德说道:"要让你的思想远离这种途径……只是以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或舌头为准绳,要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1巴门尼德认为,如果承认一切存在又不存在,人的思想将无所适从、一无所获,"因为当你认为或者说‘某物是什么’,就等于认为或者说‘某物作为什么而存在’。然而当你这样想或者说时,这个某物已经变了"2。所以要思维便要  相似文献   

11.
除了苏联的《控制论中的哲学问题》(A.伊林等编,莫斯科,1961年)、《机器和思维》(C.劳汶斯基等著,莫斯科,1960年)等书籍之外,这本书是提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系统地分析控制论中的哲学问题的任务的基本著作之一。这样的研究作品是迫切需要的,因为一方面控制论自始就提出许多方法论和世界观方面的难题,围绕着这些难题立刻引起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  相似文献   

12.
仲辉 《世界哲学》2006,(5):35-40
本文分析了巴门尼德残篇中出现的Aletheia这个概念,认为通常在与“意见”相对立的“真理”的意义上理解Aletheia是不合适的。这个概念与“是”、“是者”直接相关,甚至可以作为“是者是”这个命题的主词。在巴门尼德的残篇中Aletheia显示了它的独特性,既是女神话语的一种绝对担保,又在一种典型的古希腊式的论辩气氛中维持着自身的自满自足,为其后的思想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文章借用海德格尔的视野论述了Aletheia这个问题在思想上显示出来的重要性,并试图将“是者是”这个命题所道出的“同一性”摆置到其源出的位置上去。  相似文献   

13.
早在准备和写作《博士论文》期间,马克思就已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解释了"思维和存在关系",这一解释的起源可追溯到德国唯心主义:即在模态理论框架内,将"思维与存在统一"区分为"存在统一于思维"与"思维统一于存在",并凸显"思维统一于存在"中"存在"与他者、社会的关联。但德国唯心主义主张"必然性",即"思维统一于存在"是无条件的:他者、社会的存在最终还是由个体自我的思维规定的,而思维是无条件的。与之相反,马克思则坚持"偶然性",即"思维统一于存在"是有条件的:他者、社会的存在与自我的存在相关,而与思维不同,存在始终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作为存在的存在",形而上学如何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是形而上学的首要问题。本文在排除了从最普遍的存在者的类的角度对"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研究,以及海德格尔式的从生存论的现象学的角度对存在的研究以后,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核心意义理论表明,"作为存在的存在"所指的是一类核心存在者,这就是严格的作为自身的存在。形而上学是对严格作为自身的存在的存在方式的研究。在此之后,本文提出一个更为源始的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存在自身?由此本文勾勒了一个前巴门尼德的绝对变化的世界,指出作为形而上学奠基人的巴门尼德之所以要提出研究存在的任务,就是为了要在一个绝对变化的世界中去设想一个绝对不变的世界。形而上学对严格的作为自身的存在的思考就是对世界的确定性的思考和寻求。形而上学是对一个绝对不变的世界的先验构想,它构想这样一个世界究竟应当以何种方式存在。最后,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著作本身为例,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研究计划的说明,具体展示了形而上学是如何来对一个本质主义的世界进行先验构想的。  相似文献   

15.
生命和生命起源问题是生物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生物学的全部历史过程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环绕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残酷的斗争。唯心主义把生命看作是一种非物质的本质,但同唯心主义相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生命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同周围自然界的物质代谢是它的特征。广义地来说,物质代谢是无机界的物质转化为生物、生物转化为非生物这一对立过程的有规律的必然统一,这种过程是在机体同周围环境和生活条件统一的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直言三段论是由三个直言命题(即对一种事物做出的“是”或“不是”的性质判断)构成的一引演绎推理。例如: 一切科学都是真理 (1) 唯心主义不是科学 (2) 所以,唯心主义不是真理 (3) 在直言三段论中,前两个命题称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看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近代哲学核心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最初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来的,后来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神学证明中得到进一步讨论和深化,最后在近代哲学中才被自觉地确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经院哲学对此问题的思考典型地表现在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及其所引起的争论中,这个证明在近代的笛卡尔哲学中再一次得到重申,并且遭到了康德的致命批判。后来,当黑格尔对这一证明以及康德的批判进行再批判时,才揭示出它所包含的思维与存在相同一的深刻内容。一、本体论证明的提出及其思想实质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最初是由安瑟尔…  相似文献   

18.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我国西汉时期,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董仲舒提出的命题,这是他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内核。长期以来,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报刊杂志,都把它当作最典型的形而上学来分析批判。对这一命题重新研究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并没有把他的哲学立场称为"辩证唯物主义",而是更倾向于使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一词,认为他和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认为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在布尔什维克的传统里,"辩证唯物主义"被列宁和斯大林确立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的名称。这种名称上的变化反映了对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片面理解。列宁和斯大林认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恩格斯力图对它们进行调解。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接受了黑格尔系统的三大划分,即自然科学进入黑格尔自然哲学的位置、历史科学进入他的精神哲学的位置、在"纯粹的关于思维的理论"中形成的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辩证"原理"与黑格尔的逻辑并列地成为真正的哲学。恩格斯认为"纯粹的关于思维的理论"能够把握存在的原理,这样的主张包括如下唯心主义观点,即存在的概念必须限制在我们的经验领域内。恩格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特征以培根关于人类知识的实践来源的论述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和资产阶级学者中广泛流传着的对质量的唯心主义观点作斗争中,苏维埃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做了很多工作。这些观点的本质在于:从物理学中完全摒弃物质概念,并且把质量(描述物质的表现的量)溶合到相互作用着的物体的加速度关系中,或者把它看作表述能量的方法之一。这些企图的反动性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它们把物质归结为运动。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不打算批判这些已被驳倒的观点,我们将探讨那些在我们书籍中流行的关于质量的概念,这些书籍的著者把质量看作是物质的性质。首先要指出,质量是一切被研究的物质形态所固有的,这就是说,不能把它认为是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