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联系与非系统联系都是建立在物质客体客观地存在着普遍联系的基础上的,区别在于,系统联系是强调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有机程度高的,或已构成某种特定有机整体结构的联系,而非系统联系是指不存在有机联系的整体或部分的联系。 为了进一步弄清什么是系统联系,首先必须从什么是“系统”说起。关于系统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最基本的定义是一般系统论的奠基人,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在他的《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一文中所概括的:“系统的意义可以确定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转引自《科学学译文集》,第315页)这个定义明确显示系统的两个基本特征:(1)整体性或统一性。(2)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所谓整体性就是整体出现了部分所没有的性质或者丧失了部分所具有的性质,而组成要素的有机相互作用是系统的整体性的根源。系统的整体性则是组成要素有机相互作用的表现,比方说水分子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由来己久的天人之学在汉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盛行,阴阳五行学说成为学术思想的方法论.董仲舒用阴阳五行构建了社会伦理的秩序,<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搭建了人体生理的联系.他们在以阴阳五行作为方法论以构建各自思想的同时互相推动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易经》的宇宙观与阴阳五行家思想之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若从思想自身的发展来看,阴阳五行家与《易经》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易经》的阴阳变化观念和带有浓厚的原始思维特性的宇宙观,是阴阳五行家思想的理论基石,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发生图式和序列便滥觞于此。《易经》的以“因果联想”为重要特征的认知方式对阴阳五行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易经》的时空观念也与阴阳五行家以阴阳五行配四时、四方,以阴阳五行说明宇宙之大化、社会之变迁、人事之行止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五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异化概念的作用的解释,是和对于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期间进一步研究国民经济学文献时所撰写的《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评价,联系在一起的。在研究《手稿》时,第一个应该提出来的问题,就是《手稿》的性质(特点)的问题。《手稿》自身是一个完整的东西呢?还是不成系统的残篇断简呢?这样的——至少部分或者大体上是这样——《手稿》所展示的是一个统一的学说或者仅仅是一些没有联系的思想呢?任何一位粗读过《手稿》的人,都会说,《手稿》本身绝不是一部完整的东西。因此,也就不能说《手稿》中包含了一种发展了的、统一的学说,这也适用于《手稿》中广泛陈述到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学术史研究,是对《黄帝内经》研究史以及《黄帝内经》的思想、学说以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的研究"。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同,《黄帝内经》学术研究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对历朝历代的《黄帝内经》研究,应该从历史的和理论的视角,按照学术史研究的内在理路进行梳理,对《黄帝内经》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当下中医学学术发展进展中的启示与借鉴。通过跨学科的视角,与知识史、观念史、社会史等进行交叉研究,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呈现《黄帝内经》学术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管子》吸取了以往阴阳说与五行说的基本思想,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完善了阴阳五行说体系,阴阳与五行相结合是在四时观念系统中完成的,而《管子》就有非常大的贡献;《管子》中论述四时之象透露出二气消息不同状态与格局之信息,为汉代易“卦气说”奠定了基础;并且《管子》“精气说”为王充以后的“禀气说”产生重大影响。以上三个方面《管子》对易学发展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中保存了大量的关于五行思想的资料,通过分析排比这些资料,我们能够勾勒出《淮南子》阴阳五行的大致框架,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的内容。同时,在五行思想上,《淮南子》与《管子》、《吕氏春秋》、《春秋繁露》等书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论述《淮南子》中的五行思想,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阴阳五行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对于秦汉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成为封建统治者建立政权的历史哲学。与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相比有所不同的是,阴阳五行说所体现出的关联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古人对于天人之际这一问题加以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这一学说在《内经》医学哲学的思想框架中被采纳,并在现实的医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从而将精神与身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李子建 《学海》2015,(1):131-137
在《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中,美国当代历史理论家海登·怀特揭示了托克维尔历史思想中的反讽要素。本文力图在怀特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并梳理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写作中的自我定位、对历史连续性的建构与反讽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还尝试将现实情境的要素纳入考察范围,指出托克维尔的个人遭遇同反讽之间的可能性关联。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在《史记》之《货殖列传》和《平准书》中,揭示了人与物之间的本质关系,商业与其他各业的制约关系,商业的特殊作用,商人才干的重要意义,奸商的破坏作用,以及汉武帝新经济政策带来的利弊等等,将这一系列的经济现象与国家的治乱兴衰加以有机地联系,合乎逻辑地提出了"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的政策原则,引起后人关注,人们引用此组命题来阐述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主要是工商业政策思想。但见仁见智,历来看法不同。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适应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司马迁的这组命题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