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为出世宗教,僧尼出家修道的目的是为了摆脱世俗烦恼,明心见性。但在8至10世纪的敦煌,尼僧作为出家人却存在着与之相反的情况,她们常住在世俗家中,与家人共同生活,过着一种居家的生活。本文依据浩博的敦煌文献记载,对这一现象及其原因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2.
对敦煌文书中保存的尼僧史料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纳探讨,并以P.3556尼僧邈真赞为例,结合其他文书,就唐五代宋初敦煌尼僧史诸问题展开分析,勾勒出了敦煌尼僧宗教修习与生活情况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不断中国化、世俗化,尼僧养老和丧葬方式在印度佛教基础上走向多元化。尼僧的养老方式包括致仕养老、寺院养老、世俗家庭养老;尼僧的丧葬方式有火葬、土葬、天葬,还出现了传统中国式夫妻合葬的葬式;丧葬承办者和参与者有寺院弟子、上层统治者、世俗家人;丧葬规格高低不等,丧葬地点有固定地点,同时亦有回葬祖先坟茔现象。  相似文献   

4.
上塔哇尼寺是拉卜楞地区最早的尼众道场,在这里修行的尼僧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即修持觉域教法。因此,上塔哇尼寺与觉域教法关系密切,有着无法割舍的法脉传承。对其尼众僧团、组织制度、教法仪轨的建构,以及尼众的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上塔哇尼寺的历史渊源与教法传统、尼众的信仰与法事仪轨的关系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永寿法师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家庭.1982年7月高中毕业后,同年10月来峨眉山万年寺依满明老法师剃度出家,他是中国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后最早在峨眉山出家的僧人之一.1985年在新都宝光寺受具足戒后,依止遍能老和尚学修.  相似文献   

6.
五代时期的继颙大师是刘守奇之子;刘守奇为刘守光之弟,因刘守光囚父杀兄夺位而亡入契丹。继颙大师出家时间,也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刘守光被杀之年,而是此后27年,值中年出家。继颙之父刘守奇的契丹经历及其弟在契丹的显赫,是北汉任命继颙为鸿胪卿,修复与契丹关系的重要原因。从继颙与辽朝密切的关系渊源,以及契丹宁王夫妇礼遇继颙弟子睿谏,可以发现五台山佛教圣地对辽朝皇室的佛教信仰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医学与道家和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家和道教对传统医学做出过重要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这一点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明确的.但具体的情况十分复杂,需要多方面的深入探讨.本文以敦煌遗书中所发现的两种医药学抄卷为核心,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抛砖引玉并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存世的敦煌写本《盂兰盆文》,分析了唐五代时期敦煌举办盂兰盆斋之时斋文的名称、性质及其所依据的经典版本。《盂兰盆文》作为盂兰盆斋仪轨中的一部分,不仅涉及佛教内容,更与荐亡追福、丧葬习俗、密教、汉藏佛教交流等关系密切,是佛教中国化、本土化历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论出家学佛     
《法音》1991,(10)
佛教徒的出家,是为了摆脱家庭恩爱的牵缠,世俗事务的干扰,专精修习戒定慧学,以求解脱生老病死等苦,获得真正自由和永恒安乐。大乘佛教徒更发心以普度众生,为一切众生求利益安乐为职志。经论中也以种种譬喻赞叹出家功德,赞叹出家比丘是人天导师、世间慧眼、众生福田。但现在许多人对出家一事不能理解,一见人出家就认为是“看破红尘”、消极避世,总是问是否遇到了什么挫折;而某些出家人对为什么出家、出家人应具备的条件、出家后应如何行持,也不甚了解。一些人到寺院出家,是为了练就一身好武功;有些人因为在世间种种挫折失意,想到佛门找一块净土;甚而有把入佛门当作一条生财之道的。陈兵先生《论出家学佛》一文,对出家修道之旨趣、出家应具备的条件、什么是僧尼的正业、僧宝与归依僧等问题,一一作了论述,就目前佛门中的一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引起教界同仁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诸多研究得到了非常一致的结论,即以家庭情感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功能系统与青少年犯罪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犯罪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以改善家庭功能为基础的干预项目,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Using a cross-sectional design and canon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differen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 values and social,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experiences and aspirations were examined for boys and girls in grades 6, 9, 10, and 12. Support was found for predicted differences in work-values correlates across grades and between sexes. The experiences and aspirations studied generally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an intrinsic value pattern for girls rather than boys. Discussion focuses on possible determinants of sex-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patterning and correlates of work values.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20~1723年是天主教在山西合法传入的阶段,山西官方在此阶段对天主教的政策是允许传播,甚或支持利用.1724~1859年间,山西官方将天主教视作邪教加以严禁,但该教禁而不绝,终于在山西扎根立足.1860~1900年间,山西官方对天主教虽然被迫弛禁,但仍极力压抑;这一阶段天主教有外国强力支持,山西社会的诸多问题又为其传播提供了历史机遇,因此该教在山西传播日益广泛、初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