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如何理解“存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在”问题在哲学中始终是十分基本和特别重要的,甚至称得上是永恒的问题,围绕它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两千多年。随着语言哲学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使用了现代逻辑这一方法,这个问题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个概念得到了更加精确的刻画和说明。但是从我国出版的一些与语言哲学有关的论著来看,在有关现代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的理解方面,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问题主要出在对现代逻辑的理解方面。本文着重阐述和分析从现代逻辑的观点出发如何理解“存在”。我认为,这一工作对于我国学术界是有意义的。说到“存在…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的逻辑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我国逻辑学界提出“逻辑现代化”的口号,但是对如何改革逻辑教材至今仍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取代论,主张在大学里教授现代逻辑;另一种是吸收论,主张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吸收现代逻辑的一些内容。后一种意见占绝对优势,其后果是形成了所谓的“普通逻...  相似文献   

3.
西方逻辑哲学研究述介陈波总的说来,即使在当代西方,逻辑哲学也是一门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学科,目前并没有完全成熟和定形。这点可由下述事例印证:其一,在一本1991年出版的英文新书《真理的准则──逻辑哲学引论》中,作者巴斯卡·恩格尔(PascalEngel)在引言部分指出:“这本书是逻辑哲学的引论。但‘逻辑哲学’是一个保护伞式的词,它容纳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研究风格。我认为,(关于逻辑哲学的)主题不存在一个单一的既定看法。”其二,有一些所讨论的问题及其内容大同小异的英文出版物,却被冠以不同的名称:“逻辑哲学”,“哲学逻辑”,“现代逻辑中的哲学问题”,等等。这足以说明,逻辑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即使在当代西方也未完全成熟。现选择几本我认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英文逻辑哲学专著作一些简要评价,读者或许能从中窥见当代西方逻辑哲学研究的“全豹”。维特根斯坦写有一部《逻辑哲学论》,虽然也讨论了一些逻辑中的哲学问题,但更多的是一部传统意义的哲学著作,并不真正属于这里所说的逻辑哲学专著。但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W·V·蒯因却写有一部真正意义的《逻辑哲学》(1970),该书的中译本已由三联书店出版。全书分七章,分别题为意义与真、语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智力和逻辑学的魅力──兼评《逻辑引论》刘培育近读吴益民、樊明亚、刘又知主编的《逻辑引论》(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使我想到大学生的智力和逻辑学的魅力问题。这里所说的“大学生的智力”问题,中心是想说明:当代中国文科大学生能否学懂现代...  相似文献   

5.
论“必然地得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规定逻辑是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命科学等学科并列的基础学科。这里的逻辑指的是现代逻辑。可见现代逻辑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在我国,对现代逻辑的教学和研究却重视得非常不够,至今也没有几所高校把现代逻辑列为本科生的必修课。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存在于我们从事逻辑教学和研究的人本身,这就是许多人对逻辑的性质认识不清。如今我们在“逻辑”的名义下进行的教学和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逻辑、数理逻辑、归纳逻辑、辩证…  相似文献   

6.
科学认识逻辑及其研究领域“科学认识逻辑”这一术语并不是单义的,因为它既可以作广义的理解,也可以作狭义的理解。把科学认识逻辑作狭义的理解,就是现代形式逻辑这样的一个分支,即它是在应用现代形式逻辑的观念、方法和算子于我们认识结果和过程的某些现象的进程中产生的。把科学认识逻辑作广义的理解,就是我们在认识的同一些现象中不仅是对现代形式逻辑的观念、方法和算子的应用,而且也是对辩证逻辑的观念和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近来论述道义逻辑(规范概念的逻辑)的许多著作都依据于这样的看法:道义逻辑是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而且基本的规范概念“义务的”、“许可的”和“禁止的”可被认为类似于“真理(alethie)”模态概念“必然的”、“可能的”和“不可能的”。在本文中,我把这种看法称为道义逻辑的标准模态观点。这种观点似乎至少要回溯到中世纪后期哲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哲学中的方法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哲学方法论的研究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哲学现代化的核 心内容之一就是哲学方法论的现代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现代哲学家如胡适、贺麟、冯友 兰、金岳霖等人都很重视对哲学方法论的研究。胡适可以说是首先在国内介绍实验主义方法论的 学者,贺麟则提出了将直觉方法和辩证法相结合的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代哲学中讨论哲学方法 论最多的是冯友兰,他提出了关于“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相结合的哲学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 代哲学界中真正对于现代逻辑有了解,并把它首先介绍到中国的是金岳霖,他对逻辑分析方法有 着独到深入的了解,是逻辑分析方法的积极提倡者。通过上述哲学家的努力,中国现代哲学已经 有了系统的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诸葛殷同同志的文章《“A是A又不是A”与辩证逻辑》(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诸葛文”对拙作《不要用普通逻辑否定辩证逻辑)(载《哲学研究)1993年增刊)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批评。但我认为诸葛文中的许多说法是不正确的。特写此文与其讨论。如众周知,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在逻辑研究中,既不能为肯定辩证矛盾而同时肯定逻辑矛盾,也不能为否定逻辑矛盾而否定辩证矛盾。诸葛文对ZO世纪ZO-4O年代一些辩证论者混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观点进行批评,并且说什么马佩的主张“承认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律,就…  相似文献   

10.
形式逻辑(这里主要指传统逻辑)在我国的传播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从明末李之藻第一次传入西方演绎逻辑的著作——《名理探》开始至“五四”运动前近三百年时间里,传统逻辑基本上还处在传入阶段。“五四”运动以后,数理逻辑开始传入,国内学者自著的逻辑著作也开始大量出版,一些大学、中学和师范开始设置了逻辑课,一批逻辑教学用书大量发行,于是传统逻辑进入了普及阶段。这时,逻辑界开始对传统逻辑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广泛的探索,并展开了不同意见的争论,其中不少问题是解放后继续争论的问题。下面我仅把与今天逻辑界的争论有关联的一些主要问题作些概略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简论殷海光的逻辑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海光毕生热心于现代逻辑的研究、教学和宣传,主要原因在于他深深感到,唯有现代逻辑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为社会文化思想提供坚实的运思基础和分析工具。他在1965年出版的专著《中国文化的展望》的序言中,明确地把“现代逻辑的工作者所说的逻辑”,作为他运思和为学“分析到底层”起“主导作用”的三个条件之首要条件。这在现代中华学人之中是十分独特的。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殷海光的逻辑观,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殷海光学术思想体系的必要条件。但是从近年来海内外殷海光研究的状况看,这一点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根据《殷海光…  相似文献   

12.
周祯祥君的《道义逻辑——伦理行为和规范的推理理论》一书刚刚出版(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我就有幸得以拜读。这部洋洋洒洒达30余万言,专门论述道义逻辑这门新学科的专著,作者从“为道德哲学建立逻辑基础”的愿望出发,流利酣畅地勾勒了当代道义逻辑的概貌。读过之后,觉得以下几点颇值得肯定。我们正处在知识创新的时代,道德哲学和现代逻辑的相互渗透而构成的道义逻辑,可以看作是一种知识创新。这本著作正是在阐述这种创新,并力图为新时期伦理道德建设提供现代逻辑的知识基础,为我国的伦理道德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在《前分析篇》和《论辩篇》中提出了关于“偏好”的理论。本文从现代偏好逻辑的观点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偏好理论,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强偏好”和“无差别偏好”等概念,提出了“强偏好的完全性”、“强偏好的不对称性”、“强偏好的换质位”以及“强偏好的合取扩展”等等原理。作者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对现代偏好逻辑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4.
随着揭批法轮功斗争的日渐深入,这样一个问题不容回避地被提升出来:如此荒诞不稽的歪理邪说何以能在短时期内迅速“窜红”,引得不少群众,甚至一些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一些受党多年教育和培养的领导干部也趋之若骛?换言之,是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造成了像法轮功这样的邪教组织的滋生与蔓延?这个问题值得广大理论工作者深思。在被恩格斯称为运用唯物史观科学地观察、分析和预测历史事变的“天才著作”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马克思通过对19世纪中叶法国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分析,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当时法国的社…  相似文献   

15.
彼得·西斯班(Peuus Hspannus 1200——1277)、世称西班牙的彼得,是中世纪杰出的逻辑学家。他的代表作《逻辑纲要》或译《逻辑大全》)是欧洲中世纪逻辑的经典著作。到17世纪初,这部著作出了166版,影响极其深远。彼得在《逻辑纲要》中不但论述了亚里士多德逻辑(如用歌诀和元规则讲解三段论理论),而且提出了一些崭新的逻辑原理,其中最重要的是“指代”学说,这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自然语言逻辑理论。本文根据《逻辑纲要》的原文,用现代逻辑的工具对这一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语言逻辑工作者提供一些研究资料。一、指代和意谓“指代”一词的拉丁名词是“suppositio”,拉丁动词是“supponere”,在字源上的意义是把某物置  相似文献   

16.
关于空词项及其内涵与外延的对称性问题陈晓平(武汉大学哲学系)空词项通常是指有内涵而无外延的词项,在传统逻辑中又叫做“空概念”。由于考虑到“概念”一词的心理学成分太多,故现代逻辑倾向于用“词项”(term)。空词项的问题历来是逻辑哲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  相似文献   

17.
旅途闲话     
去年,主编让我为《人生旅途》栏目撰稿,我答应了,并考虑了一个题目“慢慢人生路。”这样就写了六期《漫漫人生路》。这期间我一直为这个题目感到不安。因为“漫漫人生路”与栏目名称“人生旅途’”差别不大,每一篇的内容都要在具体细目中反映出来,完全不必在“人生旅途”栏目的标题下再加一个多余的“漫漫人生路。”今年我一定要改掉它。听君冈先生说他常收到读者来信,提出一些人生道路中的问题与想法,苦于琐事烦忙无法回复,为此常常内疚。我翻看了几封来信,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对他说:“我在‘人生旅途’栏目中代你回答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学界倾向以“代”的概念划分现代新儒家的众多人物,但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划分方法却掩盖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发展中的逻辑线索问题。其一,以“代”来划分人物是从外延上来进行。这样就使“第一代”、“第二代”等概念缺乏内涵,所包罗的人物纷繁,思想驳杂;其二,缺乏清晰的逻辑线索,无法使人洞悉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因而中国哲学也始终是一个封闭系统并以现代新儒学为终结。本文尝试以将中国哲学的现代发展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相类比的方式来考察这个问题。当然这个类比并不是随意的。我们发现,现代新儒家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是要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建中国哲学。由于他们所参照的西方哲学往往是其历史上某一发展阶段上的某一流派,因此西方哲学的重大变革必然影响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从哲学史上看,人类的哲学思维是不断深化的,中国哲学在其现代发展中,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也是不断深化的。因而也是存在着一个内在的逻辑规律。  相似文献   

19.
倪光道 《天风》2008,(16):47-47
凡是注重“圣灵”的弟兄姐妹,都喜欢“求灵恩”,并且大多凭着好奇心强求一些超自然的恩赐,尤其是说方言。我见过这样的人,他们跪在主面前不肯起来,哭求说:  相似文献   

20.
玩逻辑     
喝茶,下棋、玩逻辑是我的三大爱好,玩逻辑犹如“走马”绵里藏针,拙里蕴巧,曲径通幽,出奇制胜,玩逻辑犹如“将军”,将人时得意洋洋,被将人心急如焚。三八妇女节之际,左部右舍的伟丈夫个个系起了花围裙.炸煎蒸烧,色香味形,各显其技,各示其心,我独捧一本《逻辑》赏玩一题。妻说: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了吧,?你看看人家!我释书实日:“不懂的该是他们,仰知道‘三八’节的全名叫什么?”委被这一问阀住了。我得意地说:““三八节”的全名叫‘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也就是说,这一天妇女应当劳动。”妻知道我又在要什么花招,但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