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任务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这就要求哲学研究打开新的局面。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它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又是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一般方法论,因此,如何打开新局面,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唯物史观创立迄今近一百四十年的历史,既光辉地证明了唯物史观确实“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也表明了它不是“固  相似文献   

2.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讨论会上,与会代表提出了值得今后进一步探讨的若干理论问题,建议哲学界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展开讨论。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辩证法的一般理论,而且涉及我国四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问题是: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系统及其结构社会主义社会中有那些重要矛盾,它们的分类、层次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矛盾问题的研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重要课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认识,在现阶段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若干时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中,把人的问题作为个人、个性而加以研究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了。我国人民的职业哲学家和广大阶层,对这个问题的日甚一日的兴趣,首先要归因于人和他的社会周围世界之间的这种本质上是崭新的关系。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命,对个人的政治和道德行为、精神和文化行为提出了要求:必须在哲学上和科学上解决这个问题。最近,关于异化问题的内容和关于克服异化问题的广泛讨论,同这些问题是有直接联系的。另一方面,关于异化的讨论,是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的焦点。资产阶级的哲学——它歪曲马克思的观点——竭尽全力把帝国主义国家里关于极端异化了的人的问题,转嫁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上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我国大地上普遍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我国当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将以勿庸置疑的定论载入史册。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竟然在亿万群众的心里掀起冲天憾地的思想浪涛,这只有从特定的社会实践的历史背景上才能得到理解。人们从这个事件中再一次体会到哲学的解放思想的巨大功能。哲学不是无用的,轻视哲学是要受到惩罚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哲学推到如此瞩目的地位,然而历史的具体情景也制约着当事者的眼界。对于具体的政治实践内容的热情,对于特定的思想僵化和迷信的表现形式的憎恶,总是超过对于普遍的哲学原理的关注。因而当人们醉心于思想解放的欢乐和匆忙地投入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时,很多人都忘记了是否还需要再仔细审视一下手中的这把曾经起过巨大作用的宝剑——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它因何能起这种作用?它的理论内涵究竟如何?它在当前和今后的实践中还会如何发挥作用?正确地理解这一切,将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更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是我们对于实践标准问题讨论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6.
当前治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状态。最早提出"治理"概念的西方治理理论存在明显的缺陷,正面临着民主批判的两面性、国家定位的模糊以及对治理和治理理论可能性的怀疑三方面问题。这些冲突根植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特别是"个人-共同体"和"国家-社会"两个维度的矛盾。作为治理理论兴起背景的新自由主义共识已经解体,治理理论发展需要新的政治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国家-社会-个人"结构关系的批判性观点,提供了超越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思想依托,与中国的治理实践共同拓展了治理理论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德国哲学杂志》1963年第9期上发表了W·埃希霍恩第一、W·埃希霍恩第二、E.汉恩和R.蒂尔的一篇《论社会主义劳动的矛盾和动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十分宝贵的想法。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作者力图通过对社会主义中社会发展辩证法的重要问题的研究来得出,社会动力在一个以非对抗性矛盾为基础的社会中可以起什么样的作用,从而以此来对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矛盾学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十年中,苏联共产党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非常重要的贡献。党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大胆揭露以及对其有害后果的坚决斗争,是这一发展的重要前提。因为个人迷信束束了创造性的思想,产生了教条主义,从而阻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发展,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犯严重的理论上的错误和过失。党揭露了斯大林的错误论断在理论上的没有根据和实践上的危害性,驳斥了他的科学权威的“不容争议性”,  相似文献   

9.
发展存在与发展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存在与发展意识是支撑和维系社会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 ,也是发展哲学中的最高范畴。在发展存在和发展意识的矛盾关系中 ,发展存在决定发展意识 ,发展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发展存在。发展存在和发展意识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总体矛盾 ,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最根本规律。发展存在和发展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认识和研究发展存在和发展意识的辩证关系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现实问题研究的展开,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探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它体现了科研工作面向实际、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指导思想。大家感到,只有通过这种研究才能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内容、性质、特点及其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同时还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现将近一个时期以来的研究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鲁宁 《学海》2001,(5):74-78
发展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 ,它是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在社会领域中的贯彻和运用 ,它将人们的发展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概括而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发展哲学所探讨的重点 ,是关于人们的现代社会发展活动的根本观点。社会矛盾是发展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科学界定和把握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它是正确反思关于当代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诸多观点的逻辑起点。其次 ,它是科学回答与有效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许多重大问题的思想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涌现出许多新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社会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是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把握时代重大问题,解决重大矛盾而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政治成果。报告在回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它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哲学发展史表明,当社会实践、科学技术和哲学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哲学家们除了要研究一些新的问题,常常还要回过头去对诸如哲学对象这样一些基础性理论进行再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这样。本文拟就正在进行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的讨论,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讨论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对于这个问题,国外哲学界争论已久,而且十分热闹。近年来,这个问题也已成了我国哲学界的重要议题。在我国,哲学对象的讨论是由哲学体系的讨论引起的,而体系讨论又是以对象讨论为内在根据的。粉碎“四人帮”不久,许多同志把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同哲学界长期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从哲学教科书的体系入手,提出了“改革现行哲学体系”的问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科学发展的冲击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一方面不断产生新的分化,衍生出更多的流派;另方面又不断产生新的综合,出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间的交互作用,显现其相互渗透、贯通的趋向。分化的多元性和综合的同一性的统一,是当代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在这个既分化而又综合的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趋流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动向:科学哲学越来越表现出人文主义倾向,越来越把人及伦理、社会、心理的问题放在哲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待理论和实际问题,是目前心理学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觉得这几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工作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需要明确的认识上的问題。下面提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粗浅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中从学科出发和从实际出发的矛盾心理学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常有人对这个问题提出疑问。我觉得,心理学是可以大有用处的,但也可以用处很小甚至没有用处,这主要看我们如何对待它。假使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贯彻科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心理学肯定是  相似文献   

16.
《和平与社会主义问题》杂志近来开展的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问题的辩论仍在继续。我仅就我认为是核心性的一个问题谈点看法。对于现实地看待这些矛盾的人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弄清它们的性质。的确——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否产生对抗,或者说,它是否仅有非对抗性矛盾?回答这个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回避这个问题就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不能确定社会的革命性改革的任务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在对矛盾进行理论分析和在研究由此得出的许多对社会生活实践有意义的结论时,最重要的是如何从抽象的议论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转到研究十分具体的辩证社会矛盾上去。这就必须首先对党领导下解决我国现实生活具体矛盾的正面经验进行广泛的分析,同时也要对未能及时和彻底解决某些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自觉推进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1 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研究的重心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产生的问题,而非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及其一般趋势作出一些预见性、规范性而非经验性、实证性的论断。列宁根据新的实践,就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以及过渡时期所预示的未来社会发展的萌芽问题,提出了在落后的小农国家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某些独到见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9,(6):22-29
哲学层面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分析社会矛盾的理论框架。社会发展层面的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演变。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现实层面的重大社会矛盾,相对社会主要矛盾是一种次要矛盾,但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直接影响。当前,社会重大矛盾产生了新的特点,社会矛盾的化解方式,也有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关科学发现的哲学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由于科学发现(包括科学理论的发现)在科学发展和科学认识史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探讨科学发现问题,对理解科学发展的模式和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会推动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进一步的深入。这是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科学在马克思看来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