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音乐作为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普及非常迅速,喜欢、学习音乐的人不计其数。而学习音乐对中小学生智力开发、陶冶性情很有益处,对其审美观念甚至人生观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课堂音乐教学之余,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培养孩子的良好气质,许多家长都会让孩子学习钢琴、古筝、小提琴等乐器,学习一门乐器已成为家长们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必选。而对于选择什么乐器,中还是西,传统还是现代,其所做的选择的原因是什么,效果又如何?对于这些看似平常问题的探讨,实际上对于我们客观认识当前中小学学生乐器学习之类型选择倾向,以及这样的倾向所反映出的大众对待中西音乐的心理趋向、对中西乐器的认识状况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据一次权威调查表明,10—18岁孩子的家长竟有3/4喜欢未经允许翻阅儿女的日记与信件。为防备来自父母的“袭击”,许多孩子不得不在日记里也学着写起假话来。其实家长也有家长的难处,今天每个家庭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两代人之间谈谈家常、说说心里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父母子女间交往日益减少,必  相似文献   

3.
僧丽君 《美与时代》2014,(12):107-107
许多经典的动画造型曾给我们留下过非比寻常的轻松与快乐,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所不能给以的,这正是动画造型艺术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特征。一部优秀的动画造型在整部动画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整部片子的灵魂,它们主导着整部动画片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风格趋势等等。在片中,优秀的动画造型不仅仅局限于动画影片的本身,而是独立于影片之外的意义和价值。优秀的造型凭借奇特、夸张的造型设计,幽默、机智的性格特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而赢得了各个年龄阶层人们的喜爱,从而构成巨大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给家长的建议 关心孩子的钢琴学习,关注孩子练琴的效果,这是许多家长都十分重视的一件事情.可以说,在孩子整个学琴的过程中,随着家长的参与,家长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有小孩的父母都知道,给孩子喂药是最痛苦的事情。可是俗话说"良药苦口",不懂事的孩子一闻到不喜欢的味道,就会把药吐出来。每一次给生病的孩子喂药,很多家长都会用发颤的声音对孩子哀求:"宝贝,给你一勺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深入,大中城市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独生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而测查儿童智力水平的智力测验引起了家长、老师们的重视,并在许多大中城市普遍开展起来。然而,许多家长并不理解智力测验所得结果——智商的含义。有的家长把智商分数与学业成绩等同看待;有的家长得知孩子的智商较高便放松了对孩子学习的指导;也有的家长因孩子智商较低,而产生失望情绪,甚至放弃对孩子的培养。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鼓励法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  相似文献   

8.
思念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儿,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他的爸妈都不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个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怒,甚至因而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双方家长在校庆时孩子们的表演场合里见了面,女孩儿的妈  相似文献   

9.
汪华丽正在招待客人,还在小学念书的孩子在外与别人的孩子争吵了起来.他马上去调解,回来后,他对客人感慨地说:“这些孩子在一起玩耍总不能相处好。”许多家长都有这种同感,孩子们在一起争吵打闹时,奖励与惩罚都是无济于事的。但  相似文献   

10.
椰子邮局     
正电子时代,邮局似乎与一般人的生活渐行渐远。但许多酷爱旅游的人都有一个习惯,当到了一个目的地之后,总是喜欢邮寄一张明信片给亲友。莫洛凯岛是美国夏威夷州一个偏远的岛屿,风景奇特,民风淳朴,堪称世外桃源,人间天堂。这里有未被污染的白色沙滩,世界最高的海崖,有长长的瀑布,原始风貌完整的峡谷,还有一个奇特的邮局——  相似文献   

11.
上一所好的小学,然后再上一所好的初中和高中,考上理想的大学一这似乎是大多数家长为孩子设计的人生“三部曲”。由于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限制,对许多家长米说,要唱好“三部曲”中的哪一部都不容易。尽管全国各级教育部门都明令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但是多数城市的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进名校、读“重点”,还没到入学时间,许多家长早已忙开,新一轮的择校大战已经打响。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我园对大班幼儿关心帮助他人情况进行了一次家长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7%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去主动关心帮助他人;2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时候想去帮助比自己小的朋友,但不知道怎样去做,往往弄巧成拙;只有1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有爱心,喜欢去帮助别人,而且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伟伟从小就特别好动,静不下来,整天到处乱跑,乱翻东西。只有看动画片时他才能安静下来,可一旦动画片结束,他又是“大闹天宫”。父母说:他就像那个孙猴子,一刻也静不下来,整个家被他闹得乌烟瘴气的。朋友说:这孩子如此好动,会不会是患上了小儿多动症?你们还是好好带他到医院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14.
有些孩子,干什么事都没有长性,缺乏毅力,听磁带、看连环画、玩积木、做游戏,没有一件事能从头干到尾。家长对这样的孩子很着急,认为这种毛病若是不改,什么事都会半途而废,将来长大了该怎么办呢? 其实,3岁左右的幼儿,他们的注意大多是无意的,有意的注意只是暂时  相似文献   

15.
初三某女孩黄玉苗(笔名)的家长来到咨询室,跟我谈了一些关于孩子的问题:这女孩两个月前开始变得爱打扮,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添置时髦衣物:喜欢一人躲在房间走神发愣:喜欢看言情小说和影视剧中的爱情境头;情绪起伏大,成绩也出现了波动;  相似文献   

16.
3—6岁的儿童,由于他们身心的发展比先学前期儿童全面、稳定,已经有可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可当今部分年轻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孩子只要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便心满意足了。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小,不能从事劳动活动,也有个别家长误认为劳动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什么事情都尽量替孩子安排好,甚至到了5、6岁连扣纽扣、系鞋带、独立进餐等自我服务性的劳动也不让孩子做。表面上看,这样做是疼爱孩子实际上对儿童一点益处也没有。 劳动对儿童身心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肌肉、骨骼的发育离不开活动的作用,通过劳动还能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并能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使其更精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因为劳动过  相似文献   

17.
家长来信浩浩妈妈来信说,自己的儿子浩浩上二年级了,在家里说话一切都正常,就是见到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家长不说话。对他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哄也哄了,什么办法都用过,但他就是不开口。浩浩的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一名医师,父母性格都偏内向。浩浩小时候白天由外公、外婆带,晚上一直跟父母同住。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孩子2岁被送到托班,分离哭闹与其他儿童无异,家长没有感觉特别困难,幼儿园4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浩浩特别粘妈妈,从小不敢一个人去厕所,需要大人陪同;到现在都二年级了,还是不能独立睡觉,需要妈妈陪着才能入睡。  相似文献   

18.
邢莉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59-159
读书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只可惜课外书籍的插图再漂亮,也比不上漫画书的趣味性、电视节目的连续性、或电动玩具的动作性,更何况有一部分的益智书籍根本没有图画。有家长说:“家里买了一套又一套的书,但是孩子就是不肯翻阅。”“孩子只看漫画书,其他都没兴趣。一本专家推荐的好书到他手里,只花了三分钟就翻完了。”这就造成了目前课外阅读的一些弊端,例如:由于学生校内作业量过多或者因为看电视、玩电脑挤掉了课外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有些课外读物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学生往往会被这些图片吸引住,导致学生只看画面,不看文字;由于课外读物中的多数名著过长,可读性差,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多数小学生不爱读名著;多数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写出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抹煞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会使学生觉得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9.
吴志福 《天风》2018,(11):44-45
前段时间,有位姊妹在网上问我,基督徒可以看其他宗教的书籍吗?原来,她在给上小学的儿子选择课外读物,孩子很想看《西游记》《哈利波特》等书籍。可她觉得这些书的内容都有其他宗教色彩,但又不想打压孩子的阅读兴趣,因而感到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20.
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引起千千万万有识家长的高度重视。许多家长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创造出许多新鲜生动的经验,为优化家庭教育、发展家教科学做出了贡献。但是,毋庸讳言,还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在子女教育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