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是身体之踪迹,身体是"文"的作者,身体在创作过程中表现自己。表演是艺术化的身体活动,是以身体为核心的艺术门类。近年大陆上映的"小妞电影"里,女演员发挥自己的身体特性,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身体美学视阈看"小妞电影",不但能看到女性身体作为"物"之内涵,更能看到现代社会女性解放的趋势和目的。  相似文献   

2.
刘红林 《学海》2001,(4):163-165
台湾言情文学的作家大都为女性.它是在前期女性文学对女性婚姻悲剧充分展示的基础上,正面呼唤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它开始把女性作为精神主体,作为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社会力量去表现,对世代相衍的"男优女劣"、"男尊女卑"观念大胆质疑,但女性的依附性和被观照性仍显而易见.它对父权文化还有一种自觉的认同与维护,并向落后的封建伦理道德俯首称臣.因此,它只能算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同路人,与其追求婚姻自主的主题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的拉丁美洲有这么一位女性艺术家,她被贴上了"女性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标签,她的所有作品都是另一种形式的自传,"她画自己的流血、哭泣、破碎、孤独,她万分真诚地将痛苦转化为艺术,用自嘲的幽默和幻想来调和人生"[1],她在画布上倾注了人生的全部痛苦,这就是——弗里达·卡罗卡。谈到弗里达,大多数人会从"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的角度进入,抑或是从"超现实主义"的角度进入,大多数人会被既定的标签所限制,而只有极少数人将从一位女性艺术家对自己身体、情感、血缘最直白的生命体验出发,站在艺术家立场上看她所面临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自己看自己的教养,咋看咋高,就像有的女人照镜子,镜子里那个自己是用一生的时光也看不够的,那个"她"在自己的眼睛里不比西施美,但也不比西施丑。自己若看别人的教养,人家是一枝花,他也觉得是爬墙虎;人家是一棵树,他也能看到地下  相似文献   

5.
向前看     
正一次,我问一位励志大师:"一个人如何来激励自己呢?""不断地向前看。"励志大师说。"向前看?是用前面的目标和希望来不断地召引自己、激励自己吗?"我问。"这只是其一。"励志大师说,"不断地向前看,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你在向前看时,才知道自己落在后面。落后的压力,会驱使你不断地向前赶、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都有"七情六欲"。生活中,人们通常实际感受到的是一种复合情绪,如"悲喜交加"、"兴奋与不安"、"思虑与忧伤"等等。女性以其生理特性和女性文化、女性心理交织一起,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情绪表现类型。男人们称女性是"感情的动物",许多女性也以"眼泪"和"女性温情"验证着男人们的论断。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工笔人物画从一种新的视角体现出不同的创作理念.女性画家以不同于男性画家的生命情感体验和思维特征,在感受生活、艺术创造中以独特的角度,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诉说着自己的内心情感.她们在题材选择、画面构成及意境创作等方面体现出一种自述性特征. 一、母性意识的表达 女性在她个人的情感体验中,最深刻、最强烈、最引以为荣的莫过于为人母的体验.女性画家用其特有的直觉和生存本能去感受这个世界,在现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将她对每一个被创造的生命的关注表达于画面之中,与工笔画的细腻及脱俗的温馨相融合,诉说自己对生命的独到情感及作为母亲的内心喜悦.她们的创作从个人情感体验中生发出来,在绘画中自然流露.相对于男性艺术家擅长于表现一些宏观的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重大问题来说,女性画家在题材的选择上虽过于温馨,但她们在作品中表达着创造生命和关注生命的母性体验,流露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特有的"母性意识",在美术创作这个大格局里,是男性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6,(7)
正《罗马书》12章3节:"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这节经文的前半节希腊原文是:"■(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但要……看得合乎中道)。"原文中四次用同一字根的动词"■",即"看",这个希腊字(在这节经文中)的意思包括"思想、估量、认为,持某种看法,有某种评价";其中有两次是这一字根  相似文献   

9.
随着摄影技术设备的发展,女性有了一种表达自己情感、观念的新工具。当女性从被看的位置上鼓足勇气走到照相机的取景框前,女性的作品通过摄影审视着她们周围的世界和她们自己,映现出她们的成就、挫折、她们对社会问题的态度,以及她们为谋求与男性的平等而作的种种努力。摄影的发展为女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她们更好地寻找并发现自己独特的说话方式。  相似文献   

10.
《爱在他城》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芭芭拉的女性主义思想。父权社会中的男权文化是女性受到压迫的根源,只有努力充实自己,取得经济及精神上的独立,实现女性意识的觉醒,才能真正完成女性意识的成长,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真正地做自己。时至今日,虽然女性主义已经历了三次浪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真正的"男女平权"仍没有彻底实现。芭芭拉的文学作品无疑能给身处困难的女性带来光亮,让女性能直面生活的挫折、实现自我的独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当一群蓄着短发、穿着中性服装、声线毫不妩媚的女生站上了"超级女声"的舞台并取得佳绩的时候,人们对于女性应具有阴柔气质的传统审美观念被彻底颠覆了.散发着洒脱干练的她们显露出的中性气质有恃无恐地桃战着男性话语权的单一地位,男人们对于自己的男性霸权是否还在而感到惶恐不安.而仅仅几年后的今天.一群男人花枝招展地进入了大众视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所谓的"哥"们优雅地发出了挑战函,"走女人的路让女人无路可走","不是女子,胜似女子"这群男人凭着精致的妆容、尖细的嗓音和扭捏的小女儿姿态,又一次颠覆了大众的审美观让不少真正的女性也自叹弗如.  相似文献   

12.
夏冰 《美与时代》2007,(10):124-127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外乎女人和男人,而在长期的男性话语中心的统治下,女性"象牙女郎"形象已尘埃落定,甚至内化成评价女性的权威标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萌芽、发展的,旨在消解菲勒斯中心地位.它在前期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的建立之基础上,逐渐从用身躯撞击男权神话大门的鲁莽中走出,以一种"超性别"的姿态与男性携手去彻底解构男权神话,摆脱"边缘"和"无言"的尴尬境地,试图开发出一条"双性和谐"的道路,成为反叛性、抗争性和包容性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人造美女"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造美女"是对美的本质的亵渎,是对女性价值全面性的否定,同时也是对医学人道主义和医学伦理基本原则的全面践踏.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避免经济利益的驱动,全心全意地践行医德誓言,把治疗伤疾、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自己的神圣信条和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4.
一晃儿,著名漫画家丁聪离开我们有两年多了。然而,在人们记忆里,丁聪还是那么幽默、快乐、淡泊。丁聪先生有一个很别致的笔名"小丁"。这个名字,丁聪先生用了70多年,就是在他成名之后,也没有想到改过。这与他的艺术思想,与他的境界,不无关系。作为漫画家,作为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小",才能把人民群众"看大";只有把自己"看轻",  相似文献   

15.
金燕 《天风》2002,(7):36-37
1980年成立中国基督教协会,至今一共换过五届,曹圣洁牧师被选为第五届会长,而且是历届会长中唯一的女性,可以说在中国教会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女性担任过这么重要的职位,上帝在我们中国教会中行了新事。曹牧师自己又是怎么看的呢?她说“我个人是非常微不足道的,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基层教会的工作,从来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担任这个职务,我只是把它看为上帝对我的新呼召,我愿意  相似文献   

16.
看了最近两期<科学与无神论>杂志,其"热点话题"中关于在青少年中进行无神论教育的讨论,引起了我的兴趣.作为一个曾在"文革"前受初等教育的过来人和对无神论宣传一直比较关注的新闻工作者,我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也许能对这次讨论有所裨益,至少可当作抛砖引玉吧.  相似文献   

17.
不管是缠足还是现代的整形,女性的身体从来都没有真正属于过自己。身体虽是生物性的,但是对身体的塑造却是文化性的。从"缠足"到"天足"再到"整形",女性的身体经历了由"弱化"到"强化"再到"商业化"的转变。而作用在女性身体上的权力机制则经历了由"男性话语权"到"以男性主导的国家话语权"再到"受商业利润驱使的商家话语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观音信仰在民间的兴盛与女性地位的下降大体发生在同一时期。民间传说、地方戏曲和曲艺中讲述的观音本生与显化故事,成为传播观音信仰的重要媒介。化身众多、变幻无方是观世音菩萨与其他女神、娘娘相比十分突出的一大特征。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菩萨这种"多面"形成,是佛教观念的传播与妇女信众群体的女性意识觉醒互动的结果。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在女性中间格外深入人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她/他指引了一条于外低调含蓄、谨守本分,于内坚守内心、张扬个性的女性救赎策略,为天下女性提供了一种身缚枷锁而心灵自由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从近年来热播电视剧中抽取女性形象随机样本,引入“女性形象建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商业他律共同作用之下,近年来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社会、经济地位虽有大幅度提升,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污名化、“被看”等情况.对于已然存在于女性形象之上的传播偏向,外在地位的提升并不足以遏制这一趋势.反之,强化女性的内在性别意识和性别认同,避免被男性同化成为“男性化的主体”,确立女性形象自觉的主体存在,或许是应对电视剧中女性形象传播偏向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向军 《美与时代》2004,16(1):78-80
丁玲早期欲情小说是指她1927年到1929间年创作的几篇著名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自杀日记>、<小火轮上>等.之所以将丁玲的这些以描写性心理的小说称为欲情而非爱情小说,是因为丁玲在作品中探讨的主题已超越了同时代新女性的"爱情自由"及"普罗文学"的"革命加恋爱"的旧套,试图在欲望与女性生命意义追寻这一更高层面上开展自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