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诺贝尔医学奖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和诺贝尔奖对人类科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以至于不再仅仅把诺贝尔奖看作是对科学家的一种奖励 ,而更把它视为一个国家占有科学高峰的象征和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标志。诺贝尔及其获奖史对当代科学发展的深刻反映 ,为科学哲学研究提供的丰富素材和大量有待讨论的问题 ,已使外国人开始筹建“诺贝尔学”。但国内目前有关宣传与研究 ,则更多地停留在每年颁奖时的奖项介绍和有关史学角度的探讨 ,与其影响程度和应有之位失之偏颇 ,其中折射出的我国教育方面的问题 ,更被极大地忽视了。我国科学研究冲击诺贝尔奖的…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上对科学工作者最崇高、重要的奖励。事实证明,颁发此奖极有利于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日本由技术革新到科学革新的变革,进而在新世纪的几年里连续获得诺贝尔奖,也说明科学创新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上对科学工作者最崇高、重要的奖励.事实证明,颁发此奖极有利于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日本由技术革新到科学革新的变革,进而在新世纪的几年里连续获得诺贝尔奖,也说明科学创新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朱钧侃 《学海》2003,(6):182-186
突破“零诺贝尔”的提出一年一度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的揭晓 ,总要吸引全世界人民 ,特别是科学界人士的关注。诺贝尔奖已成为“科学界的奥林匹克” ,有力地激励和推动着全球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许多国家把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多少 ,当成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科研机构或一个大学科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把本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当成自己国家的最高荣誉和骄傲。迄今为止 ,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科学奖项能像诺贝尔科学奖这样 ,以它巨大的影响和声望 ,倾倒了千千万万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人们。1 0 1年来 ,在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和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5.
细胞信号转导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至今已获得10次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说明了它的重要性.通过叙述细胞信号转导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及今后的预测,说明细胞信号转导与诺贝尔奖的关系,从而使我们对其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另外一份遗嘱超过诺贝尔遗嘱的影响。有个形象的比喻:全世界物理、化学和医学三个领域最优秀的果实都被放入了诺贝尔奖的篮子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诺奖授给了物理、化学与医学领域公认最优秀的科学家,从大科学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医学奖漫谈南昌铁路中心医院(330003)赵家业有人说:在我们中国,有两件事情始终过不去,一是世界杯,二是诺贝尔(陈村,诺贝尔,你是我们心里永远的“痒”.海上文坛,1995,1:55)。还有人说:要是和争夺体育奥林匹克奖相比,科学诺贝尔奖在国内...  相似文献   

8.
段志光教授的新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研究内容堪称大手笔、研究逻辑安排大布局、研究方法采用大数据;整个研究自始至终贯穿着探讨生物医学杰出人才成长规律、造就一批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产生一批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成果、推动我国生物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目标,是国内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领域中当之无愧的巅峰之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揭示了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成长的一般规律,为培养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另外一份遗嘱超过诺贝尔遗嘱的影响。有个形象的比喻:全世界物理、化学和医学三个领域最优秀的果实都被放入了诺贝尔奖的篮子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诺奖授给了物理、化学与医学领域公认最优秀的科学家,从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量子物理的创始人普朗克到居里夫人等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0.
193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让伍连德博士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接近诺贝尔奖的华人.但是,不得不面对他最终落选的遗憾.从科学创造过程中的科学发现、科学精神与科学环境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伍连德博士落选的可能原因,同时时代变迁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技发展呈现多学科交叉的趋势,不同学科的交流,互相启迪,共同研究,能够产生新思想、新观点,促进新学科的成长[张玉台.科学思想碰撞的意义无法替代.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节选)].近20年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多是从交叉学科领域中产生,如Crick和Watson因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而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实质上是物理学与医学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回眸百年诺贝尔奖,我们不难发现,荣耀的背后往往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虽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们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但在走向斯德哥尔摩的路途中,却凸显出一些共同特点,这些特点是:执着的梦想、合理的知识结构、不寻常的勤奋、丰富的想象力、浓厚的兴趣、坚韧的毅力以及对科学和生命的挚爱。  相似文献   

13.
科学哲学与诺贝尔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禹宽平的《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之后,读者纷纷来稿,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本文从中西研究传统的历史差异及科学哲学与诺贝尔奖的历史关系、方法论关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呼吁中国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因“诺贝尔奖”而闻名于世界,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著名化学家、无烟炸药的发明者、历史上罕见的企业家型的科学家。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伟人的母亲呢?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母亲阿尔塞尔在诺贝尔人生征途上, 起了多么重大的作用呢? 诺贝尔一生下来就瘦弱多病,连吃奶都十分艰难。当别人对这个小生命失去希望时,阿尔塞尔却坚信,一定能养活这个孩子。诺贝尔18岁时,在一首自传体的英文诗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 世界上智商最高、寿命最长的国家是日本,一万年来人类文明产生了一系列大飞跃? 为什么 世界上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每百万人口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民族?  相似文献   

16.
哲学应该关注人与世界的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代著名的比利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伊·普里戈金在(与伊·斯康热合作)《从混沌到有序》一书的得论冲指出:“今天,我们的兴趣正从‘实体’转移到‘关系’,转移到‘信息’,转移到‘时间’上。”(《从混光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1页)这个观点上的改变,具有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与当代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当代科学所揭示的世界图景是相适应的。当代的科学发现促使人们形成一种关于世界的机体论的辩证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由无数关系交织而成的无限庞大的有组织的系统。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察和说明世界的总体或世…  相似文献   

17.
G蛋白的发现──1994诺贝尔医学奖简介与启示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长沙410081)禹宽平1994年10月,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该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A.Gilman博士和M.Rod-bell博士。Gilman1941年7月1日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  相似文献   

18.
从普鲁西纳于1982年公布他的研究成果──感染性蛋白子的时候起,一直到1997年10月,诺贝尔医学奖评选全会公布当年医学或生理学诺贝尔奖全份授予普鲁西纳;以表彰他对感染性蛋白子的发现(包括授奖后迄今为止的全部时间在内),学术界关于感染性蛋白子作为一种病原体的观点,一直存在着争论。这场争论没有,也不可能因为诺贝尔奖的授予而告平息,仅仅改变了一些形式和份量,也就是说,开始那种带有人身攻击的批评(最典型的莫过于GaryTaubes的那篇檄文),改变成为纯学术性的争论(以Taubes自己而论,在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9.
自谦的巨人     
在人类历史上,能够与诺贝尔的发明创造相媲美的发明家屈指可数,在身后能够与其留下的名声相媲美的更是凤毛麟角。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225项重大发明,他把自己的所有遗产捐献给社会设立的诺贝尔奖,成为惠及全人类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0.
夺取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之一。我国医学领域,虽然在个别项目(如治疗大面积烧伤、肝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上有一些优势,但从整体看,无论是医学研究队伍的水平,对医学研究的投入,技术设备条件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要夺取诺贝尔奖,最根本的是要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但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决非短期内能实现。当然,也不能由此而根本否定夺奖的可能性。整体优势不等于囊括一切,整体上的差距也并非一切方面都差,并非所有的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