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道教清规     
道士违犯戒律之惩罚条例。参见《道教戒律》  相似文献   

2.
道教戒律建设,是道教教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道门自身建设和提高信仰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戒律从信仰的角度,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道教教义、道教经籍、道教科仪、道教活动场所、道士和道教组织等宗教要素的神圣、尊严和崇高,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肯定道教的信仰与价值,肯定道教的神圣性,进而肯定道教徒的信仰追求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戒律也可以极力维系道门内部的严肃性、清静性和纯洁性,有助于逐步实现道教徒的人生理想,从而切实体现道教的真正价值。因此,历代道教徒都十分重视道教的戒律建设。本文将以传统道教戒律建设为视角,对传统道…  相似文献   

3.
道教全真派的传戒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戒为道教全真派的重要礼仪之一,是道教德高望重的大师们将道教的戒律传授给普通道士的一种宗教仪式。传戒日期没有限定,一般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进行,戒期五十三日、一百日不等。传戒圆满后,将受戒弟子分清名次,编入《登真 》;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道士受戒后的凭证),以为凭据。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 金元之际全真教出现以…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隍庙道众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系统地精读了《要修科仪戒律钞》。《要修科仪戒律钞》共16卷,是唐代道士朱法满根据唐代和唐代以前50余种道教典籍编撰而成的道教重要资料汇编。其中,汇集了道经、写经、诵经、讲经、戒律、愿念、科仪、斋法、道观、道士饮食起居,以及道士吉凶仪等各种论述和规戒。上海城隍庙道众通过对该典籍的学习,对于坚定道教信仰、遵守道门规戒、认真斋醮科仪、弘扬道教文化等等,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上海城隍庙部分道众学习《要修科仪戒律钞》的心得在本刊发表,供各宫观道众学习该典籍时参考。一个道观,十几名道众,每周一次,一个半小时,长年累月,逐字逐句地精读一部经籍,探讨求索,联系实际,交流体会,坚定道心,坚持正信,这是学道修道的好风气,好办法。上海城隍庙的做法值得各庙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隍庙道众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系统地精读了《要修科仪戒律钞》。《要修科仪戒律钞》共 16卷 ,是唐代道士朱法满根据唐代和唐代以前 5 0余种道教典籍编撰而成的道教重要资料汇编。其中 ,汇集了道经、写经、诵经、讲经、戒律、愿念、科仪、斋法、道观、道士饮食起居 ,以及道士吉凶仪等各种论述和规戒。上海城隍庙道众通过对该典籍的学习 ,对于坚定道教信仰、遵守道门规戒、认真斋醮科仪、弘扬道教文化等等 ,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上海城隍庙部分道众学习《要修科仪戒律钞》的心得在本刊发表 ,供各宫观道众学习该典籍时参考。一个道观 ,十几名道众 ,每周一次 ,一个半小时 ,长年累月 ,逐字逐句地精读一部经籍 ,探讨求索 ,联系实际 ,交流体会 ,坚定道心 ,坚持正信 ,这是学道修道的好风气 ,好办法。上海城隍庙的做法值得各庙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教》1990,(1):6-7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全真道传授戒法,自金、元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以来,清顺治全真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全真丛林,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弘扬律宗,重振全真之道风,成道教中兴之祖。据王常月律师《全真说戒威仪科》所订,出家道士不但要持有《度牒》,还应有《戒牒》。出家后要经过受戒仪式的考察和接受戒律教育,方可成为合格道士。戒律精严乃全真道徒言行准则,学道者当首务积善、定念、修德、理身。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  相似文献   

7.
《要修科仪戒律钞》的道教认真行仪的优良传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衣服钞》阐明了我们对于现今的宫观道士仍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太平经》中的“承负说”进行了探讨 ,认为其承负思想是中国古文化所孕育出来 ,与佛教无任何关系 ,与佛教的“自业自受”完全是两回事。并认为后世道教较少提“承负” ,但这种思想已融入道教经籍之中 ,已成为道教的教义和道士修持的戒律了。  相似文献   

9.
戒律,是规范宗教徒宗教行为的警戒条文;戒律,也是教门中人必须遵守奉行的行为准则。戒和律又是有区别的,戒是戒条,主要以防范为目的;律是律文,主要以惩罚为手段。 道教戒律,不仅是规范道教宗教行为的警戒条文,是道门中人必须遵守奉行的行为准则;而且也是道教信仰的重要思想内容,是道教徒坚定信仰、实现信仰的一种手段;后世道教又将戒律与修仙联系在一起,所谓“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将戒律作为成仙得道的基本条件。因此,道教戒律在广大道徒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并被历代道教徒所重视。明清以后,道教日渐衰微,道教戒…  相似文献   

10.
道教戒律     
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的条文。道教初期原无正式戒条,两晋南北朝时期,始由上清、灵宝、新天师等道派沿袭佛教戒律,制“五戒”、“八戒”,以及吸取儒家忠孝纲常观念而制定“十戒”和其他戒律。其内容除五戒、八戒与佛教基本相同外,尚列有“不得违戾父母师长”,“不得杀生屠害”,“不得叛逆君王”,“不得淫乱骨肉”,“不得毁乱道法”,“不得污漫静坛”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道士的素质、培养道教人才,浙江省端安市道协(筹)于今年农历四月初一再次在梅头东岳观举办道教教务进修班,学员30余人。坚持每月固定农历初一、十五日授课,聘请知识渊博的老道士方林生、陈成文等授课。学习内容有政治,国乐敲打、吹拉,道教科仪等。  相似文献   

12.
王康 《中国宗教》2022,(8):50-51
<正>一、道教戒律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很多道教戒律中都有保护自然环境以及戒杀动物、植物的戒文。由于道教戒律繁多,在此就以道教戒律中规模较大、内容较全的《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和《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为例,对其中有关生态文明的戒文进行阐述。(一)《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形成于东汉的《老子想尔注》之后,东晋之前。  相似文献   

13.
道教戒律书考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熟的组织化的宗教都有自己的一套宗教道德,这些宗教道德主要体现于戒律。作为条文内容的戒律,是道教徒必须遵守的思想行为准则,其在道教内部结构的重要性仅次于教义。道教的戒律书可分为戒、律、科、清规、功过格和善书六类。前三类有严格的传授次序。本文仅就前三类考其要者。主要考证成书年代,对于内容要点及其文献价值亦予指出。  相似文献   

14.
<正>道教戒律与国家法律基本精神上具有一致性,以遵守国家法律为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国家法律的贯彻落实。道教界应该强化法治意识,梳理道教戒律,积极与国家法律相适应。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戒律是宗教在发展完善过程中产生的。在历史上,道教戒  相似文献   

15.
在音乐研究中,人们往往把能弹奏古琴者称为琴人。据考,在我国的一些道教名山宫观,曾有过一些道士琴人弹奏古琴的事迹,如南北朝时期隐居庐山修道的陆修静、隐居茅山的陶弘景,唐代隐居天台山的司马承祯,宋代隐居终南山的种放、隐居浙江余杭大涤山的邓牧等。到了明清时期,一些道教名山的道士琴人更多,活动也更频繁,并自成系统。其中,最为有影响的是在山东崂山有一个道士琴人系统,他们师徒相传,人才辈出,在道教琴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四川青城山道士琴人对川派古琴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崂山宫观中的道教琴人系…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张掖市道教协会是1987年经政府批准恢复成立的爱国宗教团体,地址设在市区东街道巷庙(即道德观),是全市唯一的全真道士和散居道士合一的道教活动场所。现有住庙道士1人,俗家弟子17人,经过登记在册认定的散居正一派道士有214人。其主要活动按照道教传统习俗,除每月初一、十五外,每月都有一次大型的庙会活动,不论全真的和正一的,其活动都由市道协统一安排组织在同一道观内进行。而正一派道士则偏重于祈福追思度亡的斋醮活动;除此之外,按照传统习俗和道教科仪规  相似文献   

17.
道教戒律,是道教教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道门自身建设和提升信仰境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就散居道士问题到上海南汇县进行了调查研究。 南汇县位于东海之滨,天、基、佛、道、伊五教俱全,道士和道教信徒较多,现有道观一座(东岳庙),另设分点一处,在庙道士17人,散居道士221人。无论在庙道士或散居道士,基本上都是在家道士,由祖上传承下来,备有从事宗教活动的经书、法器和一定的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19.
陈玲 《中国道教》2005,(6):33-36
一、道教学者:李淳风李淳风是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是道士之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他的父亲李播曾出家为道士,据《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方技》记载:“李淳风,岐州雍人。父播,仕隋高唐尉,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以论撰自见”。这么说来,“李淳风出身于道士之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清规榜已在咸阳地区正式颁布实施,我们下一步还计划把清规榜以碑刻、拓片的形式下发到咸阳各个宫观,使其真正推行、真正发挥作用。道门祖师有云:"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恪守道教戒律,是道教信徒得道成仙的前提条件。从道教发展的历史来看,戒律的作用不可忽视,道教的历次兴衰在某种程度上都与道教戒律的兴废有关。戒律清规在道观管理中尤其重要,是道教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措施。同时,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