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考查“关系导向”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企业的知识治理机制、员工间的人际关系与知识共享敌意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发了知识共享敌意测量问卷,并采用问卷对知识型企业中212名员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交易型知识治理机制对员工的工具性关系起促进作用,契约型知识治理机制对员工的工具性关系起抑制作用,而对情感性关系起促进作用;工具性关系对知识囤积和知识排斥起促进作用,情感性关系对消极分享失败态度起抑制作用。(2)工具性关系在知识治理机制与知识囤积、知识排斥之间起中介作用,而情感性关系在契约型知识治理机制与消极的分享失败态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黑暗人格、员工关系、人际信任与知识共享敌意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特质-心理状态-行为”模型,采用问卷对307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黑暗人格能显著负向预测情感性关系,显著正向预测工具性关系和知识共享敌意;(2)情感性关系显著正向预测人际信任,人际信任显著负向预测知识共享敌意;工具性关系显著正向预测知识共享敌意;(3)情感性关系和人际信任在黑暗人格与知识共享敌意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工具性关系在黑暗人格与知识共享敌意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从其知识本体来看是以隐性知识为主体,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并存的.知识的视角剖析作为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共同体的中医学在理论体系、思维方式方面的本体存在,并立足于隐性知识,探讨中医学未来的研究思路及继承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151名高校教师为测查对象,采用“高校教师知识共享问卷”等研究工具,考察工作态度、组织特征等因素与高校教师知识共享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文、理科教师之间在避损性共享和人际性共享上存在显著差异;(2)组织认同、工作满意度、知识特性和学科与避损性共享存在显著相关;(3)组织认同、工作满意度、工作意义、工作奉献、组织特性和学科与人际性共享存在显著相关.研究表明,理科教师的共享态度较文科教师更为积极;知识共享除了与工作态度有关之外,也与软硬件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知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今世界各国参与竞争谋求发展的共同的基本策略。知识创新能力如何,关系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研究知识创新问题,对于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做好知识创新工作,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综合国力,充分发挥知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知识是“被认识了的存在”,学习和继承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内在要求,但如果只继承而不创新知识,我们只能永远“解决别人已解决了的问题”。知识的本性是创新,知识创新创造人类需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所以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查"关系导向"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企业的知识治理机制、员工间的人际关系与知识共享敌意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发了知识共享敌意测量问卷,并采用问卷对知识型企业中212名员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交易型知识治理机制对员工的工具性关系起促进作用,契约型知识治理机制对员工的工具性关系起抑制作用,而对情感性关系起促进作用;工具性关系对知识囤积和知识排斥起促进作用,情感性关系对消极分享失败态度起抑制作用。(2)工具性关系在知识治理机制与知识囤积、知识排斥之间起中介作用,而情感性关系在契约型知识治理机制与消极的分享失败态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董必荣  刘海燕  曾晓红 《学海》2014,(4):203-208
本文论述了我国大学构建知识资本报告的必要性,并基于国外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知识资本报告经验,构建了我国大学知识资本报告的理论模型,提出我国大学知识资本报告计量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认为我国大学知识资本报告应通过设置社会通用、学科特定、大学特定三个层次的计量指标体系,以实现大学知识资本报告标准化与特异化的有机结合。目前大学知识资本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由教育部牵头,联合财政部等共同制订我国大学知识资本报告指南,并分阶段、分层次在所有大学范畴内强制实施。  相似文献   

8.
知识隐藏指组织中个体面对同事知识请求时故意隐瞒或刻意掩饰的行为, 具体包括拖延隐藏、装傻和合理隐藏。知识隐藏不利于个体间知识分享行为的产生, 是知识领域的反生产行为, 对组织效能具有严重破坏作用。针对这一问题, 基于调节定向理论, 从动态视角出发拟通过探究地位动机的维度结构并开发测量工具来探究个体和团队层次中知识隐藏的心理机制及边界条件, 以有助于深化对知识隐藏的规律性认识, 有利于组织更好地应对知识隐藏现象。  相似文献   

9.
技能性知识是一种实践的知识,它的获得依赖认知者在技能实践中对明言知识的理解和对意会知识的调用。技能性知识与明言知识、意会知识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共同增长关系。技能性知识的增长图式反映了认知者通过技能行动,不但确立着关于世界的理论知识,而且在行动中深化着实践知识。它体现了人关于世界的多元化认知模式,以及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人与情境之间有效关系的规范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刘娟 《学海》2007,(3):156-161
基于对知识及其特性的阐述,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构建了高校知识共享可能性的博弈模型,并具体分析了高校知识共享的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认为高校知识共享是完全可能的。要维持高校知识共享博弈链条及其成果的稳定,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激励机制:(1)完善高校内部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奖惩机制;(2)培育共享型文化,有效利用各种沟通渠道,提高高校知识主体的沟通效率;(3)优化高校的组织结构,增强高校知识主体对高校的归属感,建立成员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确保高校知识共享的长期动态重复博弈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知识系统不具有逻辑上和语义上的同构性,而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它至少含有三个层次:经验层次、理论层次和元理论层次。因为这些层次并非以任何纯逻辑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薛会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59-1566
共享心智模型和交互记忆系统是知识管理领域中两个新的研究视角。共享心智模型是指团队成员共享的、对团队情境中关键要素的、系统的理解和心理表征;交互记忆系统是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彼此依赖的,用以编码、储存和提取不同领域知识的合作性分工系统。在分析共享心智模型和交互记忆系统内涵的基础上,作者深入剖析了两者的对立和协同关系,系统探讨了影响两者效应的情景变量,为从认知角度提高团队知识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一种知识谱系学(希腊思想传统意义)的考察,在理解道德的基础上,试图在实践理性意义上证成道德能力.道德能力是自由意志实践过程中将主观精神与客观实践相统一、实现自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隐性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关键,在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隐性知识有内隐表征、主观经验和情境性等多种跨层属性,导致管理学、体育学等学科面临隐性知识转化与管理的难题。隐性知识本质上是具身性的,身体经验与情境的互动为个体在知识系统中归纳与形成隐性知识提供了基础。隐性知识的提取与应用机制为组织对隐性知识的转化与管理提供了桥梁,而隐性知识的具身机制是其提取与应用的依据。本文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结合多个学科的研究证据,对不同情境下的隐性知识提取与应用机制进行分析,旨在梳理出隐性知识的具身机制,并针对隐性知识的未来研究、转化与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选国 《学海》2023,(1):177-187+216
社会结构转型与现代化进程催生了中国社会工作的恢复重建与快速发展,近30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形成了以本土化为根本任务的发展逻辑。深入反思社会工作本土化这一命题发现,我们在移植和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忽视了中西不平等的现代化脉络下知识移植对中国社会工作主体性关切的阙如,导致其陷入狭隘本土化与以他者为中心的本土化双重陷阱之中。本文尝试从“现代化-主体性”框架理解社会工作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实践特征,阐释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缺乏知识自主性的结构性根源,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分析构建中国社会工作主体性的时空条件,从主体性角度阐释以“中国社会工作”为整体叙事的话语体系重构框架,并从哲学基础、伦理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等维度提出中国社会工作知识再生产的多重路径,以为全球治理贡献社会工作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组织氛围与组织隐性知识共享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淑华  方华 《心理科学》2005,28(2):383-387
本研究旨在考察组织氛围是否与企业中隐性知识的共享存在相关。是否可以以组织氛围的高低来预测企业中隐性知识的共享程度。本研究对辽宁省沈阳市和辽阳市的8家工业企业54个部门(班组)的463名员工组成的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组织氛围的不同维度与隐性知识的不同因子的共享存在相关,组织氛围的不同维度能够在一定水平上预测隐性知识不同因子上的共享程度,但也显示隐性知识的不同因子共享机制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归纳接受与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立文 《现代哲学》2006,3(2):120-125
归纳推理的结论进入知识集合的时候有一个“跳跃”的过程。根据什么规则接受归纳结论是归纳逻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概率接受规则与知识集合应当满足的一致性条件和演绎封闭条件之间存在着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性导致了抽彩悖论。该文介绍有代表性的归纳接受理论,指出归纳接受问题对归纳逻辑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米加宁  董昌其 《学海》2024,(1):81-96+214-215
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数据的爆炸性增长,生成式大模型逐渐成为知识生产的核心力量,并深刻改变了人类知识的生产方式。本文系统探讨了从古典学术到现代信息科技的知识生产历程,将传统知识生产方式归纳为个体的知识涌现。与之相对应的大模型时代,知识生产方式则可称为生成式的知识涌现,从而造就了新的知识高原。大模型时代生成式知识涌现的机理,表现为知识结构和生成逻辑两方面的转变。虽然生成式大模型在文本生成、数据分析等领域设立了一种难以超越的“基线”,但人类在创造、批判思考和情感判断上的独特能力仍然不可或缺。结合人机协同的哲学和技术探索,本文为未来知识生产的新时代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并在此基础上勾画人机协同共创知识高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教育部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本文以人-环境匹配理论为基础,探讨疫情之下过度胜任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采用126份一线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应用bootstrap进行了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过度胜任感较高的教师会产生更多的知识共享行为; 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共享意愿在过度胜任感影响知识共享行为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且角色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共享意愿还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成果深化了过度胜任感影响教师知识共享行为作用机制的认识,在重大社会事件下探索过度胜任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学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利他动机、组织认同和组织支持感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选取北京市不同学区的20所中小学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利他行为问卷、组织认同问卷、组织支持感问卷和知识共享问卷获得有效数据1342份。结果发现:(1)中小学教师的利他动机对其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组织认同在中小学教师利他动机与知识共享之间起到调节作用;(3)组织支持感对中小学教师利他动机与组织认同对知识共享的交互效应具有高阶调节作用。本研究检验了个体因素(利他动机)与组织因素(组织认同、组织支持感)变量对知识共享的共同作用,对提升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