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尼”石刻,是广泛流布于藏族民间文化中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宗教石刻艺术,也是藏族民间美术众多形式中具有独特表现手段和最有代表性的雕刻艺术形式之一。藏族“玛尼”石刻泛指雕刻在石块上的佛语、造像和图  相似文献   

2.
南阳民间雕刻艺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孕育了地方民间雕刻艺术的发展.南阳民间雕刻艺术种类繁多,其中有石刻、玉雕、角雕、根雕、木雕等,它们是南阳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人们世代相传和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地域、民俗文化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源的玛尼石刻,是藏族古老而烛特的一种文化承载和表达方式。这种从远古时期先民们的自然崇拜而引致和衍传下来的岩石文化,至今已数千年,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化和审美作用。无论我们走到青藏高原的哪个地方,都会随处见到那些纪念碑式的充满宗教神秘色彩,且往往是洋洋大观的经石景胜……而在藏区众多的经石景观中,青海和日石经墙无疑是刻经卷帙最完整系统最为浩繁的翘楚--走进泽库"香巴拉"石经,就是工匠们一凿一錾镌刻在石头上的经书、经文或佛像,这种石书石画形式,在我国的藏区随处可见。其目的无非是想让神圣的经书文字和佛像,保存得比纸本绢本更坚固更久远,同时也是为了便于在山口、湖边、桥畔及寺院外等重要的露天地堆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灵石县王家大院建筑装饰艺术是集王氏家族价值观、生活追求、民间思想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体现在石雕、砖雕、木雕等形式中。通过考察分析,王家大院门枕石可归类为箱子型门枕石、抱鼓型门枕石、狮子门枕石、正方体小型门枕石四种表现形式,在造型、题材、雕刻技法方面有鲜明的特征。该装饰艺术与传统手工艺紧密结合,展现了极高的民间底蕴,加深人们对民间"福"文化的认同与理解,致力于为创造更多富有现代意义的"福"文化艺术形式提供思路和灵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京剧中的脸谱艺术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藏族独特的脸谱艺术+面具。藏族面具主要有羌姆面具和藏戏面具两大类。羌姆是一种戴面具的宗教舞蹈,主要用作佛教寺院迎神祭祀等宗教活动,有驱邪除恶,启迪智慧的宗教功能。藏戏,则是藏族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6.
河西宝卷是流传在甘肃河西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民间宗教类宝卷既具有明清之际教派宝卷的特征,也是近代汉语后期重要的白话语料。宝卷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词、俗语词和口语词,这些词汇均包含着多重的文化信息。本文从"展现河西地区历史风貌的俗语词"、"揭示过去文化遗迹的方言词"和"体现多元宗教思想的宗教口语词"三个方面,阐释民间宗教类河西宝卷方俗口语词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7.
槚山皮影是清朝末期从湘潭传入攸县槚山,将中国古代民间剪纸造型美术、传统的戏曲唱腔及民间雕刻工艺技术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使其具有独特的工艺美感及艺术审美价值。独特的造型特点、复杂的工艺以及古老的唱腔,在攸县地区的各种民间艺术当中,乃至中国民间造型艺术或戏曲艺术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间美术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具有生命力和极强表现力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民间艺术文化中的活化石。民间美术的独特性质、绘画风格和表现技巧,都对现代油画创作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现代油画艺术家要想不断创新并实现进一步发展,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油画作品,并在国际艺术界中获得一席之地,就要将民间美术融入油画创作中,并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注重与时俱进。民间美术色彩是现代油画创作的宝贵灵感源泉,其为现代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现代油画也会将民间美术色彩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9.
唐卡是藏民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地区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不同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被藏族人民和其他地区群众视为艺术珍宝。作为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吾屯唐卡的传承与保护都是通过村落来延续的,文章以吾屯村落为研究背景,考察其吾屯村落画坊的传承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道教石刻艺术,是道教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今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保存有大量的道教雕刻作品,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足道教石刻,经过道教文化特别是道教雕塑和绘画的不断发展和积淀,逐渐在具有石刻造像风气的大足一地,形成了自身浓厚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儿童美术与民间美术这两支独特的艺术奇葩,以稚拙夸张的造型、鲜艳热烈的色彩及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所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独特的美学享受。儿童美术教育是儿童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能够有效将审美和创造、情感合而为一。儿童能够利用绘画的方式展现自身对于世界的认知,他们以自己异于成人的独特方式,将稚拙的画面与富有节奏感的高纯度色彩结合,形成了儿童画鲜明的艺术特征。民间美术是生产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经过世代传承和不断创造,蕴含"乡土味",生动有趣,雅俗共赏,同时也具有民俗性,带有民族文化特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对比两者,就会发现它们在造型、色彩、构图以及绘画形式美感、情感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相似处。就两者之间的相似特点进行浅析及探索借鉴。  相似文献   

12.
马骏 《美与时代》2013,(1):32-33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对美的创造,是一切美术的源头和基础。它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丰富群众生活的一种形式,是普通民众的一种精神寄托。当今社会巳进入经济高速发展、多元文化共存时期,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代艺术应从民间美术中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已的艺术语言,民间美术应适应时代的变革,充分发挥来源于民众而服务于民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足石刻蕴涵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足道教石刻①,以其丰富的道教石刻、精湛的雕刻技艺,在国内石窟艺术、道教文化等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试以其中的女神造像作一简析,以窥其一斑。一、造像简介大足道教石刻中的女神造像,以其在龛窟中所占的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石刻艺术源远流长,其中尤以南朝石刻在古代陵墓雕刻中最为典型,在我国古代石刻艺术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艺术形态上具有极高价值,充分反映了南朝的时代特点和民族气派,全面体现了南朝文化走向成熟阶段的生动、泼辣、鲜活的时代风格。它们与石窟造像石刻一起成为中华文明艺术宝库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5.
陆峰 《美与时代》2004,(7):14-15
敦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敦煌的佛教艺术是东传的佛教在一个具有成熟的封建文化的地方特有的产物,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外来宗教的刺激下出现的新形态,它不仅对中国的佛教文化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世界佛教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内容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表现内容较石刻艺术更为广泛、丰富、生动,细节描绘详尽,这是敦煌石窟有别于其他石窟的最大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特有的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民间美术文化、美术符号。赫哲族民间美术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从赫哲族民间美术的创作研究进行论述,分析了赫哲族民间美术的发展、创新、传承。探讨赫哲族民间美术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道乐经历了千百年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其他宗教音乐的融合,至今已形成独特的韵律风格,并长久影响了中国民族艺术审美观,可称为最地道的中国音乐。道教是中国唯一由本土生长孕育起来的宗教。道教从哲学、文化艺术、炼养功法、医学美学等方面都为中华宝贵精神文明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不朽贡献,也圾大地影响了音乐、美术、戏曲等艺术形式,难怪鲁迅先生称"中国的根柢全  相似文献   

18.
一、克里姆特绘画的中国情结 19世纪下半叶,西方世界的哲学、科技、文化、艺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照相技术的产生使艺术家传统的模仿自然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改变.这时中国的绘画艺术作品、日本的浮士绘等东方艺术作品大量出现在西方,使得西方一些大胆的艺术家开始借鉴东方的艺术观念和形式,引发了西方绘画从写实向写意的转变.德国和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诞生了象征主义的绘画流派——"分离派",它强调的是艺术的独创,追求的是强烈的艺术表现功能.作为"分离派"领军人物的克里姆特,他的绘画就受到了中国民间美术及东方绘画很大的影响,当时他对中国画情有独钟,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卷、轴画,戏曲人物画等.他巧妙地把欧洲绘画的人物与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9.
作为扎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民间美术的资源可谓是博大精深。在油画创作教学中,丰富多彩、内容磅礴的民间美术资源为我们现当代美术创作提供了无尽的滋养和启迪。故探索民间美术资源在油画创作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我们挖掘本土的民间资源,提炼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油画元素,拓宽中国油画创作教学的创新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样,民间美术作为民族美术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视觉文化,更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民间美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具有原发性。把优秀的民间美术文化引入教学,引领学生从中汲取精华,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审美意识、提高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