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阅读动机和阅读活动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阅读成就关系之间的中介机制,采用问卷法对我国东部某省3所学校468名7~9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中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阅读动机、阅读活动及阅读成就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阅读成就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可以通过阅读动机和阅读活动的链式中介作用对阅读成就产生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琦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5,28(4):841-844
采用《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量表》对重庆市57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整体发展良好;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及其主要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和学校类型主效应,存在年级和学校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呈现出两个发展趋势大致相似的阶段:初中阶段总体发展水平相对高于高中阶段;高中和初中阶段分别存在一个由高到低逐年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江琦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6,29(1):165-167,157
在访谈、开放式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结构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并考察了《中学生考试心理和行为问题症状自评量表》的有效性。结果发现:中学生考试心理和行为问题包括人际敏感、焦虑、怯场、自责、家庭压力感、身体症状、动力问题、强迫、抑郁、自卑和精神病性等11种类型,该11因素共同解释着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所研制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用"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量表"、"工作绩效量表"及"社会支持问卷"对来自全国8所高校的718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回归及结构方程模型等实证统计方法,深入分析了社会支持、职业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关系模型的理论架构,探究了社会支持在职业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影响的中介模型效应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支持、职业心理资本、工作绩效及其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职业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对工作绩效的主效应非常显著;社会支持在职业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工作绩效间的中介效应也均显著。这表明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及各维度对工作绩效不但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通过社会支持工作绩效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因此,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心理资本,建立良好的内、外社会支持系统对提升工作绩效都会形成良好的激励效果,从而实现教师和高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组织内信任对任务绩效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李宁  严进  金鸣轩 《心理学报》2006,38(5):770-777
通过问卷调查,对组织内信任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通过建构6个嵌套模型和2个非嵌套模型,将其与假设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研究假设。结果表明,个体对于直接领导、同事和高层管理者的信任都会对个体的工作绩效产生影响,并且彼此间的效应相互独立,彼此互补。同时,研究也讨论了多种不同信任对个体工作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中,个体对不同对象知觉对其行为复杂影响,并发现对高层管理者信任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效应部分由对直接领导的信任中介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探讨了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和学校联结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32名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包括亲子关系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学校联结量表。结果表明:(1)友谊质量在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资本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亲子关系通过友谊质量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资本。(2)亲子关系通过友谊质量对青少年的心理资本的间接效应受学校联结的调节,且这种间接效应在低学校联结的青少年中更显著。本研究验证了家庭系统、同伴系统和学校系统对个人系统(心理资本)的联合作用,对青少年心理资本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青少年父母依恋问卷、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在中国七个省(市)调查1953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考察青少年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差异以及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心理素质和生活满意度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控制性别和学段后,心理素质在父亲依恋、母亲依恋与生活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理论框架, 通过对38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结果发现:(1)有用感、易用感、品质感知、游戏体验和态度与网络游戏成瘾显著正相关;(2)品质感知和游戏体验通过态度的部分中介作用对网络游戏成瘾产生间接影响, 同时对网络游戏成瘾有直接效应;有用感和易用感通过态度的完全中介作用对网络游戏成瘾产生间接影响, 对网络游戏成瘾没有直接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 品质感知、有用感、易用感和游戏体验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具有重要影响, 态度是其中的重要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23所中小学的教师加以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数据1341份,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教师教学自主权对其教学反思的影响,以及心理授权和职业承诺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教师教学自主权对教学反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而且,间接效应包含两条路径:教学自主权通过心理授权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通过心理授权和职业承诺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教学反思。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自主权与教学反思具有紧密关联,教师心理授权和职业承诺在该关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亲子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23个省(市)共10190名初一至高三年级的中学生展开调查。结果表明:(1)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负相关;(2)相比于母子关系,父子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3)亲子关系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①是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单独中介作用;②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亲子关系和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心理机制,同时能帮助教育工作者预防和干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1.
Early adolescence is a critical transition period for the maintenance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One factor that school systems often fail to take into account is the influence of friend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during middle schoo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friends' characteristics on change in academic achievement from Grade 6 through 8, and the role of students' own characteristics as moderators of this relationship. The sample included 1,278 participants (698 girls). Linear regressions suggest that students with academically engaged friends may achieve to levels higher than expected in Grade 8. However, when considering the significant, negative influence of friends' problem behavior, the role of friend's school engagement became nonsignificant. Low-achieving girls who had high-achieving friends in Grade 6 had lower academic achievement than expected by Grade 8. In contrast, high-achieving girls seemed to benefit from having high-achieving friends.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evention efforts targeting young adolesc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570名中学生,通过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来测量其心理素质,并对被试进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评估和学业成绩考察。结果表明:(1)除中学生家庭SES与学业成绩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变量呈两两正相关;(2)整体心理素质在中学生家庭SES和学业成绩间中介作用显著。(3)认知特性和适应能力在家庭SES和学业成绩间存在多重中介作用,但两者存在抵消抑制作用。据此得出结论,高家庭SES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其认知特性的提升来实现的,而同时适应能力的增强则对学业成绩的上升有抑制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对家庭投资理论和家庭压力模型的认识,还为进一步深化心理素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该结论表明应为低家庭SES的学生提供补偿性教育,重视其认知特性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有助于提升其学业成绩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442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历时20个月的纵向研究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和积极品质对中考成绩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SES、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可以同时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在20个月后的中考成绩;(2)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在家庭SES与中考成绩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即家庭SES越高,初中生的积极品质整体水平越高,其中考成绩越好。研究结果提示积极品质可以补偿低家庭SES对学生中考成绩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connections amo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academic functioning of ethnically diverse urban youth. Participants included 310 seventh graders (mean age = 12.10 years) from an ethnically diverse middle school in which no ethnic group was a majority. Social engagements with family and gang members were predictive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the expected directions, with psychological distress mediating the effects of these social engagement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Implications for counselors’ work with ethnically diverse urban yout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佐斌  谭亚莉 《应用心理学》2002,8(4):24-27,46
本研究使用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对初中生进行测量 ,并对测量结果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学生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和性别是学业成绩的良好预测变量源 ,其中以学业自我效能的效应最为明显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并非单纯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具有良好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数据库,使用多水平建模,分析了来自全国100个区县421所学校的心理环境特征对10826名小学4~6年级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途径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4~6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及学业成绩中分别有10.0%和33.3%的变异来自学生个体以外的学校因素。(2)在控制学生年级、性别、家庭背景和学校所在地、师资、学校学生总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等基本特征后,学校总体和学生个体知觉两个层次的学校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影响均显著大于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与个体知觉到的心理环境相比,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相对较强。(3)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受到学校所在地、学校师资水平、学校学生总体社会经济地位的显著调节。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处于师资水平较低、平均家庭年收入较低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具有相对更强的保护作用;对处于农村、师资水平较低、平均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相对更强的保护性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表现具有重要影响,个体知觉到的心理环境仅部分中介其作用;且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表现的作用强度受到学校所在地、师资水平和学校学生总体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ocial isolation,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adolescents. Feelings of social isolation may influence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adolescents, but protective factors such as family connectedness,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may also play a key role. The sample included 4,746 adolescents from 31 middle and high schools. Participants responded to 221 survey questions regarding peer relationships, psychological health, school connectedness,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social isol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suicide attempts, and low self-esteem. Protective factors influenced 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isolation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such as building healthy peer relationships, promoting family connectedness, and developing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自编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1247名小学生作心理素质团体测试。利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学业成绩高分组心理素质优于学业成绩中等组和低分组,学业成绩中等组优于学业成绩低分组。(2)分年级看,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成绩组的小学生在心理素质因素上的差异有不同。(3)学业成绩高分组学生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较好的水平层次,学业成绩中等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中等水平层次上,而学业成绩低分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不好的水平层次。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家庭环境和教师支持对中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机制,采用中学生家庭环境问卷、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问卷、基本心理需求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对74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环境、教师支持和心理资本均对学业拖延有显著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支持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力相当,而个体心理资本的影响力更大;家庭环境和教师支持还能通过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心理资本的部分链式中介作用来影响学业拖延。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针对随机取样的428名中学生,考察了自我概念的年级与性别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自我概念总量表和分量表上,中学生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2)在自我概念子量表上,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3)在言语自我、数学自我、一般学校、体能自我、父母关系、诚实可信、一般自我等子量表,以及学业、非学业分量表和总量表上,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有显著差异;(4)除体能自我、与异性关系和与同性关系子量表外,学业成绩与自我概念有显著正相关,而且学业成绩对自我概念有显著预测性,一般学校自我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