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最近发表的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的全新材料,对已往研究中论述不足的西夏佛教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进行了论证和补充,还重点讨论了赐衣、师号、僧官官印等问题。在国家法律典籍中对佛教徒作出如此详细的规定和处罚条款,实属少见。这也正反映了佛教在西夏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历史特点.在西夏史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这些材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认为,生死是由真主定夺的。“我们确实属于真主,我们必定归至他。”(2:156)“凡有血气者,都要尝死的滋味。”(21:35)伊斯兰教对生死认识,还体现在丧葬上。教法有关丧葬的规定,包含“静、速、严、简、禁、宽”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佛教对北京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发展过程。人类历史表明,当一种文化输入到另一种文化背景中,会产生两种现象:一是外来文化为适应本土文化环境而使自身有所变形;二是当地文化在外来文化作用下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这个过程也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佛  相似文献   

4.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是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成功表现了回族人民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庭六十年的盛衰和三代人命运的起伏,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辛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交融中独特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视“尊敬长上”、“孝敬父母”为美德。它是一种本性的、自然的好行为,更由于儒家的推崇和宣扬,造成了一种经久不衰而遍及全国崇尚的风气,历代的君王也以此作为治理天下之本。 中国的孝道和天主教会的“孝敬父母”的诫命有相同之处。它包括对父母应有的一切责任义务:知恩、尊敬、服从、赡养、丧葬和祭祀;也包括对父母不应做的  相似文献   

6.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中的批语虽然对"心"十分强调,但是其立足点并不是儒家心学,而是道教内丹学。批语的真正作者确实不是李卓吾,而是另一熟悉内丹学之人。  相似文献   

7.
“回族老人寿数长,早起节食喝茶汤。”这是广泛流传于宁夏回族民间的养生谚语。全国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宁夏的百岁男女老人分别为22、33人,回族分别占21、27人,从而可以看出回族长寿老人居多。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是早起、节食、喜欢饮茶、讲究卫生。宁夏中卫县新堡乡102岁的回族老人马云汉在97岁时,还长出了一嘴新牙,堪称奇闻。宁夏海原县兴隆乡老阿訇田树旺活了123岁,膝下有195个子孙,祖孙五代,据他说他父亲就活到了120岁,他的大儿子如今88岁,大孙女也70岁了,堪称长寿之家。回族老人为何长寿者居多…  相似文献   

8.
《回族研究》是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唯一研究我国回族穆斯林的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于1991年第一季度正式创刊,面向国内外。  相似文献   

9.
回族是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人口数量多、居住地域广的民族,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不能不了解回族的历史。宁夏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回族人物志》反映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这是由著名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一部多卷本人物传记。全书共四册,元代一册,已与读者见面;明、清、近代三册将陆续编写出版。  相似文献   

10.
清代西藏的传统丧葬形式有火葬、塔葬、天葬、地葬、水葬等,其习俗根深蒂固。乾隆时,驻藏大臣和琳虽然进行了强有力的政策干预,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最终还是未能改变西藏的这些丧葬习俗。民俗的稳定性,在此过程中体现得异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由著名回族史学家杨志玖教授作序,黄成俊先生主编的《回族杰出人物》是集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身的一本好书,使我颇感兴趣,不禁有两个念头油然而生,一是回族人要为本民族多做些好事,这本书的编写者大部分为回族,当然也有一些热心的汉族同志。所写的百余名回族人物,既简练又精彩,读来也很有趣味,他们为弘扬回族文化和精神做出了贡献。二是为我们回族感到骄傲和自豪,书中记载的人物既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学者、艺术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教育家、宗教人物以及在各方面做出贡献的英杰,使我们看到,回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考察了德国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宣传品木刻版画中的路德形象,以及其所包含着的激进内容.既可以让我们对以往根据笔载文献把路德说成是保守者的观点进行商榷,也可以利用图像这种完全不同的原始材料,来对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进行重新解读.通过文本材料和视觉材料的对照,来重新解读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我们目前必须做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5.
评冯福宽《陕西回族史》贾羽胡玉冰冯福宽先生是当代陕西回族作家和学者,“作为记者,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反映祖国各项伟大成就的报道;作为诗人和文学家,他写出了充满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的文学作品,读后令人奋进,催人泪下”(《陕西回族史·王怀德序》),他又是一...  相似文献   

16.
丧葬仪式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最后一次礼仪活动,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山西省晋城市的民间丧葬习俗较多地保留着传统丧葬习俗,实行以土葬为主的丧葬形式。本文试从人类学的角度,对山西晋城丧葬习俗的特点及功能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其具有孝道思想贯穿始终、互帮互助以及同一家族有共同祖坟等三个特点,具有伦理教化、凝聚血缘亲族关系、和谐邻里关系和人生教育等四项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管子》是出现于战国中晚期的一部经济巨著,然而,在这部大谈特谈商品交换的巨著中,却找不到有关土地买卖的记述。这给我们以重要启示:《管子》作者们所处时代的土地制度与两汉较为发展的土地私有制大相径庭。因此,有必要系统探讨《管子》书中所反映的土地制度。这对于研究战国土地制度以及战国至两汉土地制度演变的线索可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美轮美奂的汉代乐舞画像石艺术,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它为深入开掘汉代的哀乐思想和充分认识古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源。建基于"戚戚亲爱"之上的乐舞画像石,体现了古人亲仁互爱的理想追求。在儒者的心目中,哀乐异构同质相通相生,表达着一种缘于亲亲基础的"K怛"恻隐"之情和亲和哀悲之仁。从乐舞画像石及其题铭来看,过去学界将哀乐相生理解成乐极生悲或忧患意识,是不够确当的。哀乐相生构成了古代儒者道德目的论美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回族文学通史》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重点精品工程项目,近日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由回族文学评论家、回族文化学者杨继国担任主编,自治区内外回族文学、回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20.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 ,后人有称姜齐者。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殷 ,功高盖世 ,在分封诸侯时被列为首封。因其为东夷人 ,所以把他封到东夷人居住的齐。也有人说齐本是旧名 ,姜太公袭其旧而建齐国。建国之初 ,姜太公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举贤尚功”、“通工商之业 ,便鱼盐之利”的方针 ,不仅促进了齐国经济的发展 ,而且由此奠定了齐文化的基本框架。《诗经 .齐风》是齐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齐地风俗的集中表现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剖析《齐风》中的诗篇内容和形式 ,探讨齐地的风俗习惯 ,从而了解齐文化的某些特色。《齐风》 11首 ,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