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觉嘎 《法音》2007,(7):42-48
藏族原始信仰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因此有了图腾崇拜、动物崇拜、山神崇拜等自然崇拜和"煨桑烟祭"等祭祀习俗。本教兴起之后,一方面把过去的信仰纳入到自己的观念系统,同时又提出了作为本教  相似文献   

2.
论羌族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原本是牧民之称号,“戎”是农耕民之称号。“羌”是牛羊崇拜和信仰的组合体,代表了羌人对牛羊神灵的自然崇拜。羌族宗教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基础上,是多神崇拜。羌绣以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及本民族的图腾纹样为常用的题材,是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在手工艺术上的反映,表达了羌族人对大自然的爱护崇敬心情。 赵晓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3.
成都平原的树崇拜与道教关系探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崇拜"是早期人类所信奉的原始崇拜习俗之一.而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地区出土了丰富的树崇拜文物,不仅与神话传说中的记载相符,是早期社会分工留下的痕迹,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长生信仰的流行.从广汉三星堆铜树到东汉成都平原的摇钱树再到道教的长生信仰,可以看出原始自然崇拜到神灵崇拜再到成熟宗教的信仰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泰山是五岳独尊的东岳,其神以“大帝”称之,地位显赫。历代帝王或巡狩、或封禅、或神祭、或褒封,奠定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道教诸神中的崇高地位,“被供奉为神灵界的王者”①。正史中有许多关于东岳大帝的记载,东岳庙也遍及全国大多数地方。本文将从泰山神———东岳大帝信仰的起源、东岳大帝的身世和职司、对泰山神的祭祀和褒封以及东岳大帝信仰的影响等问题入手,从东岳大帝信仰具体而微地反观道教神仙信仰所蕴含的敬畏自然、师法自然的人文精神、以及这种信仰对于人类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一、泰山神信仰源于对泰山的自然崇拜泰…  相似文献   

5.
彝族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土主崇拜,它除了具有原生型的巫文化特点外,还吸收了大量儒释道文化元素,形成了巫释道合流的宗教信仰,即彝族民间信仰与汉族民间信仰的载体同时存在,具体表现为土主崇拜与儒释道三教的融摄,在信仰民间巫鬼的同时,还信奉儒释道三教,呈现出多元宗教并存相融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宗教神圣性功能分析入手,揭示宗教社会作用的复杂性,进而就如何发挥宗教有益于社会的积极方面,提出一些理念和原则。一、宗教神圣性功能及其特点宗教神圣性功能是指与对神的信仰、崇拜有内在联系的,并通过宗教经典、教规、教义和宗教教职人员、宗教组织把“神”神圣化而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功能。主要包括信仰认同功能、信众牵引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心理调适功能等。1、信仰认同功能。宗教是以对神的信仰为前提的。信仰认同首先要求信徒对教规、教义的认同,特别是对创造、操控自然、社会及人的命运的神或被神化了的人的认同,认同神的…  相似文献   

7.
朱贵金 《天风》2008,(13):28-31
本章从会众音乐的历史性(Historical)、礼仪性(Liturgical),神学性(Theological)、以及教育性(Educational)四个层面,诠释会众音乐在主日崇拜中的角色。本章论点:崇拜中的会众音乐育邑够传承教会的信仰,执行会众的祭司职分,宣告教会的教义,以及具有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道教山岳崇拜渊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与巫术,后来又因受到神仙信仰和封建社会国家祭祀宗教的影响而初成。道教将山岳崇拜吸收进自己的信仰体系后,加以内化、升华,与"道"信仰、修真思想和修真实践紧密融合,构成道教文化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9.
更周吉 《佛教文化》2009,(3):108-113
对自然的崇拜,是藏族先民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在自然崇拜中,藏族对山的崇拜格外痴迷,而且锲而不舍。为了敬拜一座神山,他们会背着简单的行囊从千里之外来朝拜。藏民族把自己对土地的挚爱深深地融进了对山的热爱之中,相信每座山都有超人超世的神力和灵气,他们主宰着周围的一切。是这些大自然的神力和灵气引起人们对山的持久永恒的崇拜,从而在崇拜中产生出信仰的民俗来。  相似文献   

10.
羌人信奉"万物有灵",除了众所周知的白石崇拜,神圣或灵异植物信仰亦体现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考察羌族民间信仰可知,杉树尤其是他们心目中的神圣植物;杉木崇拜在尔玛村寨民俗中可谓无处不在,跟其族群生活、族群传统以及族群观念有深层次关联。结合文献与田野、历史与现实,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解读之,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西部民族迁徙走廊上的羌民族及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三、担任教长阶段哈德成掌教浙江路寺(俗称外国寺)期间,主要事迹有"演讲教义""宗教对话""组建族教社团""爱国抗战""热心学术文化"等方面。(一)演讲教义哈德成演讲水准高,颇受听众欢迎。1925年哈德成"回国担任浙江路回教堂主教之职。由此每日苦口宣讲"。"沪上教务由是大兴,不独本教人被其所化,就是教外的人亦被其所感。  相似文献   

12.
苗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体系.东部苗族土地神崇拜深受武陵山地区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职能的土地神类型和丰富多彩的祭祀仪式,其中合寨祭祀土地神最具代表性.东部苗族土地神崇拜受到周边汉族土地神信仰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混融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土地神崇拜的文化内涵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生变迁.土地神祭祀仪式数量的减少、程序的简化,仪式主持者的缺失,以及民众信仰虔诚度的下降,都反映出东部苗族民间信仰的衰微趋势.  相似文献   

13.
西藏本教简称本教,本教作为藏民族的本土宗教,与藏民族自身的形成历史一道从远古走来,最能反映藏民族历代先民心路历程的整体特性。关于本教教义总体架构的分类有本教九乘说、四门一库说、内外密说等。其中,无论是本教九乘说,还是四门一库说,这两种说法都充分反映了本教教义总体架构的不同视角特点。同时,本教九乘说的内部特点凸显在见地方面,四门一库说的内部特点凸显在通论方面。换句话说,"无上乘"是统领整个本教九乘九个层级的见地,"一库"是四门即四大方面的通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古代埃及 18 王朝中后期渐受王室尊宠的阿吞神崇拜的兴起、发展、独尊以及独尊地位的丧失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长时段的历史考察,认为其兴衰以阿蒙霍特普四世统治时代为界,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同时还分析指出,18 王朝中后期阿吞神渐受王室尊宠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埃及社会政教权力结构平衡受到了威胁,而古代埃及阿吞崇拜的实质则是太阳崇拜。  相似文献   

15.
黄涛 《宗教学研究》2006,(3):160-165
巫术与神灵崇拜仪式中出现的仪式语言有咒语、祷词与神谕。在现代社会尚存的以民俗信仰为主的中国本土传统的宗教仪式中,三种仪式语言往往连用或混杂在一起,而咒语的情况最为复杂。原始形态的咒语源自巫术活动中的语言灵力崇拜,而在后世有各种与神灵崇拜相结合的形态。依照咒语形成的原理和基本特征,可以判别具体仪式中咒语的灵力构成形态。根据三种仪式语言的性质、特征的差异,以及所用词句的不同,可以将三者加以比较细致的区分,借此可以明了特定仪式的超自然力崇拜的具体状况。  相似文献   

16.
动植物崇拜是古埃及宗教的重要内容,在埃及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尼罗河流域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古埃及宗教。由于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有限,产生了自然神崇拜,动植物崇拜是自然神崇拜的组成部分。动植物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特征,使渴望永生的埃及人对沙漠中的动植物产生敬畏心理。埃及人的动植物崇拜不仅反映在埃及人的创世神话、敬拜的神灵,还具体体现在埃及人对性器观的崇拜上。这种崇拜对埃及人的哲学思想、民俗审美、建筑文化甚至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宗教崇拜与民众生存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以松潘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存的文化生态为背景,考察了松潘黄龙寺"黄龙真人"形象生成的渊源,认为"神山一山神"崇拜、龙神崇拜、英雄崇拜是"黄龙真人"的主要渊源,它们在多元文化的并立与竞争中互渗融合,形成了"黄龙真人"的主体神格.  相似文献   

18.
至迟在南朝,中国已有单尊罗汉崇拜和团体罗汉崇拜两种类型的罗汉信仰并行。单尊罗汉崇拜以宾头卢信仰为主;团体罗汉崇拜包含两种:以宾头卢为核心的数量不明的圣僧崇拜,包含宾头卢在内的阿耨达池五百罗汉信仰。不同类型的罗汉信仰之间交涉、杂糅。中国早期罗汉信仰涵盖社会各个阶层且尤盛于南方,或许与《十诵律》在南方的流行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彝族丧葬、火把节、酒文化以及虎崇拜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彝族各种丧葬中火葬历时最久、影响最深·彝族火把节是受彝族火葬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传统节日,彝人认为酒可以"通神",虎崇拜是因为彝族先民认为虎既是万物的起源又是人死后的归属.彝族火葬、火把节和酒文化的目的指向是死后变成虎,在祖先地享受幸福生活.彝族火葬、火把节、酒文化和虎崇拜都包含了"火信仰".  相似文献   

20.
赵善华 《学海》2001,(3):132-135
《白鹿原》体现着深刻的神话意识.它通过"白鹿"的审美意象,体现出了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思想观念,并借助神话的隐喻功能,与人物形象建立了潜在的联系.由此表达出小说人物"朱先生"的深刻的智慧理性、道德理性和工具理性,将神话意识提升到一个哲学与美学相统一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