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相伯,名良,原名建常,号华封老人。洗名若瑟,故又号若石。祖籍江苏丹阳,1840年4月19日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世代天主教家庭。父岩松精通医术,以善士著称乡里。1851年先生就学于上海徐汇公学,19岁在公学任教时,法国领事要聘他为秘书,拒绝不就。1862年入耶稣会初学院,1870年晋铎。曾在宣城、南京、徐州等地传教。1873年出任徐汇公学校长。因遭外国传教士猜忌,于1876年退出耶稣会,到山东藩司余紫垣处  相似文献   

2.
上海部分天主教人士9月24日(主日)在徐家汇大堂举行谢恩弥撒并隆重集会,纪念爱国老人马相伯先生诞辰150周年暨辞世50周年。马相伯祖籍江苏丹阳,生于1840年4月19日,世奉天主圣教,圣名若瑟。1870年加入著名的耶稣会,1872年任徐汇公学(今徐汇中学)校长。1900年后,马相伯倡导“教育救国”,毁家兴学,创办震旦学院(Univeste L'Aurore,1903年3月1日开学,校址在土山湾北,1908年迁吕班路,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继又创办复  相似文献   

3.
金鲁贤主教生于1916年,圣名类思。就读于徐汇中学,毕业后入上海教区修院,1945年晋铎,得有神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徐家汇总修院院长,现任上海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天主教佘山修院院长,1984年12月7日当选为上海教区助理主教。金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主教》2002,(1):47-47
张家树主教1893年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世代天主教教友家庭,圣名类思。青年时代求学于徐汇公学,深受马相伯爱国思想的熏陶,1910年立志修道和献身教会,次年出国留学。1911年至1918年及1920年至1924年先后两次赴英国,毕业于康托尔培里、海斯汀等地的耶稣会文学院、哲学院和神学院。1923年晋铎后在巴黎、里昂等地的华侨教友中行使牧职。1925年8月回国,历任徐汇中学第一任中国籍校长、院长等职达16年,桃李遍于海内外。但是由于教会和学校仍受外国传教士的控制和操纵,他处处受到牵制,因此痛感压抑,认…  相似文献   

5.
坐落于上海华山路1626号的复旦中学在纪念建校85周年之际,于1990年5月25日下午,为复旦创办人、首任校长马相伯先生的铜像举行了落成揭幕仪式。马相伯铜像是高达1.10米的胸像,矗立于校园内赫红色大理石基座上,高山仰止,景行行之,马相伯为什么会如此受后人景仰呢? (一) 马相伯(1840—1939)是享誉全国的百岁爱国老人。马公一直站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前沿,他一生的轨迹是,洋务救国—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共和救国—抗日救国。他从小信奉天主公教。在教会学校中受到德智体美教育,修过道,入过“天主教改革(Catholc Refrmatino)的促进派”——耶稣会,当过司铎曾至安徽宁国府、江苏徐州府等地传扬天主教,1822年任徐汇公  相似文献   

6.
徐汇公学,上海近代历史的见证者之一。都说“两千年看西安,五百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整个上海历史可以看做中国近代史的缩影,而徐汇公学也是其中一笔重墨,经过160多年的风雨历程,这座饱经沧桑的晚清新式教会学校还仍然屹立在上海繁华中心,风采依旧。近来偶然看到几张徐汇公学的老旧明信片,是万国邮政联合会发布的,共十张。  相似文献   

7.
李思德主教生于1908年,圣名斯德望。自幼有志修道,徐汇中学毕业后,就进修于上海教区修道院,1938年晋铎(即被祝圣为神父)。曾任上海教区堂口的本堂、总铎区总本堂、教区咨议员、副主教等职,现任上海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天主教教  相似文献   

8.
马相伯先生,名良(原名建常),圣名若瑟,是中国天主教界中的爱国老前辈。他生于1840年,殁于1939年,享年一百岁。这一百年,正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年代。他从青年时代起即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策勉自己,六十岁后先后创办了震旦学院(后改名为震旦大学,即今上海市第二医学院的前身)和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他还当过北京大学的校长。九十岁后,为抗日救国,扶杖奔走,作演讲,写文章,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遗著有《国难言论集》。他一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后人称他为“爱国老人”。  相似文献   

9.
爱国爱教的楷模──张家树主教付克勇张家树,原名张瑞六,字庭桂,圣名类思,祖籍上海市南汇县。1893年6月30日出生在世代天主教徒家庭。1902年10岁时,进老天主教堂开设的伯尔各满学校读书。15岁进天主教徐汇公学。1910年18岁时毕业人耶稣会初学,...  相似文献   

10.
马相伯苦斗了一百年,创建了徐汇公学、复旦大学、辅仁大学,可谓桃李天下。  相似文献   

11.
1984年6月22日,徐振江主教安息主怀,终年64岁。消息传来,我省神长教友莫不悲痛万分。徐振江主教,圣名保禄,生于1920年3月24日,是辽宁省铁岭县人,从1932年开始,先后在沈阳小修院、长春神哲学院学习。对神学,哲学、拉丁文和法文,均有较深造诣。升神父后,历任沈阳总堂副本堂、辽宁教区副主教、主教。曾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常委、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任和辽宁省暨沈阳市天主教“两会”主任、沈阳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宗怀德主教蒙主恩召,与世长辞;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走过50年的光辉历程。抚今追昔,中国天主教界难以忘怀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天主教爱国爱教事业的可敬老人。本期,我们选刊了几位作者的缅怀文章,以寄托对宗主教的追思与敬意。宗怀德主教(1917-1997),圣名若瑟,生于山东省桓台县一个世代信教的家庭。1930年入周村小修道院,1937年升入济南若瀚神哲学院。1943年晋铎。1980年当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1992年当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兼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3.
简讯     
《中国天主教》2007,(5):49-51
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部分成员视察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2007年6月14日,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的部分成员视察了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主教团秘书长马英林主教,中国天主教爱国秘书长刘元龙教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秘书长副郭金才神父,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常务副院长陈书杰神父热情接待了大家,并向大家介绍了天主教在中国发展的状况和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的办学情况。视察团一行对中国天主教50年来在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民主办教中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和赞赏,对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在培养爱国爱教的合格接班人中所做出的努力给予很高的评价。(杨标)  相似文献   

14.
马相伯在徐家汇徐寅马相伯老人以九十八岁高龄于1937年抗日战争上海沦陷后,从徐家汇移居桂林,以后再迁昆明,途经越南谅山,以病不得进,1939年11月4日病逝于谅山。柳亚子曾有诗称之为“一老南天身是史”。马相伯十二岁从镇江来到上海,进徐汇公学读书。徐汇...  相似文献   

15.
消逝的土山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山湾,一个在天主教历史上曾名闻遐迩的地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上海城市的改造而逐渐消逝。 为什么叫土山湾?原来明清之际,上海西南方河道纵横交汇,当地有明末礼部尚书、大学士徐光启的墓地及徐氏后裔居住,因此被称为“徐家汇”。清道光年间(1836年)浚通蒲汇塘、肇嘉浜等河道,“堆泥成阜,积在湾处”,因而得名“土山湾”。 土山湾的出名,同天主教在上海的传布密切相连。 1603年(明万历三十年),上海举人徐光启受洗入教,在他的影响下,其家属亲友先后有许多人入了天主教。徐家汇成为天主教徒比较集中的地区。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相似文献   

16.
医师陈竹亭教友,系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镇,小张家巷人,生于贫农家庭。童年时就读于后塍天主教会办的崇真小学,是我的同班又同年(1908年生)的同窗好友。他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友。 1925年,我们崇小毕业后,我和汤履道、胡俊良三同学,被选送到上海徐汇师范去就读,做了人民教师。他因家中缺乏劳动力,便留家务农,同时在本村办了一所季节性的私塾,边教孩童,边自学功课。一年后(1926年)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取了江阴县福兴医院的护士科(美基督教会办的),从此他就如鱼得水地活跃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有97个天主教教区和近500万天主教教友、约有四千多个教堂向公众开放。1957年成立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成立于1980年的“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是中国现有的两个全国性的天主教团体。迄今全国共有70名主教和将近1600位神父,大修院12个,各修院有1900多名学生就读,此外还开办了60多所修女院。中国天主教会发行一份名为《中国天主教》的双月刊。中国天主教和普世天主教有共同的信仰;在洗礼、弥撒等宗教仪式上也保持有相同的礼仪。和全世界的天主教友一样,中国的主教、神父和教友每天都要为教皇祈祷。在天主教的经文中,基督就是2004年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创办于1983年9月,是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直接领导下的全国性天主教最高学院,院址设于北京,学制为六年(2年哲学,4年神学)。依据我国宗教院校的办学方针制定的办院宗旨是: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热爱圣教会,具有较高的神哲学造诣,善度超性生活,立志终身献身教会,宣扬基督的福音,服务人群,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的神职人员。  相似文献   

19.
包兆会 《天风》2017,(6):54-55
正李问渔(184-1911),江苏川沙(今属上海浦东新区)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生。他创立了综合性报纸《益闻录》,留下《圣母传》、《宗徒大事录》、《福女玛加利大传》等所译40余种,所著18种,所编《徐文定公集》、《墨井集》等数种。他是晚清从事西学传播的天主教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精通英、法、拉丁语,获神哲学博士学位,为耶稣会再次来中国后首批华人晋铎者;他又号称"担任外国教会报刊主编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主教第一届司铎进修班于2003年3月15号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正式开学,2003年12月18号结业,历时两学期、8个月。学员是来自全国19个省(市)、31个教区的39位神父。其中有5位副主教、有的是教区长或教区负责人、有的是大修院的老师、有的是省(市)人大、政协委员,这些神父牧灵传教至少5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