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海》2016,(6):185-193
当代英国小说在战后一度经历了"末日论"的寒冬,站在十字路口的小说家们不断探索,重新发现了现实主义传统的价值,推动了英国小说的复兴。本文以女作家拜厄特及其"自觉现实主义"为例,探讨现实主义传统与当代英国小说的演进脉络。拜厄特积极探索小说语言与真实世界之间的互动,既以精准细腻的笔触努力接近客观真实,又将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现实主义伟大传统在自我更新和兼容并蓄中获得新生,在揭示拜厄特成功奥秘的同时,展现了战后英国小说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2.
1947年,艾米莉的《呼啸山庄》一经问世,就立即遭到了评论界和读者们猛烈的谴责。诋毁和谩骂。一时,《呼啸山庄》被当作一部带有浓厚神秘主义色彩的、色情的和变态心理情调的颓废小说,而被人们嗤之以鼻。随着岁月的流逝,终于在半个世纪之后,人们才认识到这部作品的伟大,把它誉为19世纪英国文学史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亦把艾米莉称为比她的姐姐夏绿蒂(《简·爱》作者更杰出的她们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这里,我们不妨先把《呼啸山庄》故事略作概述。小说写的是两个家族、两代人的故事。主人公  相似文献   

3.
孙晓文 《学海》2011,(3):193-197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是乡土文学现代性的产物,两者具有统一与断裂的现代性关联。从革命现代性的角度切入"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研究,能够相对准确地做出文学史定位与文学评价,弥合乡土文学史叙述的断裂。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6,(4):199-204
拉尔夫·福克斯是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最早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论述英国小说历史变迁的批评家。本文比较系统地评价了他的小说史论的利弊得失,梳理出其中隐含的深刻洞见,剖析了一些或隐或显的失误。福克斯对小说的盛衰与社会哲学之间关系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当时盛行的经济决定论,为后来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开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C.S.路易斯(1898-1963)是二十世纪的学术巨人,他的职业身份是牛津大学(1954年后是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中古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教授.由于他在牛津大学获得古典人文学科、哲学和文学三个优等学士学位,为牛津学界所罕见,又由于他一生中同时在英国文学史、文学批评、奇幻文学创作和基督教护教学等诸多不同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被英国人骄傲地称为·"最伟大的牛津人".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乡土小说聚焦“流动农民”已成为引人瞩目的创作现象.在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和乡村与乡村之间迁徙流动的农民,比“在乡农民”更深地卷入到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时代大潮中,不幸成为“双重边缘人”与不能表达自己的“沉默群体”.其外在的流动迁徙与内在的文化精神裂变,是新世纪最重要的“社会事件”与“精神事件”.新世纪乡土小说对流动农民心灵苦旅的及时发现与深入开掘,写出了乡土中国心灵史上的新篇章,具有思想史和文学史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文 《学海》2008,134(2):186-189
扎迪·史密斯在其新作<论美>中继承和发展了福斯特的联结思想和英国讽刺小说传统,以喜剧的语言,围绕两个家庭纷争,诠释了爱与美的意义,同时讨论了种族身份、文化冲突等困扰当今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贵妇画像》的悲剧色彩与跨文化交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经典之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特色人物。伊莎贝尔过分独立的个性决定了她的婚姻和人生悲剧,使其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  相似文献   

9.
韩晓华 《美与时代》2004,(11):95-96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作家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所渗透的“协和”意识,与理论家史蒂芬·格林布拉所主张的新历史主义的文学功能相一致,这为我们研究这部小说和小说的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一最近两个世纪以来,小说始终是文学的一个主要体裁,但小说的一般特性却远没有被确认。人们给小说下定义时往往集中在各类具体作品的形式特征上,结果这些小说定义只是认可了无数小说表现形态的这一种或那一种,如教育小说,十八世纪英国小说,乔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马塞尔·普鲁斯特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所写的那种小说。这样一些定义是建  相似文献   

11.
《新的小说》是由民国时期新文学的第一个社团上海新潮社创办的一份文学期刊,曾遭遇北洋政府的查禁,在现代文学史叙述中也被人们所忽略.但对这份杂志的研究发现,所刊作品不少贴近本真生活实际,表现激进社会批判思想和先进社会建构思想,在艺术表现上达到很高水平,其中一些文论所阐述的至真至信的文学思想,不仅在当时表现出新颖,即使在今天也还显得新.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核心>的作者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被认为是"英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往往以设置悬念作为情节的助推器,将人性和道德冲突作为故事的叙事动力来展开描写.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一位自学成才、勤奋多产且影响较大的著名作家。他那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独具一格的创作成就,沉浮不定的人生命运,无疑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沈从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用满腔的爱国热忱,用抒情、优美、健康、自然的笔触,创作了大量引人注目的小说,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沈从文在大量创作小说的同时,和同时代的其他著名作家一样,写了一定数量的文学批评类的文章,这一点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为人们所重视。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文章处处彰显着与他的文学作品相似的  相似文献   

14.
王品 《美与时代》2006,2(2):93-9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创作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一生漂泊无依,孤独寂寞。然而寂寞中的萧红在文字里寻找到了失去的乐园,因此出现了独特的独语式小说《呼兰河传》,从而也成就了萧红。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作家以细腻的写作手法,通过小说中的婚姻问题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对女性婚恋问题的态度。尽管受当时社会的限制,奥斯汀无法将父权社会套在女性群体思想上的枷锁打破,但她在小说中所表现的女性的尊严与独立人格对于唤醒女性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后期女性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与在中国读者中的评价相比,杰克·伦敦在美国本土的文学史著作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本文将结合文学史专著对他在美国文学史的地位作一个"还原".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宗教文学是常被人们忽视的领域,即便是人们常议论的佛教、道教与文学艺术关系这类话题,也仅停留在中国某小说与佛道某故事有渊源关系,某文学作品有佛道的出世思想等线性的表层分析上,并未把佛教或道教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更未有较成熟的佛教或道教文学史出现。自本世纪初林传甲,黄人编著中国文学史以来,中国人写的各类文学史著作不下五百部,而宗教、僧侣文学的专书、专史,仅有建国前张仕章《中国古代宗教诗歌集》(1926年上海广学会出版)、张长弓《中国僧伽之诗生活》(1933年作者本人出版)等  相似文献   

18.
《骆驼祥子》是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小说,在文中,祥子和虎妞的样子被许多人研究过。八十年代是西方文学理论“疯狂”传入中国的时代,人道主义思潮在中国当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梳理人道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经过,并运用人道主义的理论再次分析祥子形象。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性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名《金玉缘》。共120回,前80回为清代曹雪芹所作,后40回多认为是高鹗续补。小说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现实主义的高峰,其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20.
董俊 《学海》2001,(2):184-188
新时期以来,兴起于20-30年代的"京派",因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独特地位与贡献而深受研究者的重视,出现了大批研究论文,对"京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定位及京派小说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研究.研究除了运用综合性宏观性的审视研究方法外,还科学地尝试着比较研究方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水平相比,则明显存在着差距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