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水谷幸正校长为团长的日本佛教大学西北学术参观团一行十二人,应佛协的邀请,于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六日至十月七日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日本佛教大学是日本净土宗创办的一所高等院校,为日本社会和佛教界培养了许多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随着日本净土宗与我国佛教界友好交流的日益发展,佛教大学与我国佛教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批判佛教认为作为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的重要思想基础的如来藏思想,是一种实体论,或"基体说"。其实质是肯定现象世界背后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实体,而这是与原始佛教建立在缘起论基础上的"空"的思想相矛盾相对立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批判佛教对如来藏的批判,也扩展到了对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的佛性与本觉思想的批判。因为其立论的挑战性和研究方法的争议性而在日本佛教界、中国佛教界(包括台湾)乃至欧美佛教学术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仍在持续。本文以末木文美士教授、花野充道教授、桂绍隆教授、织田显祐教授等的研究为中心,就最近日本学术界对批判佛教的回应做一概观,并就其中涉及的理论问题的意义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日本佛教考察散记廖立地应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先生的邀请,我们于去年5月间先后访问了日本的东京、京都和大限的6个佛教寺院。中国的佛教来自印度,而日本的佛教又来自中国,在所到的寺院看到不少中国佛教的痕迹。我们在菅原钧先生处拿到的《佛说阿弥陀经》完全是用汉...  相似文献   

4.
公元6世纪,佛教由中国大陆传入日本,这在日本文化史上是一件大事。这不仅为日本的传统文化输入了新的内容与营养,使其变得丰富多采起来,同时也推动着日本社会进入一个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摄中不断发展的新时期。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必然会有一个分辨。选择、淘汰、消化的过程,而作为接受主体的日本文化所固有的传统以及当时社会发展需要所发挥的制约作用,则决定了对中国佛教进行选择与消化的取向。正是这一点,规定了日本佛教既与中国佛教同宗同源,但又不是中国佛教照相式的翻版,而是经过日本文化改造的变形物。表现在僧官…  相似文献   

5.
李贺敏 《法音》2000,(6):42-43
本刊讯根据中国佛教协会与日本净土宗佛教大学签订的关于互派访问学者的有关协议,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稻冈誓纯副教授于1999年4月18至2000年3月31日来华一年,在中国佛学院进行有关房山石经的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何云前往日本佛教大学进行专题研究。今年3月下旬,中国佛教协会设宴为稻冈副教授饯行,张琳副秘书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她长寿博士等对稻冈副教授在华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示祝贺,稻冈先生对中国佛教协会给予他的多方关照表示衷心感谢。日本净土宗是日本佛教五大宗派之一,拥有信徒六百余万…  相似文献   

6.
李贺敏 《法音》2001,(11):45-46
本刊讯11月30日至31日,由日本《中外日报》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第九次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佛教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始于1985年,是为纪念日本最大的佛教报纸《中外日报》创办九十周年而发起的,比中国佛教协会和日本佛教大学发起的佛教学术交流会议早一年,同样为每两年召开一次,中日双方轮流举办。10月3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杨曾文教授和日本东京大学末木文美士教授分别作了基调发言。杨曾文教授在题…  相似文献   

7.
佛教以劝善为目的,如来佛祖慈眉善目,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取经的唐僧心肠特别的软,他甚至对妖怪也心慈手软,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佛教形象。谁能想到,日本佛教却能把这非常慈悲的教义转化为鼓吹杀戮,为侵略战争服务。何劲松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日本佛教,他的《近代东亚佛教——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为线索》一书,向我们揭示了日本佛教从甲午战争以来,为侵略战争服务,特别是为侵华战争服务的历史事实。这不仅大大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也提出了令所有人都值得深省的问题:宗教与善,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不能因为这件事…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2,(8)
佛教自六世纪传入日本以后,经过奈良时代(710~785)、平安时代(794~1192)以至镰仓时代(1192~1380),前后约七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宗派。奈良时代有三论、法相、华严、律宗、成实、俱舍六宗,称为“南都六宗”;汉文大藏经亦在此时期传入日本。平安时代初期有天台、真言二宗,称为“平安二宗”;以上八宗,主要为当时日本贵族上层社会所信仰。到了镰仓时代,禅宗、净土宗、日莲宗相继兴起,佛教始流行于日本民间。佛教传入日本后,与日本传统文化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氏族化的宗派。在历史上,佛教对日本文化发生过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佛教在日本社会上仍有相当大的势力。为了方便了解日本佛教,现将日本佛教的主要宗派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6,(11)
正众所周知,佛教大约六世纪初传入日本,即"公元522年,司马达等东渡来日,崇奉佛教;公元538年,百济圣明王送佛像、经论来日"为滥觞(参考东京学艺大学日本研究史编《日本史年表》)。当时,中国为南北朝时代,处于佛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六世纪末,即公元589年隋王朝统一了中国。其后,公元618年唐王朝宣告成立。当时,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时代,公  相似文献   

10.
域外佛教文献,本文仅指现存于域外并以汉文书写的佛教文献而言。这类文献,日本保存的数量最为丰富。本文在介绍日藏佛教写本的来源、书写与流传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日本学界对佛教写本的研究概况,并指出日藏佛教写本可以为研究中国佛教写本大藏经、保存中国佛教古佚书,乃至在文本辑佚、校勘等方面提供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对中国佛教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中国佛教既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开花结果,也是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佛教的根源。中国佛教不仅独存于中国,还以种种方式流传、保存、移植于域外。利用域外佛教文献研究中国佛教,可以拓展研究的空间和视野,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6,(11)
正本刊讯11月2日,日本佛教大学校长田中典彦一行4人来访,受到宗性副会长的热情接待。会见中,宗性副会长对今年6月中国八所佛教院校赴日考察期间,在佛教大学受到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关照表示感谢。他指出,日本佛教大学是日本净土宗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而日本净土宗和佛教大学与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学院都有着特别深厚的传统友谊。不久前,福原隆善长老率领日本净土宗第203次友好访华团一行访问我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写经与日本书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鑫 《佛教文化》2009,(6):82-88
佛教传入中国,大量佛教经典的汉译也同时开始。汉文佛教写经成为普遍现象。随着佛教的东传,汉文佛教写经也流入日本,于是日本便开始了写经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文佛教写经实际上启蒙了日本书道艺术。隋唐时期中日两国学者、僧人的频繁渡海,传法求学与佛教书法及碑帖名迹的大量东渡,缔造了以“三笔”为代表的第一代日本书法家,标志着日本书道艺术的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13.
佛教学术交流的桥梁──中日佛教学术会议杨曾文自1980年以来,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佛教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促进中日两国佛教学术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中日两国佛教研究者的共同的愿望。1985年11月,日本《中外日报》社为纪念创刊90周年,...  相似文献   

14.
驹泽大学是日本最大的私立综合大学之一,内设佛教、文学、经济、法学、经营5个学部,附设大学院(研究生院)、8个研究所,另有驹泽短期大学,现有师生3万人以上。驹泽大学是日本禅宗系的曹洞宗所创立的大学。德川时期(1603-1867)日本佛教各宗兴起研究和办...  相似文献   

15.
王颂 《佛教文化》2009,(2):89-92
提起日本佛教,大多数中国人可能会立刻联想到一休(虽然历史上的一休法师一脸严肃,与动画片里那个可爱顽童的形象大相径庭)。这就好比大肚弥勒(契此和尚)、济公、唐僧(艺术化的玄奘法师)已经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代言人一样,一休也成为了日本佛教的通俗象征。对于教外的普通人、甚至一般信众来说,这些仿佛近在咫尺的人物往往比遥远的马鸣、龙树、世亲更为亲切熟悉。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中日两国的佛教早已本土化、民俗化,成为其民族传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佛教于6世纪传入日本,是日本文化史上乃至日本史上空前绝后的大事件。日本以融会、集合、汲取外来种种教义、戒律和仪轨创立了自身的佛教。佛教对日本文化的结构,对建筑、绘画方面的长足进步,作出了丰富的贡献。由于绘画易损难存,所以,经过沧桑变迁  相似文献   

17.
杨笑天 《法音》2006,(12):38-39
10月27日,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日本佛教大学共同主办的,以“中国初期净土教研究——以慧远、昙鸾为中心”为主题的第11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在日本京都佛教大学四条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5,(6)
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北京宣言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通过1995年5月22日至23日,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界代表,云集北京,召开首次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对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博士19...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日本,有很多人信奉本土的神道教,或者是早在6世纪从中国经由古朝鲜传到日本的佛教,当然还有一部份人信奉基督教。根据日本文化厅的调查总结,到1996年12月末,各宗教派别信徒人数分别为:神道1.2亿人,佛教9158万人,基督教317万,各宗教派别的信徒总数是日本人口总数的约2倍以上。这表明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并不虔诚,可以说也反映了“有用即信,无用不信”的“实用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1,(7)
近几十年来,日本及欧美学者对中国佛教之研究异军突起,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本期刊登的《日本及欧美研究中国佛教的概况》一文向我们展示了这方面的情况,对于了解佛教研究的国际动态不失为一份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