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言推理是普通逻辑思维中大量运用的一种推理形式,各种逻辑教材都有对于这种推理形式的介绍,但是对选言推理必须遵守的逻辑规则的语言表述却很不相同,而且都有不够严密之处。下面我们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表述方法的局限性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并试图对选言推理的逻辑规则作出严密的语言表述。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此说的“完句”是说某个语言片段从语法角度讲是可以独立成句的。副词与完句的关系有三种:①某语言单位从逻辑角度讲已经具备了独立成句的资格,即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若不加上某个适当的副词,那么这个语言单位从语法角度讲仍然不能合法存在;②某个语言片段从逻辑和结构上都已具备了独立成句的资格,但若给它加上某个副词它便又不能独立成句了;③某个语言片段不论是否加上某个副词,从逻辑  相似文献   

3.
伦理两难并非逻辑悖论,因此必定存在着某种具体的理性解法。所谓伦理两难实际上是把伦理规范当成是无条件的普遍教条而产生的,是一种道德语法的谬误。任何伦理规范都必须由道德语法规则去解释其合理运用。有轨电车难题抹去了人的具体性,因而不具备伦理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语法"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一直以来,这个概念都让人困惑.本文通过对语法任意性、语言自治性、规则、语词用法等概念的分析,澄清"哲学语法"概念的内容,指出它在哪些方面优于"逻辑",哪些方面又有所误导.  相似文献   

5.
“哲学语法”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一直以来,这个概念始终让人困惑。本文通过对语法任意性、语言自治性、规则、语词用法等概念的分析,澄清“哲学语法”概念的内容,指出它在哪些方面优于“逻辑”,哪些方面又有所误导。  相似文献   

6.
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胡泽洪同志编著的《语言逻辑与言语交际》一书,于1991年7月与读者见面了。由于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自古以来,逻辑学家们的逻辑与语言研究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然而,语言逻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还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随着现代化科学的发展,在西方,语言逻辑已为现代逻辑的一个分支,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在我国,近廿多年来,许多逻辑学的专家、学者也在语言逻辑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成果。《语言逻辑与言语交际》就是这方面的成果之一。该书的特点是不囿于成说,颇有新意。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不限于运用现代逻辑的理论来研究语言中的逻辑问题,使自然语言的表达精确化。而是更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服务于英文法律语言处理的类型逻辑与范畴语法。首先,分析并总结英文法律语言主要的句法特征,由此提出刻画这些特征的类型逻辑与对应的范畴语法。同时,证明了本文所关注的类型逻辑是可判定的且其对应的范畴语法是上下文无关的。本文研究结果为英文法律语言自动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思维规律的,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它们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逻辑和语法毕竟是两门科学。汉语语法是研究汉语的结构规律的,它主要讲各级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汉语是非形态的语言,它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语素和语素组合成合成词,词和词组合成词组,词或词组组合成句,单句和单句组合成复句,几个句子又组合成句群)不是依靠  相似文献   

9.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逻辑是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別。然而,语法与逻辑又有密切的联系。作为语法单位的词、词组、句子和句群(有人认为句群是介于句子和篇章间的语言单位),同逻辑上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存在着对应关系。词和词组一般是表达概念的,句子一般是表达判断的,句群一般是表达推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则是语言的思想内容。正因  相似文献   

10.
林允清 《哲学分析》2024,(1):3-31+196
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研究是语法研究。私人语言的定义表明私人说话者对他的感觉没有自然表现。这就意味着他对他的感觉词汇没有正确性标准。如果一个词的使用没有正确性标准,那么它就是无意义的;这是一条语法规则。根据这条语法规则,私人的感觉词汇是无意义的,私人语言也就是无意义的了。维特根斯坦通过语法研究成功消解了私人语言问题,他对私人语言的处理与他的哲学理念是一致的。此外,维特根斯坦还对认为私人语言有可能的哲学家们所犯的错误进行了诊断并为其提供了治疗。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代,美国分析哲学家乔姆斯基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在西方引起很大反响。概括起来说,这种语法理论由句法、语义和语音三部分组成。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句法部分。句法部分包括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两个规则系统。短语结构规则生成语言的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而形成语言的表层结构。下面试图借用这种语法理论举例对辩证语句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或许人类语言的最大秘密就隐藏在洪堡的一段论述中,可以概括为:"语言是‘有限方法的无穷应用’"。根据对有限方法的理解,语言学分野为句法主义和词汇主义。沿着这两个路线,语法与语义界面理论形成了两条进路,一条是语言传统下的以句法为中心的句法主义进路,另一条则是逻辑传统下的以词法为中心的词汇主义进路。句法主义进路和词汇主义进路在处理语法与语义不匹配时候采取的策略有差异,句法主义倾向于在语法层次进行更多地抽象,同时通过语法生成过程来解决不匹配问题,而词汇主义则倾向于通过丰富词库和语义本体来解决不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语法规则复杂性(复杂语法vs.简单语法)的角度考察选择性注意在人工语法学习中的必要性,并且比较两种非法序列下的成绩差异来检验被选择忽视的语法规则是否能被习得却未能在测验阶段体现出来。结果表明纵使降低被选择注意的语法的复杂性,被忽视的语法也未被成功习得,只有被选择注意的语法才能被习得;两种非法序列下的正确率无显著差异,即非法序列b所遵循的被忽略的语法未能在分类判断中起作用。选择性注意是语法规则被习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温宾利命名的"什么……什么句",本文首先简要讨论了该句式与驴子句和关系结构的不同之处,然后从逻辑语法的角度综合分析了该句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提出其中成对出现的疑问词是不连续的全称量词,该句式是汉语表达充要条件的一种句法手段,充分条件意义和必要条件意义都是其默认含义,由语法系统自动计算得出,可在特定语境中被撤销。最后运用以不连续兰贝克演算为核心的逻辑范畴语法,推导两类"什么……什么句"。  相似文献   

15.
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是对美国传统的描写语言学的一场革命,其革命性首先表现在乔姆斯基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反对描写语言学的经验主义。他把语言学看成跟自然科学中的其他科学一样,可以从假设出发,进行推演并形式化。换句话说,非经验主义是可能的。《句法结构》有一半篇幅用于英语语法的形式化。非经验主义和形式化是转换生成语法的首要标志。把句法关系作为语言结构的中心并以此说明语句的生成是这场革命的又一表现。为了描写和解释语言现象,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论证了语法的生成能力,认为应该把语法看成是能生成无限句子的有限规则系统。它以“核心句”为基础,通过转换规则描写和分析不同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该书分析了以“马尔可夫过程”为基础的通讯理论,认为它只能生成有限状态的语法,而这种“有限状态的语法”不能生成象英语这种语言里含有不连续结构的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基于此,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语法模式,认为它才能生成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不会生成不舍乎语法的句子。转换语法模式由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语素音位规则三套规则构成。短语结构规则有三种:合并、递归、推导式,其基本形式是x→y。→读作“改写”,这个公式就是将X改写成Y。短语结构规则生成的是“核心语符列”,不经过转换直接由这种语符列得出的基本句型叫“核心句”。转换规则包括:移位、删略、添加。最后运用语素音位规则得出实际说出的句子。这三套规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转换规则,因为短语结构规则和语素音位规则实际上继承了描写语言学的“直接成分分析”和语素音位的分析.转换是一种创新,它使语法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句法结构》是转换生成语法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刊在最近几期中,相继登载了《从“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逻辑与语言的冲突》,《思维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矛盾》(附平平的来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完全符合逻辑》;《修辞与逻辑三题》;《谈逻辑与语法的关系》等文章。文章的作者,有的是逻辑学的专业工作者,有的是语言学工作者,有的则是逻辑学的业余研究者或初学者。但是,他们在文章中都共同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逻辑与语言的关系问题。研究逻辑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将给逻辑科学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因为,逻辑学在  相似文献   

17.
李竟泉同志在《也谈逻辑与语法的关系》(载《逻辑与语言学习》85年第2期)一文中说:“搭配的实质是语义搭配,也就是要符合逻辑的问题”。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来与李竟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句子的结构一般指句子的语法结构。句子的语法结构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指句子中各种造句规则的总合;狭义的指句子中的语法规则。在语言学中,主要从句子的逻辑和语法两个方面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1、句子的逻辑分析句法中的“逻辑”与逻辑学中的“逻辑”,生活中的“逻辑”是不同的概念。逻辑学中的“逻辑”指思维的规律性,生活中的“逻辑”指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语言逻辑,也称自然语言的逻辑,是一门界于逻辑学与语言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对这门新的学科的具体对象与体系,目前尚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于1986年6月上旬召开了学术讨论会,进一步探讨了这个问题。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是中国逻辑学会的一个分支,成立于1979年,会员中既有逻辑工作者,又有语言工作者。在1980、1982、1984这三年,分别举行过几次学术讨论会。最初,会员往往比较重视如何以逻辑方法(特别是传统逻辑的方法)去分析自然语言的语句,研究某些逻辑形式的语言(特别是汉语)的表达形式(如“只有……才”是否表达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解释学的系统、循环与辩证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释学的系统(1)在科学联系中的解释学的地位:在这里尚未澄清的情况构成了当今解释学问题的困难的一大部分。在逻辑、修辞学和语法之外,解释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出发点还没有出现;同样,归入逻辑学(或其他两门古老的三学科之一)的尝试也失败了。由于逻辑和语法(后者作为语文学的全部)已经成为单独学科了,而修辞学却长期停滞不前,那么,将现代解释学运动解释为在新的科学理论外衣下的修辞学的复活就不算是不适宜了。以下这一点也证明着上述情况,即解释学用修辞学传统把那些学科的形式逻辑的和内容方面的-语言-语法的东西结合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