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罪人的福音     
“罪人的福音”、“天主慈爱的福音”、“世界救主的福音”,都是经学家为路加福音所起的别名,甚至连大诗人但丁,都称誉路加是“记述基督慈悯的经师”。实在的,路加福音的中心思想,即是救赎的普遍性、至一性和基督对罪人的慈爱,因此,路加一开始报告基督诞生于白冷时,即把此中心思想表达了出来:“看,我给你们报告一个为全民族的大喜讯: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路2:10—11)。路加在叙述救世主的祖谱时,不只限于选民的小圈子内(玛1:1—17),他溯源直上,直至亚当,且加上一句:“…  相似文献   

2.
一、前导 耶稣在升天前吩咐门徒说:“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19-20)福音的传播并不像蒲公英撒种般的容易,而是一开始就遇到了文化适应的问题。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为犹太人固然是绊脚石。为外邦人是愚妄。”(格前1:23)这就是反映出了文化之间的排斥。纵然文化之间有所排斥,但不会影响救恩的传播。因为“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参若1:14),就说明无论是哪一种文化,都有权利传递救恩的喜讯。这是天主德能与智慧的奇妙化工。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来到了,让我们扫尽心灵的灰尘,满怀喜悦地迎接耶稣基督的降临。 2004年的圣诞日,正如当日天使向牧人所说的一样:"我给你们报告一个关于万民的大喜讯,救主今日为我们降生在达味的城里了!他就是主基督。"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我们盼了很久,今天就要实现了,这是天主对我们人类的特别恩宠,让我们共同庆贺、赞颂,  相似文献   

4.
新约     
《中国天主教》2010,(4):39-40
(一)四福音: “福音”本有“好消息”和“喜讯”的含义,新约的作者用它来指基督完成救赎工程的大喜讯。这个喜讯原先由口头传授,稍后才记录成书,当时,写耶稣的行实和事迹的人很多,但教会承认的只有四部;初期教会为抵抗“伪福音”甚至把这四卷书称之为“圣四”。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主教》2007,(6):5-6
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基督的诞生,以天使向牧羊人的宣告:"我现在给你们报告一个万民的大喜讯,今天在达味的城里,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主,就是主默西亚,(基督)。我告诉你们一个记号,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儿,用布包着,躺在马槽里"(路2:10-12),来回应依撒意亚先知的预言:"在黑暗中生活的人民看见了一道皓光,  相似文献   

6.
教友的使命     
我们受洗归于基督,便成为基督的门徒与传人。基督的使命是宣布天国的喜讯,将天主的福音传示给人:“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他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8—19)《圣经》曾多次明确告诉我们,基督将自己的使命完全托付给了教会,使教会按照他的意愿不断发展壮大。耶稣在玛窦福音中说过:“你们是世界的光”(玛5:14),这光是复活的期待,未来的希望,永生的光明。由此可见,教会分享着基督传报福音的神圣使命。同样,教友在教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主教》2000,(6):1-1
那时凯撒奥古斯都出了一道上谕,叫天下的人都登记:这是在季黎诺作叙利亚总督时,初次行的登记.于是,众人各去本城登记.若瑟因为是达味家族的人,也从加里肋亚纳匝肋城,上犹大名叫白冷的达味城去,好同自己已怀孕的聘妻玛利亚去登记.他们在那里的时候,她分娩的日期满了,便生了她的头胎男儿,用襁袍裹起,放在马槽里,因为在客栈中为他们没有地方.在那地区有些牧人露宿,守夜看守羊群.有上主的一个天使站在他们身边,上主的光耀环照着他们,他们便非常害怕.天使向他们说:`不要害怕!看,我给你们报告一个为全民族的大喜讯: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  相似文献   

8.
卷首圣言     
耶稣说:“你们不要忧虑说: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因为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寻求的;你们的天父原晓得你们需要这一切。你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所以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玛6:31-34  相似文献   

9.
喜讯     
他来到了纳匝肋,自己曾受教养的地方;按他的习惯,就在安息日那天进了会堂,并站起来要诵读。有人把依撒意亚先知书递给他;他遂展开书卷,找到了一处;上边写说:“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他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他把书卷卷起来,交给传役,就坐下了。会堂内众人的眼睛都注视着他。他便开始对他们说:“你们刚才听过的这段圣经;今天应验了。”(路416-21)喜讯  相似文献   

10.
你们作子女的,要在主内听从你们的父母,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孝敬你们的父亲母亲——这是附有恩许的第一条诫命——为使你得到幸福,并在地上延年益寿。”你们  相似文献   

11.
倪光道 《天风》2012,(11):41-42
《彼得前书》2章20节:"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这节经文以两种不同的"能忍耐"作对比,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基督徒的受苦问题:一种情况是"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可见这种"能忍耐"是没有价值的;另一种情况是"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可见这种"能忍耐"是大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古印度有个著名的寓言《聪明人和他的两个学生》写道:一个聪明人收了两个学生,一天晚上他各给了他们一块钱,吩咐道:“我给你们的钱不多,但是要你们立刻买样东西来,能够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全塞满。”这真是个难题!一块钱能够买什么东西呢?怎么能够买这许多东西把这大房间塞满呢?但是,他的两个学生,都立刻遵命出去买。隔了  相似文献   

13.
圣诞喜讯     
“有一个婴孩为我们诞生了,有一个儿子赐给了我们。”(依9:6)他是谁呢?他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圣子,他是历代圣古先知所预言的默西亚。看!夜色沉沉,遍地安宁;白冷郊野,奇光照耀;天军降下,传报喜讯。听!天使对牧羊人说:“不要害怕!看,我报告你们一个关于万民...  相似文献   

14.
每当听到圣堂的钟声,就会涌起一缕激情,想到圣殿里主的临在,想到世代延绵不渝的信仰忠贞,想到今天的好景和欢欣,正是:听,圣殿的钟声——托起金色十字架云端辉映。钟声响出天国的喜讯,临空飘下,召唤神州万千子民。巍巍圣殿,我们与主咫尺相近!听,圣殿的钟声——...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同志:“你们写的完全正确(指支部委员会致斯大林同志的信),只是没有说全。在批判部分可以说得更多一些。你们的评价是正确的,只是太软,不够劲。”斯大林同志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有力量吗?能对付得了吗?”,他就此回答说:“如果你们有力量,那就应该进攻。当人们力量不足的时候,那就作准备。”斯大林同志:“他们(即德波林派)在哲学、自然科学和某些微妙的政治问题上占据统治地位。应该善于理解这一点。在自然科学问题上,鬼知道他们搞了些什么,写些关于魏斯曼主义之类的东西,而这一切又冒充为马克思主义。应当把哲…  相似文献   

16.
卷首圣言     
《中国天主教》2002,(6):1-1
那时凯撒奥古斯都出了一道上谕,叫天下的人都要登记:这是在季黎诺作叙利亚总督时,初次行的登记。于是,众人各去本城登记。若瑟因为是达味家族的人,也从加里肋亚纳匝肋城,上犹大名叫白冷的达味城去,好同自己已怀孕的聘妻玛利亚去登记。他们在那里的时候,她分娩的日期满了,便生了她的头胎男儿,用襁褓裹起,放在马槽里,因为在客栈中为他们没有地方。在那地区有些牧人露宿,守夜看守羊群。有上主的一个天使站在他们身边,上主的光耀环照着他们,他们便非常害怕。天使向他们说:“不要害怕!看,我给你们报告一个为全民族的大喜讯: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这是给你们的记号:你们将要看见一个婴儿,裹着襁褓,躺在马槽里。”忽有一大队天军,同那天使一起赞颂天主说:“天主受享光荣于高天,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路2:1-14)  相似文献   

17.
“我报告你们一个关于万民的大喜讯,救世主今日为你们诞生了!”(路二,10-11)这是近两千年前的圣诞之夜,天神向田间牧童宣告的福音。每年的圣诞节日,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天主子女,以最美最高的强音来歌颂天主的无限慈爱,赞扬耶稣基督诞生的奥迹,表达人类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恩报爱之情。这些最热情的流露,确实感人肺腑,扣人心弦。因为耶稣基督的诞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救援,向我们显示了天主对人类的无限慈爱,也赐给了我们内心的真和平。所以全世教友世世代代的永远纪念、歌颂这个伟大的节日,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8.
穆斯林应戒绝“背谈”定纪平各位朵斯提:色兰!《古兰经》云:"信士们皆为教胞,故你们应当排解教胞间的纷争,你们应当敬畏真主,以便你们蒙主的怜恤"(49:10)。学习这节经文时,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经文中对"教胞"的用词,原文为(兄弟),马坚先生译为"教胞...  相似文献   

19.
谢炳国 《天风》2009,(4):47-47
最亲密的朋友——耶稣基督 耶稣说:“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约15:15)《恩友歌》人人喜爱,让人感动、鼓舞及安慰。  相似文献   

20.
卷首圣言     
《中国天主教》2008,(5):1-1
亡羊之喻 你们以为如何?如果一个人有一百只羊,其中一只迷失了路,他岂不把那九十九只留在山上,而去找寻那只迷失了路的吗?如果他幸运找着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比为那九十九只没有迷路的,更觉欢喜。(玛18:12—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