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以宗教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宗教起源、发展的社会因素、社会功能的宗教社会学以其具有较强社会现实意义的学科特性在近年来备受学术界关注。如戴康生、彭耀主编的《宗教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孙尚扬的《宗教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等均是这方面的精品。这些成果大多是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构建宗教社  相似文献   

2.
正《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学者、武汉大学段德智教授的一部专著。在该著的"引言"部分,作者将实现宗教社会学的范式转换,即"把‘社会学的宗教社会学’转换成‘宗教学的宗教社会学’"设定为该书的创作目的。在这部《宗教社会学》中,作者进行了创新尝试,从而勾勒出了"宗教学的宗教社会学"这一崭新的宗教社会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3.
正"信仰但不从属"是社会学、现代化理论中关于宗教世俗化趋势的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由英国社会学家格瑞斯·戴维(GraceDavie)在其1994年出版的《1945年后英国的宗教:信仰但不从属》一书中提出。作者利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在(有国教传统的)英国现代化进程中,宗教在社会中地位的变迁,对以英国为代表的北欧国家中传统宗教快速  相似文献   

4.
社会、集体表征和人类认知——涂尔干的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涂尔干 (EmileDurkheim)的知识社会学 ,首先应当注意一个事实 ,即涂尔干把他的知识理论安置在了他的宗教研究当中 ,因此他的知识理论并不独立于他的宗教研究而存在。但把知识理论放在这样一种从属的位置上 ,其好处是它使得涂尔干无需再对其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论加以另行解释了 ,因为这一开始就得到了解释 :涂尔干把宗教看作必然是一个集体的、因而也是社会的现象 ,因此他也把知识的社会学条件定位到了相似的集体现象之中。按照实证主义的传统看法 ,宗教是科学知识的一种较不发达形式 ,我们的所有理解范畴都是由它而来或者经由它而来的 ,…  相似文献   

5.
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就已经从欧美宗教社会学的译介开始了。30年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无论是对欧美经典的翻译,还是对中国本土宗教的社会学研究,都已经形成了一道可观的学术风景线,成为当代中国宗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构成。本文对30年宗教社会学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有一大致的综述,希望能够从中总结出中国宗教学、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某些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面对作为交叉学科的宗教社会学过分执着于社会学立场的现状,著名学者段德智的最新专著《宗教社会学》力图从宗教学的立场出发,弥补当前因上述偏向而造成的缺失。自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学与宗教学产生之初,二者的交叉即已出现端倪,宗教与社会的关联成为社会学、宗教学以及宗教社会学均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这也造就了三者在兴起之初共享着不少重量级学者以及发展历程,例如埃米尔·涂尔干(émile Durkheim)、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等,这也是为什段德智需要在第一章从发生学角度对宗教社会学的产生加以概述的原因。但随着学科的分化,社会学与宗教学之间的交集逐渐减少,宗教社会学也慢慢“沦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不仅对宗教的本质避而不谈,还将注意力投注于宗教的社会功能或工具性价值之上;换句话说,正是由于宗教学贡献的缺失,使得当今宗教社会学缺乏对于宗教的立体认知,并且在实证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7.
推进中国宗教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进展,宗教在当代社会的作用日益明显,如何科学地把握中国宗教的状况、特点及发展趋势,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200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哲学宗教学系连续举办了两项活动,期望以此促进对中国宗教的实证科学研究。10日至12日,“中国宗教社会学:现状与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举办以“宗教社会学”命名的专业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余名专家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教授、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巴克(EileenBarker)教授、…  相似文献   

8.
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它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目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本文从Web of Science的核心数据库中检索到关于宗教社会学的相关文献865条数据,使用CiteS pace软件,对引领宗教社会学研究走向的重要文献、有突出贡献的作者、重要机构和学术刊物、热点问题,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知识图谱的建构和分析,发现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在近20年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它的核心领域之一,经典世俗化理论已经开始受到质疑和争论,大家开始尝试新的研究范式来对与日常生活更相关的宗教问题和现象进行研究,这也预示着国际上未来几年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1999年3月25日,由世界宗教研究所冯今源教授主持的“北京宗教与民间信仰研究”课题通过了专家小组的鉴定,获准结项。此课题是199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课题成果:5万余字的调查报告《北京宗教现状研究》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该成果是宗教现状研究的一次有益探索,在理论上有创新、有突破,对策建议实事求是,对今后北京宗教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北京市民委、宗教局负责人李保群、赵书,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卢淑华,世界宗教研究所吴云贵、卓新平、张新鹰、任延黎等领导和学者以及课题组顾问沙之沉和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宗教的社会性及其特性来强调宗教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并再次论述了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宗教社会学近两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异军突起",本文从四个方面评述了这种"异",并提出随着学科的发展,学科界线的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11.
瞿海源是台湾宗教社会学的开创者,研究领域极多样,宗教社会学是其中最为重要一项.其宗教社会学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从台湾的宗教变迁、政教关系、新兴宗教到宗教教育,掌握台湾社会脉动.在台湾发生重要宗教争议时刻,其所提供的见解和批判,往往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丁,大卫     
马丁,大卫(DavidMartin,1929-)伦敦高级济济学与政治学学院社会教授。积极从事宗教社会学问题研究。1967年发表的《英国宗教社会学》(ASociologyofEnglishReligion)一书提供了有关大不列颠宗教动态的社会学综合资料...  相似文献   

13.
她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转业后,喜欢摆弄一些花草。童年的张璨喜欢站在父亲身边,看他一次次地嫁接那些漂亮的花儿并成功种植出过一盆三色不同的杜鹃。这让她开始逐渐有了探索的欲望。少女时代,她的梦想简单得有些童稚,她想培育出一种植物,上面长西红柿,下面长土豆。因为这两种东西是她喜欢吃的蔬菜。  相似文献   

14.
包兆会 《天风》2017,(3):54-55
她是第一位获得伦敦大学理学学士学位的中国女性,也是中国女性中的第一个理科学士。她是教育家,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宗教活动家,两次出席世界基督教大会。写有《我的宗教经验》、《曾宝荪回忆录》等论著。她就是曾宝荪。  相似文献   

15.
美国宗教社会家彼得·贝格尔被学界誉为宗教社会学第三代的主要代表,他那本部头不大的书《神圣的帷幕》,曾经名噪一时,被视为一部“巨著”,一部自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来对宗教社会学作出最重要贡献的著作。然而,也有一些人指出,《神圣的帷幕》是一本“无神论”的论著:贝格尔对当代宗教状况的分析,也被认为表现了对宗教“绝望”的态度。贝格尔认为对这些评论有必要加以澄清,这是  相似文献   

16.
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宗喀巴的佛教改革体现出深刻的社会学意义,而这种意义与价值对我们今天宗教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宗教社会学视域里,由宗教形成的一种社会群体必然与其他社会群体(包括不同宗教群体及其内部派系)产生互动关系。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宗喀巴的佛教改革体现出深刻的社会学意义,而这种意义与价值对我们今天宗教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充分认识不同宗教的本质与差异的前提下,相对于西方的制度性宗教,杨庆堃创造性地提出了"弥漫性"宗教的社会学概念,使中国宗教研究得以在社会学的话语体系中获得空间。本文从宗教之间彼此诠释的重要性入手,探讨杨庆堃为中国宗教研究树立的典范:在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间相互诠释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在跨文化(宗教)的诠释中来深化对中国宗教的解说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斯德哥尔摩的西格图纳举行了欧洲第五次新教社会学讨论会。尽人皆知,西欧和美洲的两大基督教在最近十年里加强了对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其原因如下: 1.虔诚在日益减退。今天资产阶级的宗教社会学家经常谈论(也从理论上)笃守教规只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边缘现象。针对目前基督教的状况,他们使用象教会生活非基督教化、避难、过犹太民窟生活这样一些概念。也有人把基督教团体说成是残余团体或残缺团体,这种团体处在现代社会的外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处在局外人的地位。 2.在西欧和美洲,与这种宗教信仰思想地盘的巨大丧失相对立的是迄今人们还不明白的整个公众生活的教权化。由于这种原因,宗教不稳  相似文献   

19.
李峰 《宗教学研究》2005,(1):110-114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宗教在此过程中宗教性、社会性的表现形式已成为当前宗教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不论是从社会现实情况要求,还是从完善现有研究路径来看,对于推进我国宗教社会学的发展来说,宗教组织研究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视角切入点;此外,我们还可借助"通过组织来研究宗教,通过宗教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宗教"的分析思路来整合宗教组织研究中的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文摘     
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牛苏林在《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撰文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的宗教理解,更多地囿于1844年文本,甚至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马克思一生仅用过一次的一个过渡性的临时喻语,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全部世界观的基石”。事实上,纵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