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镜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它铸制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考古或传世均有大量发现,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可靠的实物资料。关于铜镜的用途,通常是将它作为照面饰容的一般生活用品来认识的,但实际并不尽然,一部分铜镜与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是道教中之法器,或者称之为道教文物。在古代文献中常提到一种魔力无比的明镜。《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  相似文献   

2.
徐楠 《中国道教》2018,(5):28-33
唐代是中国古代铜镜铸造的第二个高峰期。世俗化倾向和商品化消费成为唐代铜镜不同于前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出于信仰的需要,道教赋予了铜镜更多的宗教教化和精神传达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AATOSMI从出土文物来看,从西汉末期开始,铜镜纹饰一扫春秋战国及汉初朴素简单的风格而趋于华丽与复杂,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反映道家思想的题材广泛流行。西汉前期铸造的铜镜在纹饰上与战国镜相比并无多大差别,在样式及题材方面多继承战国,少有创新。至汉武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汉代铜镜开始兴起,东汉后期画像镜与神兽镜异军突起,其镜面纹饰大量采用神仙思想的题材。这其中有两个重要内容与早期道教关系极为密切:一是西王母为代表的道教神仙,二是渴求长生不老的镜铭。汉代画像镜中大量西王母及其他神仙画像的出现正是当时社会历史的真实反…  相似文献   

4.
铜镜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生活日用品,同时又是装饰精美的艺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结合文献记载与齐地考古发现证明。战国时期齐都城不仅具有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而且成为当时山东及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铸镜中心。  相似文献   

5.
铜镜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常作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它本是古代照面的用具,但从唐初三度的《古镜记》中描写古镜法力无边,能镇百邪来看,镜子又是道教中的重要法器。由于铜镜的形制、纹饰、铭文等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考古学上一直将铜镜作为重要的断代器物。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铜镜出土于四千多年前的青海齐家文化遗址。之后,铜镜历经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达到鼎盛,宋元以后日趋衰退,直至清代中晚期时为玻璃所替代。铜镜背面的纹饰是铜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  相似文献   

6.
道教镜文化     
追求长生至仙是道教的核心教义。道教的诸多修行法术和斋醮活动也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各种道教活动要使用许多法器,金属镜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法器之一,其纹饰上具有独特的宗教特色。历史上,道士不仅能铸造满足自己特殊需要的镜子,还能为达官贵人或民间百姓铸造日常生活所用的金属镜。众多道教徒相信常修明镜之道可以得道至仙。因此,修炼明镜之术亦为道教重要修行活动之一。道教各种与金属镜有关的活动,不仅丰富了道教文化的内容,也为中国古代的金属镜文化增添了光彩。一、镜文化的宗教内涵道教徒使用的金属镜,其纹饰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道教…  相似文献   

7.
尹志华 《中国宗教》2018,(12):76-77
道教与医学关系密切,古代有“十道九医”之传统。道士习医既是出于自身养生延寿之需要,也是出于济世利人、积功累德之愿念。道教医学是在与传统中医药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道教文化特色。道教以长生成仙为核心信仰,历来注重养生延寿之术。而养生首先要去病,故学道者往往兼学医。  相似文献   

8.
周红 《中国宗教》2022,(6):48-49
一、古代道教丛林官学制度的历史演变官学是指古代官方开办的学校。古代道教丛林官学制度,则是道教仿照此规定,在道教丛林中设立的在固定时期进行的教学制度。早在唐代,官方有道教科举制度(“道举”),可视为道教丛林官学制度之滥觞。道举制度为唐开元二十九年( 741)始设。  相似文献   

9.
七、道教义理之学的特征与亮点道教是自汉代以来一直盛行于我国的一大宗教。在我国历史上,与儒学、佛教鼎足而立,并称“三教”。现在我国流传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其中唯道教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他都是外来宗教。正因为它是在神州的大环境中吸吮中华民族的人文乳汁土生土长的宗教,故而它具有着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的内涵特质与外层表现特色。比如:(一)道教义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以“道”为根基,具有很强融摄性的道教,凝聚了我国古代诸子百家文化中的神秘主义思想因素,营构成了它五大部类的多元义理体系,鲜明…  相似文献   

10.
道教书法,同道教的符有密切联系,可以说,道教书法渊源于道教符,符是道教特有的一种书法。一、符,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符,又称“神符”、“符字”、“墨符”、“丹书”等,是一种用朱或墨画于黄色纸、帛上或木板上的特殊符号,形似书,难以辨认,给人神秘莫测之感。《玄门大义》解释说:“(神符)即龙章凤之文,灵迹符书之字是也。”道教认为,这种符号文字,是仿天上“三元五德八会”之,自然结成“天书云”而产生的。相传道教符最早来自黄帝“云书”。黄帝善作云书,故以云为纪。“云书”是以流云为主要模拟对象的一种书法。云书在秦汉之际演变…  相似文献   

11.
佛像与铜镜     
佛像与铜镜,初看起来似乎并不相关,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佛像却出现在铜镜这种日用器皿兼工艺美术品上。铜镜在中国出现得很早,齐家文化的出土器物中已有铜镜,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铜镜背面出现了美丽的纹饰并在演变过程中纷呈多彩的面貌。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中就有当时的贵族妇女使用铜镜梳妆的场景。而佛像铜镜则出现在三国中期到西晋之时。佛教传入中国后,东汉末年已出现最早的佛教遗迹。特别在四川发现了铜摇钱树枝干和陶座佛像以及崖墓石刻佛像等。而佛像铜镜出现以前已有画纹带神兽镜和四叶  相似文献   

12.
正绥远地区素有"召城"之誉,藏传佛教的喇嘛庙之多为全国少有。该地区又是一个儒、道、佛三教并存的特殊地区,三教在200多年的历史中并行发展。道教很早就已传入绥远地区,并流传至今。1949年后,在呼和浩特考古文化调查和征集中发现了大量道教文物,其中有:汉墓中反映道家内容的壁画,北魏时期的道教铜造像,清水河县下城湾云滚洞落鹰山北魏年间龙王庙遗址,红云道长修道成仙的岩洞遗址,唐宋时期的道教八卦铜镜、神仙铜镜,辽金时期的刻有道  相似文献   

13.
道教从先秦道家那里继承了“道法自然”的美学趣味,形成了以“淡漠”、“怀虚”为特征的审美心态,一心“无气”、“无形”的审美态度,以及从内外世界的统一之中感受和得到“气顺”、“清静”的审美乐趣。因此,道教得道之“乐”,就成了无处不在的、超乎功利和物欲的审美之“乐”。这种向内追求的审美论,与中国佛教的美学观类似,对古代美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道教音乐的民族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教活动中使用的音乐统称为道教音乐,包括斋醮音乐以及道士宣道、布道和修身养性时所用的音乐。斋醮音乐亦称“道场音乐”、“法事音乐”,集中而典型地表现了道教音乐的精神特质,故而道教音乐惯以斋醮音乐著称。一、道教音乐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民间就有巫舞、巫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5.
再论道教成仙信仰的形成——兼与韩国学者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韩国学者提出的道教核心思想“神仙思想”系从“韩国传到中国”的论据,展开了道教成仙信仰形成的再讨论。首先论证了韩国“太白山”不是“三神山”,燕齐方士仅是中国古代神仙思想中的一支代表。其次用大量篇幅阐述了道教成仙信仰的形成,虽与古代中国神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还曾受到古代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发达的宗教观念及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养生实践等之深刻影响,这几方面的因素,缺一都不足以导致道教成仙信仰的建立。由此可知,韩国学者所说的神仙思想“首先传到同韩族疆域相近的大陆山东省、河北省,接着传到全中国”,是站不住脚的。结论是,道教乃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相似文献   

16.
庄子思想与道教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古代巫术、方术依托道家在汉代形成的、以追寻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为主要目标的、人为的世俗宗教。正如晋代的道教理论家葛洪所说,“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内篇·勤求》),“夫神仙之法,所以与俗人不同者,正以不老不死为贵耳。”(《抱  相似文献   

17.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 ,除古代宗教、民间巫术等公认的因素外 ,还渗透了古代楚人的“民族情感”和荆楚文化意识。笔者拟就此作一粗浅探索 ,以求教于方家。首先 ,从楚国历史来考察 ,武当山地区是楚国的始都之地 ,曾经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战略要地。楚国长达八百年的气势磅礴的历史 ,是从丹阳开始写起的。《史记·楚世家》 :“熊绎当周成王之时 ,举文、武勤劳之后嗣 ,而封熊绎于楚蛮 ,封以子男之田 ,姓氏 ,居丹阳。”据专家考证 ,丹阳 ,即丹水之阳 ,在今鄂西北武当山北麓、豫西南南阳盆地西…  相似文献   

18.
过论道教中国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传统来理解道教,正确认识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个人的研究.恐怕也是最占老的那部分。众所周知,关于这点,中国传统上本来就是这么主张的。中国古代讲儒释道“三教”,这个“教”与西方对宗教所理解的“教”有所不同,意思主要是“教化之道”。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镜范开始一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镜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镜作坊的一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的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及镜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镜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观点。而陈氏所藏铜镜及镜范中的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镜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20.
曹操与道教     
曹操与道教,有政治军事的关系,有养生的关系,也有文学的关系。探究曹操与道教的政治军事关系,可以更清楚地揭示东汉末及三国的政治史页中一个较晦暗的篇章。而对于曹操与道教养生术的寻踪,也可展现我国古代养生术发展到三国时的水平,有助于对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至于说曹操的文学创作受道教意象之刺激,更可循此而发见道教与我国古代文学的瓜葛;这正是从前治文学史者所忽略之处。一言以蔽之,从曹操与道教关系之个案的研究切入,可追寻汉末魏初道教与政治军事、科技、文学之一般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