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海行空作道场,和平济世愿堂堂。灵山一掬清凉水,洒向人间热恼乡。片石韩陵孰比肩”,凌云健笔出鲜妍。试看九地黄流日,径渭分明美刺篇。”①《朝野金载》:“度信使北,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文,信读而写其本。使还,语人曰:惟有韩陵一片石,堪共语。”《片石集》名,与此不期巧合。②《片石集》文革期间诗,,C怀总理、悼念陈毅等同志及抨击群小诸作,当时社会广为流传,不胜而走。③无尽意斋名,与清初厉钨斋名恰同。④东坡调:“凛然苍桧,霜斡苦无双”。编者按:《片石集》朴老诗集名。无尽意斋,朴老斋名。恰同樊谢共斋名“,俊…  相似文献   

2.
我与赵朴初先生相识已有12年了。 1987年冬,在京城静谧的南小栓1号院,我有缘得谒先生慈颜。那时,我是一名尚在大学读书的青年,而赵朴初先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又在佛学、诗词、书法等领域被世人尊为一代大师,在海内外备受推崇。记得在那间叫“无尽意斋”的书房内,我与先生相对而坐,在一派蔼然和气中与之款语,聆听教诲,其是如沐春风,让我激动不已。 从此,青年的我和赵朴初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次见到他,心灵都有一种慰藉,我真诚地崇拜着他。特别是近几年,每到11月5日朴老的寿辰,我不论工作多…  相似文献   

3.
斋醮     
道教祭祷仪式。其法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烛灯、禹步和音乐等仪注和程式,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东汉五斗米道仅有“指(或作旨)教斋”、“涂炭斋”等斋仪,祈祷者“黄土泥面,反缚悬头”,仪式简单。两晋南北朝时,经上清、灵宝派道士之推演,逐渐形成整套的仪范和程式;出现了灵宝六斋、九斋、十二斋等不同斋仪。六斋,即金策斋、黄篆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自然斋。再加玉篆斋、上清斋、指教  相似文献   

4.
王小明 《法音》2004,(7):41-42
本刊讯6月12日至13日,关爱社会、关爱人间——首届“灵山胜会”系列活动在无锡举行,来自海内外佛教界的法师、专家学者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近二百人参加了这一盛会。首届“灵山胜会”系列活动包括:赵朴初纪念堂“无尽意斋”落成典礼、江苏佛教音乐团“灵山梵音”首演、首届中国无锡灵山“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研讨会等。12日上午9时30分,赵朴初纪念堂“无尽意斋”落成典礼正式开始。赵朴老夫人陈邦织女士出席典礼并讲话,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明学法师作了致辞。赵朴初纪念堂“无尽意斋”坐落在祥符禅寺大雄宝殿的后面,背倚峰峦竞秀的灵山,面…  相似文献   

5.
道教涂炭斋法是一种古老的道教仪式,在历史上曾经流行了数百年之久。本文通过梳理史料,对这一古老斋仪的渊源、形成及流变作了初步探讨。并指出涂炭斋法起源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其流变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的影响,逐渐改变其原始的成份,而最终消融于其它斋仪之中。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在北京外语学院工作的斯里兰卡专家李拉拉特纳教授,3月29日在法源寺设上堂斋供僧。参加应供的有该寺住持明真老法师、全体僧众和佛学院学员等共56人。法源寺为斋主们祈福消灾,举行了隆重的供佛仪式,明真老法师给施主传授三皈五戒并讲了开示。参加供斋仪式的还有在我  相似文献   

7.
(-)《刍■》一集吐真言道、哲、诗词三大篇①苦学深思成美业灵童生在万全山②①《刍■集》巴蜀书社出版,内容分三篇:“道学”、“哲学”、“诗词”.集前有作者“小传”。②集中有《自嘲》诗云:“万全山下一狂重”,及其意用之。(二)幼经家塾筑基深《道史》修成举世惊(钦)①弘法殷勤讲辩证泰然历劫献红心阶中国道教史阳卷本,即在台湾出版.全书约二百万字。(三)宝书晚读岂无缘““道学篇”中卅万言中国根基枝叶茂期君继写《悟真篇严①君以新著(刍菜集)题赠。②篇中引鲁迅论道教名言:“中国报批全在道教”。我爱南宗祖师张贵…  相似文献   

8.
当代诗词正以风起云涌之势呈现在中国诗坛。当代诗词究竟向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传统继承些什么?也就成为热门话题,中国当代诗词刊物《中华诗词》以及各省市诗词刊物,无不对此展开讨论。然而,许多论文几乎都集中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为要不要坚持、维护这些格律争...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2年10月27至29日,云南省各地、州、市伊协的领导及各地主要清真寺的师台(教长)、管事(寺管会成员)共130余人云集在沙甸清真寺,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入斋开斋研讨会”。会议依据《教务指导通讯》2002年第二期中所刊登的有关专家关于“入斋开斋问题”的文章,对今年的入斋开斋具体时间进行了广泛的协商和深入的讨论,最后研讨会讨论通过了“公历2002年(伊历1423年)入斋开斋研讨会倡议书”,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维护了教内的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穆斯林民主协商、团结办教的精神,同时,…  相似文献   

10.
桑吉扎西 《法音》2008,(12):55-57
11月15日上午,韩国太古宗《灵山斋》在北京灵光寺隆重上演,这是作为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山斋》首次亮相中国。此前于14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在广济寺亲切会见了韩国太古宗总务院长云山长老一行。  相似文献   

11.
论科教三师     
在道教斋酸科仪编撰文上,刘宋的陆修静,唐代的张万福、杜光庭,是编撰斋醮科仪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科教三师。本文探讨科教三师的主要成就,对科教三师在道教斋醮科仪编撰史上的贡献,作了较为深入的评述分析。指出斋醮科仪经典的逐渐丰富,科仪格式的日渐完备,是道教科仪思想渐趋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正一派道教的《斋天》科仪中,有[献茶揭]词,上海白云观抄本所载如下:夫茶者,武夷玉粒,蒙顶春芽。烹成蟹眼雪花,煮作龙团凤髓,癸天天鉴亨地表,以此春茗。雀舌遇先春,长蒙山有味香馨。竹炉烹出,沸如银满,泛玉瓯缶掉。斋官托在金盘内,虔诚奉献,奉献天颜诸仙。台上鉴丹忱,福沛与门庭。①其中提到武夷玉粒,蒙顶春芽法为中国古代名茶,为茶之精品,名扬四海。武夷五粒即指武夷岩茶,产今福建、江西交界处武夷山上。本文不谈武夷玉粒,专论蒙顶春芽。蒙顶春芽的来历蒙顶春芽即蒙山茶,产四川蒙山。蒙山地处川西边睡,横跨名山…  相似文献   

13.
赵威 《美与时代》2014,(10):87-87
相比于西方绘画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绘画之上通常伴随着一些诗词,诗词的好坏甚至会严重影响到绘画的艺术性,那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词和绘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笔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诗词和绘画之间的共通点和相异处,得到了诗词和绘画既有各自的局限性,又有各自的特殊表现规律,最终通过历代文人不竭探索实现了形式内容上的和谐统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老海 《佛教文化》2007,(1):6-15
2007年2月4日至6日,香港三德弘法中心和中国佛教文化基金会共同在香港会展中心8万平方英尺的面积上举办较之首届斋天胜会更为隆重盛大的第二届供佛斋天礼忏祈福胜会。  相似文献   

15.
谜语,是让人猜的隐语。而诗词谜,则是以诗词形式所描绘的隐语。它新颖别致,诙谐幽默,情趣盎然,耐人寻味。古往今来,在我国的谜海里,就有过许多颇为风趣又给人以知识的诗词谜。  相似文献   

16.
南宋理学家林希逸的《老子鬳斋口义》用宋代流行的白话解老,体现出林希逸融会三教的老学思想。林希逸在解老中大量借鉴三家思想资源,对老子之道体、得道之人的特征以及修道功夫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极力澄清理学家对《老子》的"异端"误读,将对《老子》的理解导向内心,有突出的心化特点。但林希逸的注解也有牵强随意之病。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融会三教的解老方式以及对《老子》文章的点评,对后世注老者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巴人 《佛教文化》1996,(2):22-22
育郁金香花苗,已抽芽成长,忽枯萎。数月后复生,花开分赠无尽意斋,①充案头清供,财呈二绝。环佩珊珊步玉台,才通青鸟复徘徊。筹帷忽省春风面,翠袂凌波款款来。尘小瑶池②不自媒,一空凡艳艳尘埃。皈依偏向经磨室,为有琼葩笔底来。①无尽意,赵朴老斋名。②瑶池,神话中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此花产自西方。朴老因病禁食,赋诗相示,戏和一绝,干冒尊严,奉博一笑。壮游翻作饿乡游,飓尺如攀百尺楼。病榻经摩新境界,忽惊蜀道在床头。盛夏深夜失眠,步月广济寺院中,月光如画,万籁俱寂,光景幽绝。·调容院溪沙·万象清凉得未曾,碧天…  相似文献   

18.
道教     
本文从对道教产生之前社会的生死、灵魂观念及种种人神交往巫术的分析入手,对道教特别是早期道教的组织结构、宗教生活、斋仪、修炼方法及其发展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斋醮起源于东汉时代张道陵天师,经过东晋及南北朝时,由上清派、灵宝派道士之推广,逐渐形成整套的仪范和程式,出现了灵宝六斋、九斋、十二斋等不同斋仪。各种分类斋仪,有其特定的对象与目的,如:六斋的《金箓斋》救度国王,《黄箓斋》救世荐祖,《明真斋》忏悔祭幽,《三无斋》赦罪犯戒,《八节斋》忏洗宿新之过,《自然斋》为百姓祈福等。斋醮仪范程式之编订有功者,以灵宝派道士陆修静着力最多。后有杜光庭对斋醮仪范的编集贡献亦大,再经历唐、宋、元各代,随着道教发展而不断的创作、修改、盛行于全国。斋醮仪式中,使用了很多赞颂词章和祭祀音乐。赞颂词用一般诗体,如:五言、七言,八句、  相似文献   

20.
罗炽 《中国道教》1990,(3):26-32
醮仪指斋醮科仪,是道教用以修身、祈福、禳灾、赎罪以及超度亡灵的一种独特的宗教仪式,俗称“做法事”、“做道场”。“斋”与“醮”在中中有悠久的历史。可上溯于古代巫术祭祀鬼神的原始宗教活动。“斋”本作“齐”。指祭祀之前的一种精神准备。《礼记·祭义》篇说:“致齐干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又《祭统》篇说:“及其将斋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心不苟应,手不苟动。”“斋者,精明之至也,所以交于神明也。”《曲礼》篇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