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8年,一位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满怀豪情只身从上海来到香港,希望闯出一片天地。可现实却并不如想的那么如意,由于既不会说广东话,也不会说英语,哪个公司都不愿意要他。最后,他只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不仅又脏又累,薪水只有60元钱,而且有40元钱还要花在交通费上。  相似文献   

2.
有一回,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一位老师向吴宓教授借了5元钱,说好一个星期以后还,但一个星期过去了,那位老师却没有把钱还给吴宓,于是,吴宓就亲自找上门去,要回了那5元钱..那位老师很不高兴,跟别人说:“吴宓真是个小气鬼,借他5元钱还好意思上¨来要!”有人把这话传给吴宓,吴宓说:“我不是为了5元钱,我是在帮助他提高道德修养!”还有一回,是在20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3.
时间与金钱     
一位先生到富兰克林的书店买书,“这本书多少钱?”他问店员。“1元钱。”店员答道。  相似文献   

4.
有这么一个年轻人,以前他走路的姿态总是昂首挺胸的,是年轻人那种朝气蓬勃的走路姿态。只是有一次,他上街的时候,在地上捡到了10元钱。10元钱虽然是一个小数目,但这不劳而获的意外之财,却令他很有收  相似文献   

5.
石头的故事     
有位拾荒者在野地里捡到了一块石头,那石头怪怪的沉沉的,他不介意地把它扔进了袋子里,半路上以10元钱把石头卖给了一个收货郎。那个收货郎呢,一转手又以30元钱卖给了路边的废品回收站。结果回收站的老板以300元的高价又卖给了一个小老头。最后那个小老头是以一千万的价格卖给了珠宝商。  相似文献   

6.
小伙子挺帅,高挑的个儿,炯炯有神的眼睛,如果不是常年风吹日晒使皮肤略显粗糙的话,你肯定不认为这是一个以卖花盆为生的打工者。小伙子来自以牡丹之美而饮誉全国的古都洛阳的农村,刚来煤城的那年他才22岁。他花100元钱买了一辆二手脚踏车后,就开始走街串巷卖各式各样的花盆。这年春节,他怀揣2000元钱回到家乡。第二年再来煤城,小伙子长了个心眼,他进了一些诸如紫罗兰类的块状根须的花根捎着卖。令小伙子惊奇的是:捎上花卖,不仅没有影响花盆的销售量,还使花盆的销量增加了近一倍。这年春节,他怀揣5000元人民币回到了家乡。第三年小伙子又进一…  相似文献   

7.
法国作家小仲马在成名前曾被其叔叔介绍到一家公司工作。公司主管问他会不会财务,他说不会;问他会不会管理.他说不会;问他会不会营销,他还说不会。主管一下子傻眼了,心想这个年轻人怎么什么都不会。他无奈地拿了一张纸叫小仲马写下联系方式,说过几天再和他联系、可他看了小仲马写下的地址后惊呆了:“小伙子,  相似文献   

8.
温柔的陷阱     
有人购买了一台日本生产的打印机,所以要选择日本的产品,是因为宣传时说产品价廉物美。物到底是否美,他当时并不知道,可只有不到五百元钱的价格,让他这个工薪族怦然心动。打印机用起来倒也让他满意,但是有一点让他十分烦恼,耗材太厉害。一个墨盒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但换一个墨盒却要花二百元左右,他也曾试过用一些其它便宜的墨盒,但很容易出问题。也就是说,只要购买了这种打印机,你就必须用同一品牌的墨盒;你不用人家的墨盒,打印机便不能很好的工作。他觉得自己好像中了“美人计”,但又无可奈何。   但是,我们如果从另一…  相似文献   

9.
死守不如出击16岁那年,胡小平初中毕业,没能考上高中的他只好回家和父亲一起务农。然而,身体单薄的胡小平却因为从没有干过农活而时常挨父亲的责备。在一次与父亲对抗后,胡小平带上30几斤米和家里仅有的20元钱离开了老家安徽,来到了南京。然而,没有门路又没有一技之长的胡小平只能靠捡垃圾为生。一个月后,因拾垃圾而中毒的胡小平在鬼门关晃了一圈后,被父亲接回了家,继续上学。一年后,胡小平再度落榜,又一次来到了南京。在这里,他先后在南京罐头厂冷库打工、修自行车、做面条、干搬运工、当保管员……转眼到了1989年,已25岁的胡…  相似文献   

10.
同样一斤米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己;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的眼中,包扎后它可煮成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酝酿勾兑成40元钱。可米还是那斤米。”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  相似文献   

11.
海雕的启示     
正在院里散步,遇到老同学杨总。当年他学业未成就辍学经商,颇有盖茨的胆识,现在已是一家业绩不错的公司老板了。寒暄过后,见他垂头丧气的,一问才知最近闹心。起因是别人有一个不起眼的项目找他合作,他觉得赚不了钱,推了。那人又找到他的竞争对手合作,结果赚得钵满盆溢。“要是晓得那是棵摇钱树,说什么我也不会放弃的。”损失的利润对他来说十分重要,他本来是可以拿来进行日思夜想的扩大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2.
陋岩 《思维与智慧》2004,(10):14-14
小伙子挺帅,高挑的个儿,炯炯有神的眼睛,如果不是常年风吹日晒使皮肤略显粗糙的话,你肯定不认为这是一个以卖花盆为生的打工者。小伙子来自以牡丹之美而饮誉全国的古都洛阳的农村,刚来煤城的那年他才22岁。他花100元钱买了一辆二手脚踏车后,就开始走街串巷卖各式各样的花盆。这年春节,他怀揣2000元钱回到家乡。  相似文献   

13.
椰壳里淘金     
2003年6月,海南省定安县的莫云峰带着打工攒下来的5万元钱回到家乡,准备创业。他闷在屋子琢磨了半个月也没想出什么合适的项目,整天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14.
良心教育     
城里有位千万富翁,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奇怪,就是千方百计控制孩子的零花钱,据说每天给5元钱,2元作为公交车费用,3 元在学校食堂买一份饭菜。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吃苦教育,这会让孩子更加坚强。但看了陈嘉庚的传记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当年,陈嘉庚先生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捐给了故乡,与陈嘉庚熟知的亲戚朋友,均无法理解。陈嘉庚对他的儿子说:“从现在起, 你应当自立了,不要依靠我,我有钱也好,没钱也好,都不会留给你们。”  相似文献   

15.
古代有过不少描写无赖小笑话。这些无赖借以撒泼放赖的手段之一,便是“偷梁换柱”。比如,有个无赖在饭店吃过饭后,居然不想给钱,便故弄虚玄地问了店主人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打了我一个耳光,法庭会怎样判决?”店家回答:“应当罚款十元。”无赖闻言,立刻喜形于色地提了个要求:“这顿饭价值五元,可我没钱,这样吧,劳驾您打我一耳光,然后再找给我五元钱。”又一次,一无赖走进饭店,要求店家给他拿五个菜包子,可店家才把菜包子端来,无赖又端着菜包子来到灶间,要求换五个肉包子.等到吃完肉包子店家来结账时,无赖却“理直气壮地…  相似文献   

16.
学会尊重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卖铅笔人手中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  相似文献   

17.
他是位出租车司机。一个闷热的下午,像往常一样,他开着车在大街上转悠。两名乘客上了他的车,很快到了目的地,下车时双方却因为车费发生争执。那时市内许多出租车还没有安装计价器,人们打的通常都付5元车费,而他的车上已经开始打表收费,计价器上显示6.3元钱,乘客只愿意按老规矩付5元钱。双方各执一词,  相似文献   

18.
杭州有位亿万富翁,他的创富经历,近乎神话。他最初的启动资金是500元,而且这500元还是别人给他的,他需要用500元钱作为路费,到河南说服一位老板,在没有预付金的情况下,把蜂蜜运到浙江。  相似文献   

19.
一哲 《思维与智慧》2007,(11):24-25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15岁那年,随父母搬到马赛居住。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性格内向的希拉克觉得很孤独。上学放学他都是一个人,不是没人愿意和他一块,而是,他不愿意。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愉快地向他发出邀请,他都无动于衷。伙伴们放学后一起做游戏,邀他参加,他不肯,邀他踢足球,他说不会。回到家里,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看小伙伴们玩得生龙活虎,心里又十分羡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诺言     
我做学生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贫穷,他母亲仿佛是个职业孕妇,每年都为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那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