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库恩不可通约性概念的广泛意义以及它所派生的不可翻译性概念及其对真理语义论的拒斥等问题,库恩在不可翻译性论题中所要求的完全的、整体结构的可翻译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且对真理语义论的运用也不是必要的。然而相继理论在其可检验性或经验内容、语句的指称与涵义方面的比较与翻译却是可能的,且对真理语义论的运用也是必要的。一种有限制的局部可翻译性方案,认为它与戴维森的彻底解释概念是一致的,翻译与解释之间不存在明确界线。如果这是可行的,那么在相继理论间运用真理的语义概念便是可能的。于是,不仅科学进步中的合理性、真理性观点能得到语义学辩护,而且库恩科学哲学中的内在矛盾也能得到合理解决与澄清。  相似文献   

2.
刘鹏 《学海》2012,(1):143-148
对实在概念的传统本体论界定和本质主义的认识论进路,导致了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争论陷入了一个怪圈而无法获得解决.拉图尔在改造“实在”概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建构主义和实在论结合到一起,提出了建构主义实在论.本体论上,物或事实都是被建构的,同时,被建构的物或事实是实在的,而且物或事实的建构性正是其实在性的保证.认识论上,认识论的问题被本体论化,科学所指称的并不是外在的自然,而是从自然到知识的一条转译链.建构主义实在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争论,成为当前科学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中的一种代表性理论.  相似文献   

3.
略述科学合理性的演进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领域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合理性问题 ,或以合理性作为说明其它问题的基础。科学哲学也循着自身的发展逻辑 ,几乎是以独立的方式走向合理性问题的研究 ,并把科学合理性看作它所探讨的中心和关键。在此 ,我们选择价值的分析视角 ,追溯一下科学哲学怎样从科学内部对传统的逻辑 -经验理性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由此确认科学内部的合理性必须与科学外部的合理性相结合 ,直至越来越关注后者的内容和评价标准的这一趋向。一、与价值无涉的科学合理性近代科学使用精确的观察 -实验方法 ,建立起在经验上具有严格的可重复性、可预言性的理论或…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这个概念极其宽泛,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意义上、从社会的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进行理解,这样人们所提出的社会发展理论也就大相径庭。但不管人们怎样提出社会发展问题,其背后的潜台词总离不开社会系统论的思想。这是因为,人们在提出社会发展问题的时候总是针对着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时空范围内发展上存在着的不协调、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的问题,学者们提出几种理论范式:经济论、文化论和规制论等观点。相比较而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从根本上给定了宗教的本质,宗教教义,宗教礼仪制度的科学含义,从而给信教群众无论从心里上,还是宗教生活上以及宗教的观点态度上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孙玉涵 《哲学动态》2023,(4):114-126
科学理论要通过测量活动才能与现象关联起来,然而测量依赖科学理论的预设,而科学理论又依赖测量的证实,两者似乎在认识论上陷入循环。理论量如何能够通过测量而与具体现象建立起系统的联系,这就是测量哲学中的协调问题。协调问题表现为从抽象到具体的多个层级类型,其解决决定着科学表征关系的成立,其中操作主义和约定主义的协调模式是传统的基础主义解决方案。与以往不同,以张夏硕和范弗拉森为代表的良性循环观给出了融贯主义的新方案,他们在历史演化的进程中展示测量与科学理论间的融贯迭代关系。从科学表征一般形式的角度综合探讨这种新方案的主要机理和待解问题,可以发现这是最合乎科学表征动态特征的方案,但同时它也倾向于切断科学表征与实在之间的联系。因此需要用测量表征中的基础断言与测量结构的可实现性来约束该方案中融贯主义认识论的反实在论倾向,进而提出有适度基础的、融贯迭代式的科学表征图景。  相似文献   

7.
杨泽波 《现代哲学》2011,(2):91-101
牟宗三对《圆善论》非常看重,认为该书借助儒家思想已经解决了康德未能解决的圆善问题。但这部著作不仅未能真正解决这一难题,在某些重要理论环节,特别是幸福的两种不同性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混乱,其学术地位是有待讨论的。牟宗三有此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他以存有论说明圆善问题的特殊思路。这一思路决定牟宗三未能看到幸福主要不是存有论赋予的,而是道德要求得到满足的结果,而且不明白儒家纵然对德福关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一看法也极有价值,但并不能真正解决康德意义的圆善问题。出于对牟宗三的尊重,人们往往不能发现这些不足,即使或有发现,也未能正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非常可惜的。  相似文献   

8.
知识确证是认识论的一大难题.在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着语境论与非语境论如怀疑论、常识实在论、可错论、比较论、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长期争论.语境论主张知识在特定语境中是意义明确的,怀疑论则持相反的观点,常识实在论认为常识直觉就可驳倒怀疑论,比较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命题比较来阐明的,不变论认为知识不随语境变化的,相对主义强调知识语句是在语境中被评价的,而不是在语境中被说出的.这些非语境论各自提出了对知识确证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疏离感研究的进展及理论构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从疏离感的界定、疏离感的理论构建以及疏离感的实证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国外的研究现状与近况,并从整体上进行了评述,认为以往研究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疏离感的概念很多,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构想;(2)所有的研究都是欧美、日本文化的反映,不一定适合于中国;(3)以中学生、青少年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很少;(4)很少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疏离感,因此,不能分析个人内部的发展变化过程和连续性.针对这些,我们提出了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并初步构建了一个二层次十维度的疏离感理论结构.  相似文献   

10.
吴树博 《现代哲学》2022,(1):101-108
“预定论”是新教神学中的基本教义,也是新教神学家解决恩典、救赎等问题的根本途径。作为一个与新教颇具渊源的哲学家,斯宾诺莎构建了一种与预定论多有相似之处的决定论理论。以这些相似性为契机,有研究者认为斯宾诺莎是在新教预定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决定论思想,有人甚至把他视为一个新教哲学家。然而,通过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无论在精神气质、思想前提,还是在具体内涵等方面,二者均有深刻差异。斯宾诺莎所坚持的并非预定论思路上的决定论,也不以新教的预定论作为其直接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1.
姚大志 《哲学研究》2023,(2):119-127+129
平等是一种理想,而平等主义则主要是一种关于分配正义的理论。当代平等主义者在分配正义的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论:一些学者坚持平等论,另一些学者主张足够论,还有一些学者则偏爱优先论。平等论以平等为原则,主张平等是好的,不平等是坏的。足够论以足够为原则,要求把人的生活水平从足够之下提高到足够之上,但对足够水平之上的人之间的不平等则不给予关注。优先论主张,人的处境越差,使他们受益就越重要,因此处境更差者的利益具有优先性。虽然当代大多数平等主义者更倾向优先论,但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困难。对这些困难的分析表明,我们应该建构一种更好的平等主义分配正义理论,而这种理论就是消极平等主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交锋集中在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上:如何划清可观察物与不可观察物之间的界限,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如何论证从可观察物经由仪器、工具、理论和推理方法而推导出不可观察实体这一整个过程的合理性?范弗拉森等狭隘经验论者认为这个过程是不合理的,因而对这后者实体的存在持怀疑态度。普特南、萨尔门和刘普林等各种形式的实在论者(趋同实在论、理论实在论和方法实在论)则坚持这整个过程的合理性和这些实体性、理论术语的有所指称和自然界的普遍因果联系。争论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发展和替代,这集中反映在理论的成功与实在论解释的关系问题上。劳丹等反实在论者把理论的成功与实在  相似文献   

13.
美容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认可了美容医学带来的"身心解放"内在价值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美容医学发展的一种伦理反思。针对当前不正常和过度的求美现象,从义务论和功利论的视角分别分析了美容医学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例如,在义务论看来,美容医学似乎成为了一种文化殖民和技术命令,在功利论看来,外表并不能等同于幸福和自我的价值。最后,提出了"中值理论"作为解决当前问题的新路径,强调了真正的生命之美应该是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讨论围绕着"想象障碍迷思"这一议题,即为什么人们对某些反事实情境存在想象障碍,而展开。本文首先对BrianWeatherson的"In-Virtue-Of Hypothesis"给出了批评,并提出人们对某些反事实情境存在想象障碍是因为那些反事实情境在概念上是不可能的——概念上不可能的情境,也仅有概念上不可能的情境才是不能被想象的。针对这种对可想象性与可能性关系的理解,本文也讨论了一些可能的反驳并指出这些反驳的不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实在论正代表着其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在科学实在论发展的过程中,被认为是其对立面的科学工具论受到多方面的责难。本文将分析科学工具论的一些基本论据以及对这些论据的批评,以说明纯粹的科学工具论是不能成立的,并进而指出科学工具论也有其合理之处,纯粹的工具论和纯粹的实在论都不能全面地理解科学理论的本质,事实上这两者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自然主义的"平等主义"观念,动态先验论主张把科学理论"等级化",进而将科学理论转变的合理性归结为构成性先验原则的连续性,这是先验论回归科学哲学范式的基本进路。新先验论在揭示自然主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却没有进一步说明先验原则转变的合理性问题。为此,人们试图将结构主义实在论与动态先验论相结合,从结构主义路径实现新先验论的复兴。这两条研究范式的结合意义重大,但这仍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库恩以来的相对主义难题,其原因在于结构主义与新先验论还缺少一个共同的坚实基础。我们认为,只有把二者置于科学实践的平台上,将新先验论、结构主义以及实践论三个维度融于一体,才是当代科学哲学实现新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谢裕伟 《现代哲学》2023,(2):97-105
“存在论”学科在近代的诞生并承担“第一哲学”的角色,是多种哲学思潮对话的结果。本文先对“存在论”这一概念的诞生过程进行简要梳理,而后着重从存在领域的三分、建立普遍科学的诉求和“存在者”概念取代“实体”概念等维度,考察“第一哲学”被确立为关于“存在者”的普遍研究的过程。最后,本文将对“存在论”这门科学确立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勾勒。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本文主张以“存在论”来翻译近代的ontology概念。  相似文献   

18.
<正义论>的理论骨干是一系列的优先性命题,其基本形式为A优先于B.通过道德风俗考古学式的痕迹分析考察,可以离析出理论家们关注的基本价值.优先性命题中的关系词"优先于"的含义是变化的,优先性命题的成立隐含着各种条件,条件的变化与"优先于"的含义变化之间有一种本质的联系.罗尔斯关于基本善的不可比较的思想和优先性命题的论证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寻找新的理论出路来解决这些矛盾.通过对优先问题的分析,折射出<正义论>可以被看作是传统伦理学走向价值伦理学的一种过渡形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生殖系基因治疗技术的伦理争论仍然十分激烈。这些争论的核心环节在于"父母生育一个健康血缘后代的需要"如何获得道德合理性论证,而目前很多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这一问题,因而既不能解释这些伦理争论产生的原因,也不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用权利来解决未来世代问题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诉诸权利不能完全解决未来世代问题,而且还遇到许多其他困难,有必要来个范式转换,或建立新的概念框架来解决未来世代问题,西方权利观点所立足的个体论是不适宜的。在新的框架中自我应该由关系中的自我或关系自我来代替。不伤害未来世代,将设法有利于未来世代,是我们世代的责任,即使要影响一些幸福或利益。在基因工程中治疗与增强之间存在着道德的界限。不要去扮演上帝的角色和从事积极优生学。将基因工程用于增强目的的基础是错误的生物学决定论或遗传学决定论以及将社会问题医学化。它也是将现在世代的价值观加于未来世代身上。它给未来世代造成不可预测的危害之大将超出我们的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