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休谟主义理论认为构成行动理由的基础性要素是非认知性的欲望,托马斯·内格尔为休谟主义提供了一种替代选择:一个纯粹认知性的考虑可以不依赖于它与行动者的实际动机状态的关系而成为行动理由的基础,并且这一考虑本身就具有动机效应。内格尔认为伦理学在人类动机中的基础不是欲望,而是理由本身所拥有的体系结构,即由无时间性理由和客观理由所构成的一般理由的基本准则,它需要诉诸人的形而上学概念。但由于内格尔忽视了使得一个道德命题为真所必须依靠的非认知性状态,混淆了决定欲望某个东西与对那个东西的欲望在本质上的区别,同时也由于其论证程序本身所包含的循环论证色彩,所以尽管他对休谟主义构成的挑战是巨大的,但仍不足以彻底颠覆休谟主义的基础主张。  相似文献   

2.
王礼平 《现代哲学》2000,(4):115-118
胡塞尔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后一个试图为哲学奠定一个严格科学基础的伟大哲学家。他开辟的事业成为现代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主流之一。但胡塞尔毕竟失败了。究竟是什么缘故导致胡塞尔整个体系的崩溃呢?这里我们就作为胡塞尔整个体系之基础的自我来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4.
理性与客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书将集中讨论一个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贯穿于一切研究领域,并且甚而浸入到普遍文化之中。这个问题就是,理解与证明在何处终结。它们是终结于客观的原则,而这些客观原则的确实性与我们的观点毫无关系呢,还是终结于我们的(无论是个人的或共有的)观点之内,以至于最终来说,甚至最客观、最普遍的原则之确实性和可靠性也是从遵循它们的那些人的观点和实践中得出来的呢?我的目的就是探讨并澄清这一问  相似文献   

5.
魏犇群 《哲学研究》2021,(3):119-127
道德发展变化的历史应该怎样影响我们对道德本质的理解?元伦理学家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看法。本文借助"内在解释"和"外在解释"的区分,梳理了内格尔和威廉斯关于道德辩护的客观性的一场辩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错误论证"。此论证基于道德的历史性来反对普遍主义的道德辩护观,其要旨在于指出,普遍主义的道德辩护观难以解释古代人的道德"错误"。进而,本文将指出,历史错误论证不仅挑战了普遍主义的道德辩护观,还会对普遍主义的道德观以及道德实在论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与希腊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胡塞尔的人通常都会认为,胡塞尔想要成为一个彻底的开启,因此他对哲学史并不很感兴趣,且在其中也鲜有涉猎。然而在这里还应当有所区分:胡塞尔对传统的经典哲学家字的认识可能的确比较单薄,尽管如此,对于思想史上对那些至关重要的决定,他的感受力要比一般所以为的更强烈。  相似文献   

7.
肖德生 《学海》2012,(4):149-154
胡塞尔时间意识现象学的出发点是布伦塔诺心理学的时间观。在HuaX中,胡塞尔对滞留要素的描述继承了布伦塔诺对原初联想中内容的分析,但是布伦塔诺认为时间是由想象创造出来的,而胡塞尔指出时间是感知的时间。在对意识行为的分析中,布伦塔诺是通过内意识学说来规避心理现象中的无限后退,胡塞尔在HuaX中是通过对一个无意识的意识的设定来解决这个难题,但在HuaXXXIII对此问题的探究中,胡塞尔通过对自身意识学说的阐述重又回到了布伦塔诺的内意识学说。  相似文献   

8.
确切说来,胡塞尔哲学是一种从内部摧毁观念论的尝试,是一种借助于意识去击穿先验分析之墙的尝试。与此同时,它还努力把这样的分析尽可能地加以应用。胡塞尔具有打破传统观念论的企图。可是,由于胡塞尔从没有把自己从观念论的假定中完全解脱出来,因此,他又遭遇到种种困难。胡塞尔在本质直观、被给予性、真理客观性、范畴直观、回到实事本身等关键问题上自相矛盾,存在着理论张力。被胡塞尔视为反对观念论的主要一击的本质学说,最终把自己展示为观念论的顶峰:纯粹本质似乎摒弃了任何主体建构的客观性,但它不过是抽象的主体性,是思维的纯粹功能,是康德意识同一性意义上的"我思"。  相似文献   

9.
孙冠臣 《现代哲学》2002,(2):98-106
詹姆斯在描述宗教经验时所采用的现象学方法;对心理主义的的拒斥;在诸如意识流、意向性、实在、自我等具体内容上在现象学领域所做的虽是无意但却是开创性的探索都表明詹姆斯的哲学思想对胡塞尔现象学有启发和影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军 《现代哲学》2006,(2):66-71
该文从胡塞尔在《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中对历史主义的批判入手,继而分析他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对历史主义问题的阐述,最后对胡塞尔的历史哲学观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进行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这是胡塞尔与耶格施密特修女于1931-1938年之间的谈话记录.当时,在国家社会主义的影响下,胡塞尔越来越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耶格施密特修女是为数极少的坚持与其来往的朋友.在耶格施密特修女每次谈话之后记撰下来的这些记录中,有胡塞尔对其现象学和哲学的反省,也有他对德国以及欧洲时局的忧虑,还有他对他的那些学生和朋友的评论,特别还包含有胡塞尔在其公开发表的著作中极少谈及的对于基督教的思考.可以说,这些珍贵的谈话记录给人们勾勒了胡塞尔晚年的思考和生活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使胡塞尔的形象更为丰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孟子的仁德之端的同情感(恻隐之心)概念入手,进一步从现象学上阐发胡塞尔的移情观念、亚当·斯密的同情观念与仁爱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海德格尔三卷黑皮本《思考》和两卷《说明》(第94-98卷)已经可以看出,海德格尔试图在其犹太老师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他自己所理解的犹太思维方式之间寻找和建立某种根本联系。而这也意味着,他试图将胡塞尔的思想贬低为一种仅仅代表了某个低劣的或邪恶的"种族"之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果的东西。他最终未能完成他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胡塞尔早期在对心理主义的批判中指出心理之物或心理学经验指涉相对于意向对象的实项内容,心理学则是有关于心理事实的经验科学。这时,现象学与心理学是被严格区分的。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心理学经验逐渐取得新的涵义,在1925年的《现象学心理学夏季讲稿》中,胡塞尔指出心理学经验本身也具有意向对象,心理学经验与超越论经验遂形成平行关系,甚至成为迈向超越论经验领域或超越论现象学的途径之一。胡塞尔对于心理学两种不同的看法是如何转变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针对相关的文本进行考察,其中包括《逻辑研究》(1900/1901)、《现象学的观念》(1907)、《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1911)、《观念》第一卷(1913)以及《第一哲学》(1923/1924),等等。胡塞尔在1913年的《观念》第一卷以及1917年的《现象学与心理学》讲稿中虽仍然严格区分心理学与现象学,但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胡塞尔已经不再严格区分现象学与心理学。为了说明这项演变,对于"心理现象"概念进行阐释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8,40(5):626-632
后现代主义思潮深刻影响了心理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传统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接受真理的符合论,认为心理学的发展史是一维的和历时的。它习惯于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中寻找某些“中心”或“标志”,并假定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所面对的是同一主题。但是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强调了历史的社会建构特性,认为心理学史叙述的并非一种“客观实在”,而是史学家的一种话语建构。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使得心理学史家更明确的意识到历史知识的主观性,有助于心理学史家认识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意识形态问题,正视文化视角造成的认识差异,因而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王玉峰 《世界哲学》2009,(4):158-160
2009年4月1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了以“主体与自我”为主题的纪念胡塞尔诞辰150周年哲学讨论会。围绕大会的主题,学者们对胡塞尔的现象学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源厚 《世界哲学》2012,(1):103-109
奥尔特加是20世纪德语世界之外,较早接触并传播胡塞尔现象学的思想家。在其哲学核心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胡塞尔现象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借助现象学的"直观"、"意向性"等观念,奥尔特加得以形成独具风貌的"生活理性"哲学:以"人的生活"作为根本实在,着力展现生活的合理性和理性的生活性。但由于奥尔特加自身的基本思想旨趣,使得他在判定了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论倾向后,注定与其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8.
感受被设想为有双重功能:第一,感受作为呈现性内容,是意向性的经验基础;第二,感受作为意向性活动的认知充实,在对经验性意向行为的明证活动中充当认知理由。胡塞尔早中期现象学中,感受还被刻画为被动性、非概念性和非构造的内在于意识的素材;而在先验转向之后,胡塞尔倾向于修正这一理解,感受拥有主动性,概念性和构造性。然而,这两种理解都会从构造和认知理论上带来两难困境,要么无法解释意向与认知活动的经验根基,要么会走向观念论。这个两难困境根植于感受概念本身,或许可以在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5,(6):141-145
法藏与胡塞尔尽管生存时空跨度很大,但他们的世界观却有极其相似的地方:都体悟到同一世界本原,即法藏的"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都主张时间不具有客观性、本体不可言说、对象不可得等。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义"就是对象,"意义"与对象、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近似于法藏"理事圆融、事事无碍"。以华严的四法界观,"意义"即是理法界。"圆融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差异性代表了东西方哲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对"数"概念的阐明与分析是数学哲学无法避开的任务,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最初从事的就是算术哲学方面的研究,但是他在《算术哲学》中实践了一条既不同于弗雷格,也不同于密尔的道路。借助于布伦塔诺的描述心理学方法,胡塞尔用抽象表象将心理学分析与对"数"概念的分析贯通了起来,试图寻找"数"概念的表象基础,阐明了数概念内涵的两个部分"和"与"一"作为纯粹形式的概念,是在内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抽象而形成的。胡塞尔早期对"数"概念的研究是他后来转向现象学研究的重大契机,对此的研究也是胡塞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尚待挖掘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