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构造时间的现象这一构造内时间意识的最终实事基础上,胡塞尔提出了原感觉意识的趋同构造。在此基础上,作为时间样式的原印象便具有了更原始的构架:它首先是一种本源被给予的原感觉意识的绝对生成,而后才被形式化为一种内时间体验的视域性因素。据此,原印象与滞留、前摄所构成的意识相位的意向关联,作为一种纯形式的原意向,最终也必然奠基于这种本源的原感觉的动态趋同之中。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分析中的"滞留"(Retention)概念,在他十多年的时间现象学研究中有一个形成并在含义上变化发展的过程。它最后得到确定,并被用来标识内时间意识中的一个特殊意向,从而自身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回忆"。除此之外,胡塞尔在研究文稿中的相关思考以及对此概念使用的历程,也可以用来指证心智与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成唯识论>的"俱时因果"观念有深刻的哲学理由,它深层次地反思了人的因果和时间意识,告诉我们,不是生灭(或运动)在时间中才可能,反而时间与生灭共同是在对"现在"的"现证"基础上才被假立的;"现在"概念,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所指称的不是时间得以绵延的一个因素,不是相对于过去概念和未来概念的一个概念,而是比过去概念与未来概念更为根本的一个概念,它所指称的是有所显现的那种状况."现在"即"显现在前".  相似文献   

4.
康德在《纯批》第一版中提出的“先验想象力”是如此原本,以至于无法在自己的思想中消化它;所以我们要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那里来寻找更能理解它的原构造形态,比如“滞留”和“去存在”.而通过认知科学中发现的“历时记忆”与“语义记忆”的区别,以及“历时记忆”在动物中的初级存在的证据,既可以加深对于先验想象力和时间意识的认知,还有助于我们去突破在这三位哲学家和一些认知科学家那里的人类中心论,同时更准确地识别人类的独特之处.人类与动物之间没有传统观念中的那种价值高低的层级区别,但有想象力的构造强度的区别造成的实现时间意识或时间生存的样式的不同,即保持联系和保持回旋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Ⅱ.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第8章用一句简单而著名的话,说明他对时间的见解,但这一见解在两方面令人感到费解,引起人们研究的兴趣。他说:“时间是在那里存在着的并作为空洞的直观而呈现在意识面前的概念自身;所以精神必然地表现在时间中,而且只要它没有把握到它的纯粹概念,这就是说,没有把时间消灭[扬弃],它就会一直表现在时间中。”第一方面“时间是在那里存在着的并作为空洞的直观而呈现在意识面前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招聘面试中的内隐相貌刻板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貌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相貌吸引力偏高或偏低的个体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认知、观念或预期.相貌刻板印象潜意识地存在,具有明显的内隐特征.文章通过一个预备实验和一个情境实验,研究了招聘面试决策中的内隐相貌刻板印象.结果发现:招聘者对求职者的简历筛选明显受到相貌刻板印象的影响;并且,求职者的相貌吸引力水平与其他考察指标(实践经验、技能特长等)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文章进一步对如何弱化相貌刻板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每一种公正观,都有它的核心价值指向,它们构成了公正思想的价值维度,引导着社会的基本治理方向和利益分配方式.中国社会的公正观经历了一个从"平均"到"公正"的发展过程.长期以来,它是以平均主义为核心价值取向而展开的,并因此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面对当今中国日趋扩大的利益分配差距,一种以公平正义为价值指向的公正观应运而生.公平正义的公正观是具有现实合理性和价值优越性的新型公正观.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广度,以及探讨它与自尊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自尊量表(SES)考察65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和自尊水平,得出以下结论:一、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并且不同性别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不具有显著差异。二、有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人群中,不同性别的自尊水平差异不显著。三、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与个体自尊水平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刻板印象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地域刻板印象是刻板印象中的一种,是指长期以来人们对某一地区的人文传统、生活习惯所形成的一种认知结构。而这种刻板印象可能已然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个体对来自某一个地方人的态度和行为。那么地域刻板印象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弱化和消除其消极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自由联想测验和内隐联想测验,探讨了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人的外显和内隐刻板印象印象。结果发现:(1)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人既有积极印象亦有消极印象,但总体上积极印象显著多于消极印象。(2)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人的内隐刻板印象呈积极方面,在华时间较长的留学生对中国人的消极印象高于在华时间较短的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