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于10月22日至24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党校、高校、科研机构和理论宣传部门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为主题,回顾我国五十年来发展的历史,从哲学上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发展,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总结五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应用的经验教训,展望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阐释结构”这一标题,表面看似乎是要提供有关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形态、研究范式以及解读模式、路径、理路等问题的概括和比较。然而,我在这里并不想在已有的各种概括的基础上再提出一种新的概括,而是想深入到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同思路或路径之间,去揭示一下目前的研究进展、问题和未来可能的趋势。这一想法的形成得益于著名的“马克思哲学论坛”的启发。作为该论坛的倡议者之一,我参加了迄今为止已经举办的全部六届论坛;近日坐下来重新研读这六届论坛的文集,不仅沉浸在许多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复旦大学哲学系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十六大精神与马哲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11月 2 6日至 30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以及党校系统的 10 0余名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十六大蕴含和体现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精神特质 ,以及这种精神的重大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研讨。在此基础上 ,学者们探讨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 ,探索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在新…  相似文献   

4.
由中央党校和甘肃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全国党校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共产党 80年理论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教授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的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全国党校系统哲学理论工作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对中国共产党成立  相似文献   

5.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不断用人类文明的新经验、新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鉴于这种客观要求,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吉林省委党校于1986年8月17日至24日在长春市联合召开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苏联东欧当代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82位代表。这三个研究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共同交流、探讨和评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在国内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6.
1989年9月19日至22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活跃学术空气,交流研究成果,由上海市哲学学会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等单位的有关系、室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40年》大型理论研讨会,出席会议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和哲学教育工作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渗透”、“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理的再认识”等主要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争鸣,现将争鸣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联系建国4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命运,尤其是近年来哲学研究的现状,讨论中对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人们多有涉及。一种观点认为: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绝对脱离不了政治的,哲学与政治是不可分离的。恩格斯说,哲学革命是政治变革的前导,任何一种政治思维都体现着某种哲学思维,都要受某种哲学世界观的支配。同时,哲学思维又高于政治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党校系统召开哲学研讨会黎佳四川省党校系统哲学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重庆举行。会议首先学习和讨论了十四大报告精神,认为:(一)十四大报告阐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从认识论上讲它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社会历史观讲,最根本的就是摆正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坚持了生产力标准,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二)十四大报告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发展上是一个飞跃,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会议还以十四大精神为指导,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与会者论及了如下几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服务于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这是为它固有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所决定的。所谓社会功能,即社会意识形态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所当然地要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服务,特别是要为加速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服务。所谓认识功能,即科学世界观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期。新时期会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诸如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研究和发展问题、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科技革命问题、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内在关系问题、异化现象、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问题以及对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各流派的重新研究和认识问题,等等。这样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需要我们站在马列主义哲学的高度作更深入地探  相似文献   

9.
中国马哲史学会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和中共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干部哲学教育”研讨会,于1989年10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60余人。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同全体代表进行了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研讨会主要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生命力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指导作用,以及当前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当前哲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是非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回顾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是毛泽东、艾思奇在30年代后半期提出的。问题的提出及探讨的规模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结合实际应用和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进程,使之进入一个更加自觉自为的新阶段。回顾这段历史,一是借此纪念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二是为人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启迪。一、问题的提出1938年4月,艾思奇在《自由中国》创刊号上发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明确提出“现在需要来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并作了详细论证。“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时称为新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必然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四前后开始传入中国,经历初步翻译介绍(1927年以前)和比较全面系统地翻译介绍(1934年以前)之后,于30年代中期进入通俗化(即大众化)传播时期。由艾思奇首倡并形成一定声势、产生一定影响的新哲学大众化运动,打破了哲学的神秘外壳,使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近,成为人们思想行动的指南。新哲学大众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很有意义。但是,“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由于其整个并  相似文献   

11.
哲学发展史表明,当社会实践、科学技术和哲学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哲学家们除了要研究一些新的问题,常常还要回过头去对诸如哲学对象这样一些基础性理论进行再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这样。本文拟就正在进行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的讨论,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讨论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对于这个问题,国外哲学界争论已久,而且十分热闹。近年来,这个问题也已成了我国哲学界的重要议题。在我国,哲学对象的讨论是由哲学体系的讨论引起的,而体系讨论又是以对象讨论为内在根据的。粉碎“四人帮”不久,许多同志把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同哲学界长期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从哲学教科书的体系入手,提出了“改革现行哲学体系”的问  相似文献   

12.
冯平 《哲学动态》2001,(5):8-11
自 1 978年思想解放运动以来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在中国哲学的变革中一直扮演着主角。在“九五”期间 ,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新的研究信念基本建立、新的研究范式基本形成。这些研究成果和 2 0世纪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的反思 ,以及对 2 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的”发展前景的思考 ,都反映出经历了 2 0多年思想解放和与国际哲学界的对话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格式塔转换已经开始。一、“九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研究特点“九五”期间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改革经过了20多年以后,现在有一些学者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和反省我国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①其中,汪信砚教授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发表的《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误区》一文(以下简称《误区》),比较集中和概括性地谈到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真阅读《误区》一文,笔者感到汪教授确实抓住了当前事关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反映了汪教授作为哲学学者的理论敏锐性和洞察力。但是…  相似文献   

14.
由《哲学研究》编辑部和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时代”理论研讨会,于2004年5月29日在济南召开,来自《哲学研究》编辑部以及山东省内的约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及其他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李永胜 《哲学动态》2012,(11):104-105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省哲学学会联合举办的2012年全国应用哲学研究新成果交流会于2012年8月4-6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党校和社会科学院系统的5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现将本次交流  相似文献   

16.
全国应用哲学第十二次理论研讨会2006年8月11日至1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由中国马哲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中共新疆区委党校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学者们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从哲学或应用哲学角度深化对以人为本的研究。(2)资本哲学、文化哲学、环境哲学、社会技术哲学的最近发展。全国应用哲学第十二次理论研讨会综述@王桂泉  相似文献   

17.
全国党校哲学讨论会于6月18日至29日在江西庐山召开。会议的内容是交流在党校的哲学教学工作中如何进行党的思想路线教育的经验;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重点,讨论哲学教学中提出的若干理论问题。 代表们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校在干部轮训中,对学员进行党的思想路线教育的经验,认为这个教育对提高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乔茂林 《哲学动态》2023,(7):32-40+126-127
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是拓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谱系的关键之维,近年来受到学界密切关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解读关键理论家的相关思想成果,从而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研究主题以具体规定性,是将此项研究向纵深推进的必要环节。胡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具有创造性、自主性和继承性三大理论特征。其创造性体现为对“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性区分,对“两个决定论”的创新性解读,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系统性阐释。胡绳区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场的“两种身份”,前者为在中国传播的“一种理论”,属于一个“历史事实”;后者为解决中国问题的“一种方案”,属于一个“历史事件”。其中所蕴含的独立解决中国问题的自主意识、对教条主义束缚的破除、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阐释,均体现了胡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建构的自主性特征。其继承性体现为这一新知识体系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五形态论、生产力发展论、社会进步途径、人类解放和民族解放的深刻理解,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一脉相承,共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认知架构。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当代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提出的重大无比的课题。陶德麟、汪信砚先生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论域》,引述时仅注页码)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重大问题而写的。拜读之后,深受多方面的启发。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总是与时俱进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来不是封闭在头脑中和书斋里的“思想革命”或“学术革命”,而是人们在“改变世界”的活动中并且为着“改变世界”的需要而不断进行的理论创造过程。推进哲学的发展,首先就要探…  相似文献   

20.
2016年7月22—24日在辽宁丹东举行,由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辽宁省哲学学会联合主办。共有7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发展和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与当代中国现实重大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会议认为,哲学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适应时代要求基础上用发展的理念对世界、人生、历史进行崭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建构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逻辑相印证的形而上学样式;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创建要处理好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理论、实践、文化之间的关联;哲学的创新发展应当回到生活世界去寻找意义的前提;《资本论》是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