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20,(7)
正教会并不是要一味地去迎合世俗的需要,但至少要敏感于时代的特征和需求在防疫抗疫成效显著的大背景下,教会终于迎来了好消息,各地教会的实体聚会正在安全有序地恢复中。教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自然逃脱不了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和改变,虽然教堂聚会逐渐恢复,但对于疫情下的牧养模式的思考还在继续中,尤其是借助网络牧养的课题,不会随着疫情结束而停止,一定会继续存在于教会中,也影响着教会牧养模式的发展。笔者关于疫情下的牧养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2.
王从友 《天风》2009,(4):50-51
中国教会从1979年开放第一座教堂——宁波百年堂以来,到现在拥有5万多座教堂,教会的牧养方式也从起初的缺乏传道人、讲台为中心渐渐转向多样化的牧养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牧养需求的多样化,一些城市教会中也陆续出现了青年团契、伉俪团契、妈妈团契等不同的团契。但随着教会发展的同时,也给教会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岳清华 《天风》2018,(9):16-18
基督教牧养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具体实践,教会牧养是关乎信徒信仰与生活的大事,也是使教会有好的社会见证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教会牧养中实践中国化?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同工谈谈对此话题的看法(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  相似文献   

4.
<正>爱心的多少和教会的大小没有因果关系,教会是否有运行有效的关爱网络才是关键每个不同处境中的教会都会面对不同的挑战,就如木桶会有其短板一样。对于中国城市中的大型教会而言,其中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羊多牧人少的现实中,粗放型的牧养难以让信徒感受到深入的关爱,从而导致信徒流失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在以自  相似文献   

5.
一、教会需要被牧养圣经非常清晰地表明:教会是需要被牧养的。保罗认为教会牧养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基督徒在基督里生根建造,牧养他们直至生命、灵性成熟。(参西1:28-29)我个人也是这样在神面前领受的,教会牧养焦点是牧者和羊群建立一种家人一样美好的关系,带领信徒在基督里成长。  相似文献   

6.
沈学彬 《天风》2010,(2):42-43
近年来,不少拥有高学位的青年知识分子涌入教会,他们思维敏捷、富有朝气,他们的加入给教会带来了生气。因此,做好青年人的牧养工作,特别是做好信徒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牧养工作便成了一件举足轻重的事。同时我也了解到,这些青年人对教会的一些意见,比如他们对牧师、传道人的供应不太满意,认为教会聚会形式过于呆板,所传所讲的缺少时代信息。为何作工没有好的果效?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想,出现这种反映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7.
岳清华 《天风》2016,(10):14-15
正教会的牧养工作可以善用网络资源,力求做到多元化的牧养、有效性的牧养。信徒多、工人少是目前中国教会极其普遍的情况,"牧养不力"、"教会供应不足"是大多数教会存在的问题。网络的普及本是好事一桩,却因为被滥用或误用而偏离它本应有的实质和功用。如何善用网络资源以丰富教会供应,笔者认为有三条途径可行。一、通过网络培养义工要改变牧养不力和讲台的供  相似文献   

8.
吴恩平 《天风》2012,(3):52-5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修身,可以养性,可以怡情。读书使人摆脱愚昧,获得智性的愉悦,拥有真理和高尚,使生命丰厚。在这知识爆炸、信息雪崩的时代,作为一个教会的牧者,只有常常与书为伴,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生命内涵,更好地牧养教会群羊。  相似文献   

9.
张丽丽 《天风》2012,(9):13-15
近年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了新闻、网络上的热点词汇。可见,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会,关注老年人的牧养不仅是教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但现在却常听到一些牧者以教会中的“三多现象”(即老人多、妇女多、穷人多)自嘲,而缺少应有的牧者心肠,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5,(8)
<正>互联网本身是中性的,使用得当,就能成为祝福的器皿。中国教会过去三十年的复兴是上帝恩典的眷顾,也是在恩典之下对机会的把握。那个时代中国教会不知不觉地提前适应了时代的变迁,也造就了教会的发展。如今进入一个网络化的时代,面对"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我们能否依旧保持教会的适应性?本文尝试就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谈谈"互联网+"时代的教会牧养。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8)
<正>"互联网+"提醒教会不能再忽略互联网的作用,也鼓励教会把握契机使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牧养。对于"互联网+",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把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结合起来。重点在于,后互联网时代里,如何在教会中推行"互联网+教会牧养"。教会牧养模式的滞后很明显,教会属于神的国,本质上不属世界,但教会在世界中,却受着文化的影响。从主耶稣离世前的祷告(参约17)中得  相似文献   

12.
鲁绍彬 《天风》2010,(6):25-27
<正>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上帝的殿,也是永生神的家。教会需要爱主之人的祷告与经营。耶稣升天前考问彼得并叮嘱他要牧养好主的羊群,可见教会的管理与牧养十分紧要。上世纪末,在一波波的教会发展浪潮中,牧养好教会或把教会建设得更好的教会论问题成为实践神学的讨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20,(6)
正传道人应该正视公众号在牧养上的作用并善于使用,与教会传统的牧养方式形成互补现代社会融媒体对信息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信息传播的手段,融媒体以互联网为依托,借助各种网络终端,能够非常迅速地传播信息。在众多融媒体传播方式中,公众号又以其灵活方便、制作简单、便于接收等特点最受欢迎,且使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1,(5):38-38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是教会的希望,青年牧养事关教会的前途和社会的见证。所以,麦哲恩博士说:"牧者若不重视青年工作,那是对教会的亏欠,对圣工的失职。"本期每月话题讨论的是"关注教会青年牧养",希望能对各地教会牧养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5.
陈志华 《天风》2022,(3):13-15
编者按:牧养是教会事工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探索,最终必须落实到教会牧养中去。在后疫情时期,教会牧养如何把握时代处境、找准信徒需求,使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各地教会又有什么经验、成果与大家分享?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牧者同工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吴微 《天风》2011,(5):38-41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是教会的希望,青年牧养事关教会的前途和社会的见证。所以,麦哲恩博士说:"牧者若不重视青年工作,那是对教会的亏欠,对圣工的失职。"本期每月话题讨论的是"关注教会青年牧养",希望能对各地教会牧养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1,(11):F0003-F0003
今天,越来越多的教会书店敞开大门,用琳琅满目的属灵书籍服侍信徒。随着教会福音和牧养事工的深入,书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个人的每日灵修和生命成长,到用圣经指导信徒的生活;从传道人的装备,到教会的管理经验;从传递福音的信息,到牧养用的课程——都离不开好书。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教会书店在信徒的身边。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6,(10)
正编者按:网络时代带来海量、多元的信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面对网络上各式各样的查经、讲道、见证等资料,教会如何与时俱进,在善用网络的同时,又能分辨良莠,使之成为教会牧养的有力辅助,而不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迷失方向。本期几位作者对此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教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教会的信徒人数增长很快,按照传统的牧养方式,有时就会有信徒感到教会不够温暖。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做好日常牧养工作的同时,更注重牧养的精细化。精细化,就是精益求精,细致入微,追求更好。教会的牧养方式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应固步自封,长久不变。现在教会里的信徒结构多样,不能仅用一种方式去牧养所有的信徒,平时要注意观察,深入思考,要对信徒的不同情况加以区分,分群牧养。  相似文献   

20.
包智敏 《天风》2010,(4):60-61
<正>《服侍可以不流泪》定价:15元教会进书可享折扣网上订书www.ccctspmbook.org作为教会的牧者和传道人,一生都在牧养和辅导他人,但是谁来牧养他们?其实他们也需要关怀,他们是一批活在巨大压力之下的人——如果他们没有在圣灵中得安息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