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说有一位商人,带着两袋大蒜一路跋涉到了阿拉伯地区,那里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蒜,他们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款待了这位精明的商人,临别时给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另一位商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不禁为之一动,他想:大葱的味道不是也很好吗?于是他带着一批大葱来到那个地方。那里的人们同样没有见过大葱,甚至觉得大葱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更好,他们更加盛情地款待了商人,并且一致认为,用金子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经过再三商讨,决定赠予这位朋友两袋大蒜。做生意需要开动…  相似文献   

2.
5年前,应《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编辑部之约,我谈了十字军东侵的经过。今天我准备再谈谈它的原因、后果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一、十字军东侵的起因十字军东侵的起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当时西欧封建主迫切要求新的领地和资源。他们从领地上的剥削所得,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希望得到东方的财富,因而积极支持十字军东侵活动。二是无领地的骑士收入微薄,往往债台高筑,依靠服军役和打劫商旅为生。因此他们把目光投向东方,希冀到那里去发财致富。三是西欧城市商人,特别是意大利的商人,热衷于十字军的东侵。他们为了商业利益,希望夺取…  相似文献   

3.
从前,在欠债不还就要入狱的时代,伦敦有一商人,欠了一位放高利贷债主的一笔巨债。那个又老又丑的债主,看上商人青春美丽的女儿,便要求商人用女儿来抵债。  相似文献   

4.
王俊 《天风》1994,(8):7-8
新疆处在祖国的大西北,是一个让许多人陌生、但又令人向往的地方。其地域辽阔,人烟稀疏,显得有些荒凉;说她令人向往,是因其物产丰富,有驰名中外的吐鲁番葡萄和哈蜜的甜瓜,秋季天高气爽,景色迷人,瓜果飘香。 新疆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那里的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这一点众所周知。但基督教在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处境怎样,今天情况如何,知之者恐怕为数不多。现在根据我们所了解的,对新疆教会的状况作粗线条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珍视细节     
上个世纪的50年代末,一所大学校园里,一对男女生相爱了。校方对他们一再劝阻、警告,两个年轻人却如胶似漆。毕业时,校方把男生“流放”到遥远的大西北,把女孩留在了上海。但女孩不愿独自留在繁华的大上海,死活要跟男生一道去大西北。两个人于是在大西北的蒙古包内安家落户,苦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有这样一桩债务纠纷。某商人借债上的钱,债务到期了,债主许愿某商人不必还债,也不受惩罚,条件是商人必须肯把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他。商人和女儿感到恐怖和绝望,只好听天由命。债主建议,他在布袋里放一个黑石于和一个白石子,让商人的女儿从中抓出一个石于,如...  相似文献   

7.
一、一日,三个和尚行经闹市.又一西域商人,神色十分沮丧。二.瘦和尚问其何故,商人道[我出国购物、跑遍各地,但见琳琅满目,却与我国之物大同小异,无可购者。三、小和尚对商人说:[我有一物,名曰:[智慧]价值五百金,汝可置之。]四、商人不识“智慧”为何物,出五百金。小和尚取金交于二位师兄,散给穷人。五、商人索“智慧”,小和尚在一纸上书写:“遇事多思考,尽量少发怒,今日虽不用,会当有用时。”交给商人。六、商人不悦,但不便反悔,怏怏而去。七、商人归家,正值深夜,月光如水,照于室中,见床前有鞋—双,疑妻不贞,顿…  相似文献   

8.
巧妙的反驳     
在阿拉伯的民间故事中,有这样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朱哈(古代阿拉伯民间文学中一个以诙谐善谑著称的机智人物)有事出远门,行前将几块生铁寄放在一个商人家里。当他返回后,到商人家去取生铁时,商人对他说:“那几块生铁已被老鼠吃掉了,无法归还。”几天后,朱哈把商人的小儿子藏起来。商人到处都找不到自己儿子,十分伤心,只好来找朱哈。朱哈对他说:“今天我听到空中一声巨响,只见一只小鸟叼走了一个小孩,也许那小孩就是你的儿子吧!”商人说:“一只小鸟叼走一个小孩,这是不可能的。”朱哈马上接着说:“既然老鼠都能把生铁吃掉,小鸟叼走小孩有什么不可能呢?”商人自觉理亏,只好归还  相似文献   

9.
巴尔扎克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一个商人不想到破产,好比一个将军永远不预备吃败仗,只算得上半个商人。“半个商人”在这里就是指不成功的商人;那么,商人怎样做才算得上“一个商人”即成功的商人呢?巴尔扎克其实已给出了答案:想到破产。  相似文献   

10.
“心理饱和”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有个美国商人去印第安人居住地旅游,他见那里的人用手编织的草帽很漂亮,于是问:“买一顶多少钱?”“10元”。“如果我买100顶同样的草帽呢?” “每顶20元。” “为什么我买的多则更贵?” “编一顶我们很新鲜,编10顶我们要耐着性子,而要编100顶相同的草帽,我们要怎样强忍着性子啊!”心理饱和导致这笔生意失败。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位土耳其商人,打算雇用一名得力水手。通过层层筛选,最后有两名势均力敌的优胜者,这两人都很优秀,但只能留下一名。如何从中选出一名得力的人员呢?这位商人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一个测试方法 :他让两名应聘者同时进入没有窗户的房间。商人拿出一个盒子,说:"我这里有5顶帽子,有2顶是红色的,3顶是黑色的,现在我把灯关上,从盒子里每人拿出一顶帽子戴到头上,然后打开电灯,你们要迅速说出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成功的商人接受专访。记者问:“据我了解你的事业越做越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管多么顺,总能做到‘居安思危’,是这样吗?”商人思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个商人,经常要到外地去洽谈生意,我觉得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比跟一大群商人在某家汽车旅馆的咖啡店里一起就餐更令人感到孤独的了。有一年,在我出差之前,我那5岁的女儿珍妮把一件礼物塞到  相似文献   

14.
“心理饱和”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在社会生活中,心理饱和现象几乎随处可见。有个美国商人去印第安人居住地旅游,他见那里的人用手编织的草帽很漂亮,于是问:“买一顶多少钱?”“10元。”“如果我买100顶你们的草帽呢?”“每顶20元。”“为什么我买批发还更贵?”“编一顶我们很新鲜,编10顶我们要耐着性子,而要编100顶相同的草帽,我们要怎样强忍着性子啊!”心理饱和导致这笔生产失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张沐恩 《天风》2014,(2):36-38
2013年12月30日《财经天下》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基督徒商人》,打破了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相对边缘之地位.之后,《时代周报》267期又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沈阳"的文章,题目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基督徒商人,真有那么美?》,对当今基督徒商人团契提出了一些质疑.本刊接续这个话题,约请一位长期侍奉工商团契的同工对此进行思考,虽是个人观点,但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6.
力争第二     
朋友是个成功的商人。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他将一家只有几十人的小企业,发展成上千号人的一个优秀团队。朋友又是个失败的商人。早在几年前,他的企业就已经是这座城市的第二大企业,几年过去了,不断有一些后来者跃居第一的交椅,唯独他的企业总处在第二的位置,他从没有做过第一。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从未做过龙头老大的商人,在精英们的圈子里,就是一个失败的商人。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在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  相似文献   

18.
行骗有术     
一次聚会上,大家谈起各色人等的行骗招术,一个爱与文化沾亲带故的商人,即刻义愤填膺,情绪亢奋地聊起自己与电视剧亲密接触的一次被骗经历。此商人乃手工作坊主起家,凭借着自己做家具的出色手艺,慢慢将生意扩展至整个乡镇,最后又包围了城市,而且还涉足餐饮娱乐等行业。这样积累下的产业,虽然算不上当地首富,但也可以位居前十名之列。人怕出名猪怕壮,成暴发户的商人,很快便有各式各样的导演来拉赞助。  相似文献   

19.
张祯 《天风》2005,(10):53-53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在青藏高原农牧业分界的日月山下,大西北青海省湟源这个偏远小县城里,有一座古老的西式木楼以及新修建的礼拜堂,还有高高耸立的十字架,这就是湟源基督教会福音堂。  相似文献   

20.
多少人在追问,商人成功的秘诀在哪里?阿拉伯有一则神话《神灯》,讲到拥有神灯者即可拥有财富,可以心想事成。其实,现代商人企盼的神灯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商人自己手中,这就是信息之灯、勇气之灯、形象之灯、创新之灯。信息之灯:照亮你的“钱”程当今时代,谁善于收集信息,谁善于开发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掌握了商战主动权。成功的商人都擅长于见人所未见,利用“零次”信息发财。要做大生意就要从国家大事中找信息,国家的经济、政治、外交,甚至每一项新政策的出台,都蕴含着赚钱的机遇。在中韩建交前夕,南方有一精明的企业家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