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的家族文化历史悠久,生命力极其旺盛。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了解近代农村家族文化的发展及变迁历程,以此来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打好基础。本文探讨了家族和家族文化的含义,分析了近代农村家族文化的发展变迁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要科学地对待农村家族文化,扬长避短,以利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同志从“五四”到旅欧期间的思想 发展···············……胡华王建初(2·7)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宦乡(10·5) 评论伟大的历史性的转变···……本刊编辑部(1·3)谈谈解放思想和繁荣哲学··,··一温济泽(1,28)伟大的转变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课题 ”‘”’‘”’‘”.’·…’·········一本刊评论员(2·3)理论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邵华泽(3·3)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本刊评论员(5·3)坚持辩证法,研究辩证法…本刊评论员(6·3)适应伟大的转变,加强辩证唯物主义的 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提出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与城市的差距也相对缩小。但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乡村文化却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境。文章在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的背景下,以现如今批量化、模式化的农村"文化墙"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种文化现象了解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找出限制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因素,探讨关于当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当前,在我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农地使用权流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地使用权流转带来新机遇,呼唤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新发展;农地使用权流转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功能保障.本文在阐述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推动农地使用权流转、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河南新农村住宅普遍存在着建筑装饰元素贫乏、风格混乱、脱离功能需求等问题,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漠视和破坏了当地的传统民居文化。事实上,河南民居建筑装饰受优越地理位置、便利交通、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商业活动繁荣的影响,呈现出装饰纹样丰富、华丽与朴实共存、灰塑的应用独特、重视门的装饰等特点。只有从传统民居中探索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使新农村住宅既能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能表现现代农村的"新"气象,为新农村住宅设计建设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敏 《学海》2006,(4):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性的战略决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张成涛 《美与时代》2014,(7):126-126
在新农村建设与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信息化发展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伦理学基本原理共产主义道德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学习毛泽东伦理思想的体会(沈忠俊)福建日报1月10日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甘葆露)学习与研究5期试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伦理的发展方向(张海仁)争鸣2期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胡鉴)人民日报6月21日论无产阶级道德原则和资产阶级道德原则的根本对  相似文献   

9.
高正 《美与时代》2007,(7):24-26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正在全国兴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研究》2006,(1):106-108
伦理学原理研究道德:自由意志的内在定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读书札………记高兆明(1·20)类同一性: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易小明(1·26)效率源自公平———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层次分………析沈晓阳(2·5)实现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王小锡(2·10)组织伦理略………………………论余卫东龚天平(2·17)权利概念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研…………究朱贻庭(4·5)论社会公正与社会发………………………展李健(4·8)如何理解“德得相通……………”郭良婧杨千朴(4·13)论公民的尊重教……………………………育夏澍耘(4·1…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08,(6)
(括号内数字顺序为:期号·页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黄明理(3·5)马克思人的精神解放的理论实质及现代价值于桂芝郭瑞涛(3·11)“和谐世界”理念与我国的地缘安全战略钮菊生(3·17)关于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外延郑杭生杨敏(4·5)科学执政与执政能力建设桑学  相似文献   

12.
总论理论创新 :语境与问题 (俞吾金·1·11)在关注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中进行哲学创新———专家学者谈《哲学理论创新丛书》与哲学理论创新 (本刊记者·4·13)历史解释与话语霸权的消解 (韩震·5·2 2 )全球资本主义分析及其理论意义 (胡大平·7·7)让哲学与时俱进、引领实践———访庞元正教授 (本刊记者·8·2 )加强对话与交流 ,创造哲学的辉煌———“世纪之交的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刊记者·11·2 )在科学与人文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讨会综述 (孙伟平·12·17)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综…  相似文献   

13.
(作者姓名后面前一数字为期数,后一数字为页码)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哲学·邓小平新时翔战略决策思维若干特点初探………………………………………于幼军 二-17 ·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试论邓小平以民为本的哲学思想…………………………………………………李仁武 二-32邓小平哲学思维特点探要…………………………………………………………徐俊忠 2-37 ·开创相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加强精神文明理论建设 促进杜会科学繁荣发展……………………………·喝·黄华华 4一二广东省槽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关于表彰和奖励 …  相似文献   

14.
书讯     
《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主编卢兴隆,副主编高玉春、毕文波)一书即将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以下内容:绪论;精神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新型的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理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党的领导;结束语。  相似文献   

15.
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民族村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为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2009年12月,国家民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李朝辉 《美与时代》2013,(12):10-10
新农村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农村社区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创新化管理模式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篇章,是摆在当前广大民族宗教干部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于民族宗教干部来说,怎样切实履行好这一神圣职责。本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族宗教干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18.
金波 《天风》2011,(5):16-19
本文以基督徒聚居区域乌蒙山区(特别是贵州境内的威宁、纳雍、赫章)为中心,以叙述苗、彝族基督徒聚居村寨自基督教传入发生的变化为主,从中分析出基督教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意义,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理所当然也包括宗教界在内。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和社会现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宗教关系作为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关系,在广大民族地区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如何深刻把握并努力实践宗教工作基本原则、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何挖掘教义教规中积极的思想资源,调动宗教界的积极性,发挥宗教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建设新农村(牧区)服务?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向宗教界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各级…  相似文献   

2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引领农村社会思潮,凝聚共识,为我市“十二五规划”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当前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状,就建设内容和主要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