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两个问题一直在脑里萦绕:一是孔子及其学说(包括后世儒家)为何在海内外一直有那么大的影响?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尊孔子为“圣人”。朱熹说:“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去何处讨分晓?”(《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他甚至认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现代,又有新儒家的兴起(新儒家人物台湾居多,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推崇孔子、朱熹、陆、王,为继承和弘扬儒家传统文化而呐喊。在国外,伏尔泰(1694——1778年)称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魁奈(1694——1774年)认为希腊哲学大大不如中国,一部《论语》可以打倒“希腊之七贤”,可见对其学说评价之高。而现代,美国《人民年鉴手册》  相似文献   

2.
王郡玲 《管子学刊》2008,(3):114-116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两千多年来,他和他所创立的思想学说,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它的现代管理价值等方面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一、孔子正名思想的提出孔子的正名主张,显见于《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于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近也!奚为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阈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于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见.子路与孔子问答,关乎卫君待子为政事。对此,还可从《论语·述而》中找到另一记载,此即于贡与孔子问答: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相似文献   

4.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孔子仁学思想以道德个人主义为支点,倡导一种以生命契合为主要特征的人际伦理,追求一种以社会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社会政治秩序;孔子的仁人君子教育在政治领域引发了一场由血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仕的制度革命;在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变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制度创新和文化重建的历史任务,从孔子仁学思想中汲取智慧,仍然是我们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5.
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终身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 ,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吸收西方社会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科学成份 ,但更应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通过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比较 ,可以发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有着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相融通的科学精神 ,因此 ,认真研究和科学对待孔子的教育思想 ,就更彰显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骆玉平 《道德与文明》2011,(2):89-91,95
国以民为本,家以孝为先,做人以德为重,修身以学为主。学为立世之本,学可以明智、学可以致用、学可以立德。孔子为学思想博大精深,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虽然以义务教育形式体现出来的受教育权利的均等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但是教育平等的思想却在古代社会就已经萌芽了。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所倡导的“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与实践,具有鲜明的追求教育平等的倾向。本文着重探讨了孔子教育平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历史影响及其现实启迪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仁"乃孔子思想之核心,后世通常称之为"仁学"。仁学的建构与成熟,可以视为一个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的形成过程。孔子的仁学思想源远流长,分析孔子仁学思想精髓,探讨仁学思想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抛砖引玉,以期能为施教者革新教学提供方法指引,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求知践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孔子“孝”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孝”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如果说“仁”是孔子全部学说的核心,而“孝”则是“仁”的基础和根本内容之一。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在孔子那里,“孝”是指孝顺父母,“悌”是指敬爱兄长。有子(有若)的观点,自然也代表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正是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亲子骨肉之情出发,推及其宗族,要求尊敬长辈,厚待亲友,并由宗族关系又推及到“泛爱众”。这样,在上者躬行“孝”道,以身作则,并以这种德行去感化人们,就体现了“仁”的本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非常注重道德教育,仁爱、礼义和诚信构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仁"为道德情感和道德原则、以"礼"为道德行为规范、以"信"为现实世界中的道德人格,从而形成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他丰富而系统的德育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源,对现代教育颇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思想     
<正> 从《论语》全书,我们可以把孔子的思想归纳为两大纲领,四个节目。所谓两大纲,便是对天的思想,以及对人的思想。其论人的思想,则可以分作三个项目:伦理、政治、教育。就此,我们对孔子的思想可以列为四项:一论天、二论伦理、三论政治、四论教育。孔子对天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爱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杜振吉“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孔子道德理论中的基本原则,而“爱人”则是孔子关于“仁”的道德原则的理论基础和第一要议,也是人们在实践“仁”的过程中的首要的指导思想和道德要求。在孔子看来,以“爱人”作为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教育思想,过去的研究家大多只注意孔子的德育思想和智育思想,不注意孔子的美育,本文专门论述孔子的美育思想,补过去的不足之处。孔子对弟子的审美教育是通过学《诗》和音乐教育来进行的。文中对理学家把“《诗》教”看成是纯粹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朱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进行分析,并有所批评。孔子是很重视美育的。教育应包括德、智、体、美四育,才是完全的教育。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孔子的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应该吸收他的美育思想,来充实现代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4.
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作为伦理准则,现在仍然受到推崇和奉行。 其创始人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继承和讲授的固然是伦理学说,而不是神学;可是,在他的著述中,仍然有一些称述神的言词。我认为,这是他作为一位哲人,在实际生活中,触物兴感,豁然会心,随时自发的思想流露。  相似文献   

15.
孔子思想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看到一些讨论孔子思想的文章,觉得大家对孔子思想的看法还有不少分歧,评价有高有低。我对于孔子,没有作过深入的研究,但“管窥蠡测”所及,有的不与大家相同,现在提出我的看法,向同志们请教。这篇三论包括论孔子的仁与忠恕,论孔子对人民的态度和方针,论孔子的礼与法先王。(一)论孔子的仁与忠恕冯友兰先生说:“孔子的仁,它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录其大意)关锋林聿时两先生也有类似的说法。这个看法,我很同意,与管见不谋而合。但是他们未加论证,不免使读者感到缺憾或怀疑或反对。自然有些同志还信从朱熹、章炳麟等对忠恕  相似文献   

16.
孔子乐舞思想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与变迁过程中,始终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时代不同也会使人们对其产生不同的认识。通过对孔子乐舞思想的渊源、内涵、理论基础以及基本内容的阐述,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孔子的乐舞思想,这对当代音乐美学、舞蹈美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差异心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差异心理思想。他认为,由于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不同,使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心理上就成为智力、能力、性格、志向以及学习态度与专长等方面的差异。作者从心理类型和心理品质两个方面,对孔子有关差异心理的论述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且指出,孔子在差异心理思想基础上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在教育活动中得到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18.
孔子思想的道德塑造力量,使儒家文明成为"道德的文明"。这一力量主要源自孔子思想中的崇德、贵仁、尊义、守中、尚和等内容。具体而言,孔子坚持道德重于一切的态度,他以仁爱为道德之首,主张他者先于自我,道义高于功利,以中庸排斥极端,以和谐取代冲突。孔子思想的道德力量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将继续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向来以文名,不以武称。这并不等于孔子没有涉及军事。我认为孔子有军事思想,本文拟就孔子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来源及其价值作初步研究,若有不妥之处,祈望纠正。《论语·卫灵公》载:“卫灵公问陈(同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左传》哀公十一年也有类似的记载:“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日:‘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