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道教》(ISSN1006-9593,CN11-1670/B)是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综合性道教文化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集新闻性、学术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既及时报道道教界的重要活动,又反映道教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道教正一派开坛授■本刊通讯员张继禹建国后道教首次正一派道士授传度活动,经过道教界积极认真地组织准备,于去年下元节(12月5日至7日)在江西龙虎山天师府隆重举行。这是新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道教正一派健全教仪规范的重要举措。广大正一派道士为这一传...  相似文献   

3.
香港蓬瀛仙馆道教访问团答本刊记者问本刊记者[本刊讯]5月3日,香港蓬瀛仙馆道教访问团团长、蓬瀛仙馆理事长卢维干,访问团顾问、蓬瀛仙馆永远馆长丘福雄等,在北京白云观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问:首先,请您介绍一下香港道教和蓬瀛仙馆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提高素养振兴道风服务社会──祝贺传戒、授箓圆满举办本刊编辑部中国道教协会于1995年秋冬之际,在道教名山四川青城山和江西龙虎山圆满举办建国以来全真派第二次开坛传戒和正一派首次开坛授仪典。这是道教界1995年的两大教务活动,也是新中国道教的重大教务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二、本刊编辑方针: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突出道教研究特色,兼顾宗教学理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民间宗教等研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道教论坛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海内外道教界交流和友谊的重要平台。谨对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开幕致以热烈祝贺,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希望道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以这次论坛为契机,弘扬和践行"行道立德、济世利人"的理念,进一步发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本文系作者为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所发贺信,标题为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7.
中秋节刚刚过去,巴塞罗那传来噩耗——旅居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玄裔全真龙门派第24代传人、中国道教海外传播使者田诚阳道长,于2016年9月18日仙逝于巴塞罗那,享年51岁。田诚阳道长为中国道教在海外的传播,为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的接轨,为加深与各国的友好交流,默默耕耘,守护着道教文化在海外的萌芽、成长。如今,仙人归去,本刊谨以此文回顾田诚阳道长对于道教文化传播的贡献,沉痛悼念田诚阳道长。  相似文献   

8.
稿约     
《宗教学研究》2012,(3):285
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统计数据库"列为"核心刊物",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收入CSSCI。二、本刊编辑方针:力求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内容:突出中国道教研究特色,遍及宗教学理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民族民间宗教及其它宗教研究。  相似文献   

9.
《宗教学研究》2020,(1):F0004-F0004
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二、本刊编辑方针: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突出道教研究特色,兼顾宗教学理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民间宗教等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道教》(邮发代号:2-914)双月刊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帮助您了解道教最新动态和重要活动;用教理教义解答您现实人生的困惑,满足您趋吉纳祥的祈盼;为您介绍道门中行之有效的修行和养生方法,使您如获明师;引领您接近仙风道骨的高道大德、引人入胜的神仙故事和云遮雾绕的仙山琼阁。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2008,(2):9-10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宗教事务局发布的<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和<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的有关要求,中国道教协会制定了<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和<道教宫观方丈住持任职离职办法>,经七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两个<办法>经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后,巳于2008年3月4日公布实施.本刊现予刊登.  相似文献   

12.
《宗教学研究》2013,(1):286
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二、本刊编辑方针: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突出道教研究特色,兼顾宗教学理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民间宗教等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二、本刊编辑方针: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突出道教研究特色,兼顾宗教学理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民间宗教等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二、本刊编辑方针: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突出道教研究特色,兼顾宗教学理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民间宗教等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二、本刊编辑方针: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突出道教研究特色,兼顾宗教学理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民间宗教等研  相似文献   

16.
正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二、本刊编辑方针: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突出道教研究特色,兼顾宗教学理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民间宗教等研  相似文献   

17.
李艳 《宗教学研究》2004,(1):125-127
道教劝善书是宋明以来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戏曲相同,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结构和道德秩序.道教劝善书劝善惩恶、阴骘观念和因果报应等思想对戏曲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从另一个方面看,戏曲也成为道教劝善书传播的重要媒介.这种关联源于二者受众主体在民间以及"有功于辅教"的共同特质.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外语学院加拿大研究所发起,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自1987年11月10日至14日于四川成都举行。有29个单位50余人参加。会上,代表们各抒己见,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广泛地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内容整理、综述如下: 1、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道教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交研讨会的论文指出,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粗放地一言以括之,可以说是:儒、释、道三足鼎立。儒是儒家,释是佛教,道是家抑是教?或是道家和道教?不甚了了,反正二者有着不容置疑的近亲血缘关系。本文立论,侧重道教,这不是无知地把道家、道教混为一谈,更不是有意地以道教囊括这个“道”,而把道家甄别出去。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道教产生于东汉之末,以五斗米道、太平道的出现为基本标志,历西汉、魏,晋至南北朝而日趋完备,其后盛衰交替于唐、宋、元之季,明、清而后,日渐衰微。在悠悠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中,道教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20.
正道教历史表明,古老的道教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甚至在世界文明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业绩。道教文化根植于中国民众生活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天文、地理、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