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虎 《现代哲学》2022,(2):153-160
妙有微妙至极、不可思议、圆融无碍等义,观妙即原初生活领悟。妙之究竟义在于圆融无碍,即于一切事情而观其“无分别相”,观“物”即“无”。在如何“观妙”的思想方法问题上,藉由天台佛学“妙”论的启示,引出“绝待”观妙的圆融思想;“圆融”又蕴涵了“相即”,“绝待”之“即”方是“圆即”,这需要通由从“分别心”到“无分别智”的“观法之切转”透显,观法切转无转相。通由圆融存在观法,转出“妙生万物”的思想方向,不舍于物而“即物”以“妙物”,在生活的相续中不断成就个体的自由与事物的自如。  相似文献   

2.
《度人经》     
道教经典。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或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由《元始洞玄灵宝本章》、《元洞玉历章》和《前序》、《中序》、《后序》及《元始灵书》上、中、  相似文献   

3.
关于玄学,其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如何领悟“玄”,或者说,如何把握“玄”。作为玄学的开山祖老子,在《道德经》开篇曾说:道可逆,非常遭;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调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从这里可以看到,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不过是指“妙”与“玄”是密切相关的。入“妙”出“妙”,也就是人“玄”出“玄”。或者说,无“玄”就无妙可言。妙想、妙道、妙境,人世间的一切称得上妙的东西,都是出入“玄”的结果。“玄”的重要,由此…  相似文献   

4.
禅林清韵     
《法音》1993,(3)
莲颂 悦莲出泥入水,出水入空,亭亭玉立太虚中。不尘不染,不恶不善,远离分别自无念。妙相具足,与觉相应,一毫一毛尽佛性。真如本心,湛然不动,无业无报才是净。清净佛土,三辈往生,于法自在悲智融。相好庄严,喜舍慈悲,妙德妙行真实慧。诸法指归,朵朵宝莲,闻佛闻法不退转。无量寿佛六凡不缠,四圣不沾,世法佛法都不恋。佛慧智海,自然化生,体至无极身清净。佛恩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无量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瑞照十方无量光。一乘愿海,殊胜宏深,法藏比丘发愿心。因圆果满,积功累德,法藏成佛阿弥陀。万德洪名,遍诸佛国。无量寿佛阿弥陀。禅林清…  相似文献   

5.
<正>《老子》首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一句,通常有两种断句方法,即"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和"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其实汉唐时期的《老子》注疏,都是"无欲、有欲"断句,到了宋代,王安石、司马光、苏辙等人注解《老子》,则提出了"无、有"断句的新见,影响很大。由于马王堆帛书本此句作"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说明以"无欲、有欲"断句更加符合老子的原旨,这样,老学史上这个著名的句读问题似乎顺理成章地得以解决了。然而现实的  相似文献   

6.
一、有关慈贤的史料慈贤为辽代译经大师。但其生平,在《佛祖统纪》和《佛祖历代通载》等书均无记载,仅在近代喻谦所撰《新续高僧传》卷一《宋京师传法院沙门释吉祥传》中附见其事。传云: 慈贤,中印度僧,持梵书来宋,诏入译经院。所翻《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一卷,《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七纸,《佛说如意轮莲花心如来修行现门仪》九纸弱,亦只是根本心、心中心三咒。后更有《数珠身》及《解界》等五真言,《金刚摧碎陀罗尼》。慈贤善于密部,所翻四部皆密部也。又译《妙吉祥平等  相似文献   

7.
二、明心见性般若者,智也,用也,行也.行必有所依之境,般若所依之境,曰心曰性.心即涅槃妙心,性即中道佛性.涅槃妙心与中道佛性,名异而实一.释尊"说法住世四十九年,后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付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言: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景德传灯录》卷一)  相似文献   

8.
“空”是佛家哲学的核心理念。“空”的基本逻辑具有“真空”与“妙有”这两重结构。“真空”和“妙有”这两句话充分表现了克服分别世界,而进入无分别世界,而最终进入既不是分别又不是无分别的“妙的世界”(妙有)的思维过程。佛家哲学为打破人的认识的虚妄与矛盾,导出了空观的“否定”方法。所谓“真空”是描写不仅破除认识上所产生的所有的“有无”,而且和解哲学上所侧重的所有的“体用”的理念。不能再否定的否定终于连否定自身也得否定掉。此时的“妙有”只能理解为“真空”的概念变化。因此,佛家的“空”本身并不是目的,而不过是寻找通过它表现出来的“妙有”的方便手段。在最真实的意义上的“有”就是最真实意义上的“空”,即能与真空相通。因此,“真空即妙有”。  相似文献   

9.
唐宋以后,佛教各个宗派大都衰微,惟有禅宗盛行。元代,临济宗作为禅宗的主要派别,不仅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传统禅法有所发展,使禅宗保持了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南方的破庵祖先禅师(1136-1211)一支,思想活跃、法脉昌盛,在元代禅宗中影响最大。高峰原妙禅师的禅法便出于这一支,其得法法脉为:破庵祖先禅师—无准师范禅师—雪岩祖钦禅师—高峰原妙禅师。高峰禅师的参禅得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精参力究、穷彻本源而得以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专著 易象妙于见形论 一卷 (晋)孙盛撰;(清)马国翰辑 玉函山房 古易考原 三卷 (明)梅(族鸟)撰 无求备斋  相似文献   

11.
释印光 《法音》2010,(5):13-19
<正>释印光造论释传印讲记一、序分(一)总序——纲宗:明净土法门契理契机1、以药喻【论文】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  相似文献   

12.
能够理解"迁想妙得"在我们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使我们在绘画创作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理论拓宽创作思路,让作品品位提升,并且自觉地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积淀,使我们在创作中能够飞扬流畅地"迁想","妙得"到优秀的艺术作品. 一、"迁想妙得"的审美内涵 "迁想妙得"是顾恺之《传神论》的主要观点,也是中国绘画理论中创作论的重要思想.那么什么是"迁想妙得"呢? 《中国绘画理论》评价道:"恺之迁想妙得一语为中国绘画理论上最初有力之启示,足开谢赫六法之先河,其想不迁,其得决不妙."《中国画法研究》也说:"不待迁想不同于说不可迁想,作者的想是无物不可‘迁’入的.只要想能‘迁’入,便自有神可写."  相似文献   

13.
正陪妻散步回来,小区保安远远地便和我们打起了招呼。保安是个新来的年轻人,印象中也只是上门收过一次物业费,没想到他却记住了我们。妻不由得赞叹道:"这个小伙子的记心真好!记心?妻不过是随口一说,但细一琢磨,我觉得那还真是个妙词儿。记心,较之记性,妙就妙在了一个"心"字。除却年龄上的因素,就记忆力本身而言,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大,  相似文献   

14.
徐晓鸿 《天风》2016,(5):26-27
正(大秦寺僧景净述)原文:粤若!常然真寂,先先而无元;窅然灵虚,后后而妙有~1。惣玄枢而造化,妙众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欤~2!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3。匠成万物,然立初人;别赐良和,令镇化海~4。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浩瀚联海中,巾帼所作联对为数不多,但也不乏精品佳作,读来别有一番情趣。南宋杰出的女文学家李清照,词写得绝,联也撰得妙。她撰过这样一副妙联: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  相似文献   

16.
一、归敬颂象其他经论一样,梵本《金刚针论》开章就有二首归敬颂。颂曰:南无妙德主身口意敬礼,妙音世之师。马鸣如理趣,阐述金刚针。文殊菩萨在大乘经论中最常见的称号是Manjusri。这个梵文称号在汉语中有不同的音泽,如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曼殊室利;或简缩为“文殊”二字。意译也有好几种,如妙首、濡首、妙德、妙吉祥。  相似文献   

17.
妙老在僧教育的重要性、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僧教育改革等方面有诸多见解,这些见解今天仍能带给我们以启迪。学僧教育,以佛学院为载体。早在1940年,妙湛老和尚到青岛湛山寺佛学院亲近虚老法师求学时,老法师就曾交代妙老:将来有条件、有能力,一定要办佛学院,为佛教培养人才。对此,妙老念念不忘。1981年春天,妙老即着手复办了由弘一律师和瑞今法师创办的佛教养正院  相似文献   

18.
王北 《佛教文化》2011,(5):76-83
今年中秋过后,喜得大悲寺住持妙祥法师成全,本刊实习记者以一名信士的身份,随妙祥僧团行脚,体验大悲寺僧众万里行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米尼》、《妙妙》、《我爱比尔》,这三篇小说在王安忆的作品中非常特殊,它们全是在描述一个女孩落的过程——米尼和阿三(《我爱比尔》的主人公)最后都沦为妓女,而妙妙至少在他人眼中成了异类。它们可能都源于作家的一次白茅岭之行。白茅岭是一个劳教农场,王安忆在那里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女犯,而被采访的人中,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罪名——卖淫。作家在她的《白茅岭纪事》中写到:“她们生活在一个公认的合法世界之外,她们是如何到达彼处的呢?”王安忆以三个“堕落”故事为躯壳,来考察女性的生存之“根”。  相似文献   

20.
在“六一”前夕,河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捐助者——妙虚法师。法师向希望工程捐赠书法、国画作品共计30件,全部书画估计价值为20余万元。捐助所得将全部用于资助河南省内贫困失学儿童。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刘致学接受捐赠,为妙虚法师颁发纪念奖牌——“书画入世、慈悯众生”,并致感谢词。省希望工程爱心使者、黄河书画院副院长、省书画院特聘画家王艾平介绍了妙虚法师书画成就。妙虚法师出生于吉林,曾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后山分会会长,双溪寺主持,执教于江西佛学院。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妙虚法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