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其收录的305篇诗歌中,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歌占有很大一部分,其不仅为读者所喜欢,更是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引用模仿。《诗经》中描写了很多"女神"形象,她们美丽、温柔、端庄、高挑、轻盈、文静。《诗经》中的男子追求女神的形式也五花八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千年前先人的浪漫,领略爱情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2.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极高的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代众多文学作品。其中在女性审美方面,《诗经》不仅重外在还重内在,其对女性内在审美的重视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但宋词作为描写女性最突出的文体,却由于词体本身的原因,只继承了《诗经》对女性外在描写的审美,而忽视了女性的内在审美。另外,《诗经》对女性外在还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对于直接描写,宋词是完全继承的,对于间接描写,宋词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描写是其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诗歌中的人物情感、空间文化、空间伦理等因素,承载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交流与沟通,具有丰富的美学底蕴与审美价值。详细梳理《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类型以及空间环境与婚恋活动、婚恋文化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我国农耕文明、民俗文化、宗法礼制、婚恋情感等对空间环境审美产生的影响,对于深入挖掘《诗经》中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熹首倡并躬行的“以《诗》言《诗》”说是对《诗序》“以史证《诗》”以及后儒“以《序》解《诗》” 的否定与批判,同时又体现了对《诗经》文学本质与诗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贯彻“以《诗》言《诗》”的原则,实现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变革,是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赋予宋代学者的重大使命;而文学名家与经学大师的一身兼任,历代文学与历代经学的双轨集成,是朱熹实现《诗经》学变革的主体条件与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天文星象在先秦人民的生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有涉及。从《诗经》中有关星象的描写,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先秦人民对星象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也可窥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运用天文知识来进行占侯、授时等活动。此外,星象的运用也促进了诗歌的表达效果,呈现出一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描绘了大量鸟兽草木,其中许多被后世本草书籍收录,成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在《诗经》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描写,也不乏对药用动植物生长周期、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甚至治疗疾病等各方面详细记载。而《诗经》中所记载的动植物的药用价值,从后世其他典籍中也能得到验证,甚至《诗经》中某些药用动植物的出现,就是因为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或药用价值,借其进行比兴,用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但由于《诗经》其本身诗集属性,使有些关于药物学知识的记载模糊,甚至会有偏差。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爱情诗主要集中在描写劳动人民现实生活的《国风》中。这些爱情诗纯朴,诚挚,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的自由交往、平等相爱,情深意笃和忠贞不渝的爱情生活。这是我国爱情发展史上的光辉序篇。当然,由于《诗经》的时代也是阶级压迫的时代,奴隶制的枷锁束缚着男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商王帝乙嫁女于周文王”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易经》的“帝乙归妹”与《诗经·大明》描写的周文王迎娶“大邦”之女一事无关,不宜将两者联系起来理解并据以说明其他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诗经》这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蕴涵极为丰富的宗教信息。本文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诗经》中表征上帝意象的四个象征:天、帝、神和祖,并探究了《诗经》中的上帝意象为个人内在心灵服务的心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充分发挥文学作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陈辽(文学所研究员)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如同春雨育春苗,非常及时,十分必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是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作用。自《诗经》以来,无数文学作品描写并赞美了我国的山川景物、花草鱼虫。文学作品中的锦绣江山,增强了...  相似文献   

11.
12.
盧仲衡 《心理学报》1961,6(2):24-36
一、前人的研究和我們的初步調查結果 苏联的心理学者曾对几何教学心理学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他們主要是研究解題和証定理时的思維过程以及几何概念的形成。研究結果中最大的分歧是对“标准图形”教学的消极作用的估价問題,即是否应該采用变式图形来变异非本貭的特征的問題。  相似文献   

13.
14.
以Br?觟der的“五线索二择一”任务为研究范式,探讨线索效度间隔对“采纳最佳”启发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线索效度间隔为0.04时,被试采用“采纳最佳”启发式的次数处于随机水平,随着线索效度间隔的增大,被试采用“采纳最佳”启发式的次数明显高于随机水平;对立线索信息不同,线索效度间隔对“采纳最佳”启发式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对“物体内注意转移”优势效应之机制的进一步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博世敏  陈霖 《心理学报》1999,32(2):142-147
针对“选择性注意基于空间还是基于物体”的问题,从Egly等与Vecera等的争论出发,考察“物体内注意转移”的优势效应是否与空间因素有关,首先,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观察到:与提示无效时相比,空间提示有效时被试对目标的反应较快,这提示基于空间的注意成分的存在;通过改变两个背景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减弱两者之间的知觉组织之后,还发现“物体内注意转移”的优势效应与空莘距离无关,后一结果为基于物体的选择性注意  相似文献   

16.
17.
Philip Clayton 《Zygon》1993,28(3):361-369
Abstract. The present article continues an earlier critique of Robbins's and Rorty's neopragmatism. Their skepticism about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correspondence and about the criteria for truth are both unjustified, and their own assertion of meaning as usefulness either presupposes a prior notion of linguistic reference or fails to qualify as a sufficient criterion for knowledge. The difficulties with neopragmatism have implications for two other areas of the religion/science discussion, postmodernism and empirical Theology. Postmodernism shares neopragmatism's mistakes regarding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nd can be rejected without endangering one's empiricism, humanism, or naturalism. By contrast, the strengths of empirical Theology, and of religious empiricism in general, can be preserved without Robbins's proposed ban on metaphysic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