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化疗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地位已经确立,现有的方案已经达到"化疗疗效平台".延长化疗无潜在益处,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持现有的疗效.为此,提出了维持治疗的概念,维持治疗是指患者在完成标准的几个周期化疗且疾病得到控制后再接受的化疗,架起一二线治疗间的桥梁.带来进一步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2.
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替莫唑胺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放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将46例NSCLC脑转移放疗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榄香烯联合替莫唑胺和单药替莫唑胺维持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免疫指标、不良反应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及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不良反应减轻。榄香烯联合替莫唑胺维持治疗可以提高NSCLC脑转移患者放疗后的总缓解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联合DC-CIK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将4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放疗同步XELOX方案联合DC-CIK治疗和放疗同步XELOX方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及生命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均0.05),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三维适形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联合DC-CIK治疗可以提高局部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有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益生菌、生物免疫制剂和手术切除等。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生物免疫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尤其是抗肿瘤坏死因子、a4β7整合素、CD25等单克隆抗体已经显示良好的疗效,但这些生物免疫抑制剂的长期疗效、副作用及其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倡以化疗为主综合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但目前化疗取得的疗效虽然较既往有提高,但提高生存期有限,且在药效经济学方面存在争议,缓解症状的作用也有限,联合靶向治疗的疗效也在观望中。临床肿瘤学工作者应正确认识,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开展规范化化疗,同时也注重个体化化疗,并期待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生长迅速,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就诊时多数患者已发生远处转移,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仍以全身化疗为主,在过去30余年里,EP/CE方案作为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在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了较高的缓解率,但多数患者在化疗停止6个月内疾病发生进展,2年的生存率不足5%,我们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一线化疗方案,本文综述了近10余年来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进展.  相似文献   

7.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倡以化疗为主综合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但目前化疗取得的疗效虽然较既往有提高,但提高生存期有限,且在药效经济学方面存在争议,缓解症状的作用也有限,联合靶向治疗的疗效也在观望中.临床肿瘤学工作者应正确认识,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开展规范化化疗,同时也注重个体化化疗,并期待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晚期NSCLC的治疗主要是姑息性治疗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但上述治疗手段近几年已逐渐进入平台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的出现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与化疗相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对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获益更加明显。盐酸埃克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高选择性EGFR—TKIs抑制剂,属1.1类新药。其Ⅲ期注册性研究(ICOGEN)结果表明对于既往接受过化疗失败的患者,埃克替尼疗效与吉非替尼相似,且安全性更优。基于该研究,2011年6月CFDA批准埃克替尼用于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本文将探讨埃克替尼相关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其未来研发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自噬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过度的自噬可诱导自噬性细胞死亡,另一方面自噬对肿瘤细胞有保护作用,通过将自身坏死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降解,重新利用养分维持癌细胞生存,造成了对化疗药物的耐受,自噬抑制剂可增加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抑制自噬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将在肿瘤的治疗方面有很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对化疗疗效的影响,本文回顾分析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具有明显癌症疼痛并接受含铂两药联合方案化疗的肺癌患者312例,分为癌症疼痛非规范化治疗组和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组,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规范化组更为显著,两组mOS有显著差异,在亚组中,有骨转移的患者的效果更好。提示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可提高化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与是否有骨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1.
分析肿瘤患者认知过程中常见的不良认知,认为改变不良认知是治疗肿瘤的第一步。在认知纠治中,通过“圆桌诊疗”模式可巧妙地树立肿瘤患者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分析其错误的思维类型;并通过树立榜样的“示范”、成立自救组织与“集体疗法”以及提供沟通倾述的平台和管道,进而实现对肿瘤患者不良的认知纠治。“圆桌诊疗”的模式和方法正是在潜移默化中,通过融合了集体治疗、心理疏导、示范疗法、情境疗法、交友疗法等而起到了纠正不良认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蒽环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蒽环类药物是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但蒽环类耐药后乳腺癌可发生复发或转移,而转移性乳腺癌仍然提倡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肿瘤学工作者应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注重个体化治疗,才能在蒽环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消化系统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其相互作用呈现个体化差异,这与个体间的内环境以及外环境差别有关。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为"脑-肠轴"及"脑肠互动"学说。临床医生需要认识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及时发现躯体症状背后潜藏的精神心理问题,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住院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质量研究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应用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及卡氏功能量表,于治疗前、中、后进行问卷式调查,探讨60例经病理证实接受放、化疗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预测患者预后和远期生存状态,为住院放化疗肺癌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个较好的参考标准,对放化疗肺癌的治疗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比较针刺加外敷祛风消肿酊保守疗法与切开减压治疗四肢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治疗费用.采用回顾性研究,将符合 <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94)诊断标准要求的患者分为试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加外敷祛风消肿酊保守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减压疗法治疗.采用自拟的疗效评定标准在治疗2周后评定2组的治疗费用.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全部愈合.试验组平均费用361.7元;对照组平均费用2 058.1元.保守疗法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少用1 694.00元,即少用82.3%.因此,治疗四肢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解决看病贵的首选方法是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其某些生物学行为却类似恶性行为,尤其是组织侵袭和远处种植生长的能力。尽管现在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仍未明了,但近来发现,血管发生在EMs的侵袭、种植、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深入研究将为EMs的“靶向治疗”带来生机。为其今后能在EMs疾病中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眼动(Eyelink-2000)自带软件EB编制实验程序呈现由字母“T”经旋转后组成的刺激材料,参照预搜索范式设计了“预览组”和“清屏组”两组实验,利用区组内评估法评估两组实验预览效应产生与否以及产生的程度,以此来考察预览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不管靶子是否出现,预览组和清屏组产生预览效应的程度一致,这表明:预览效应的产生是被试基于自上而下对旧客体的抑制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医学、生命科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学科,其所涉及的知识面,几乎包含了现代科学及相关学科所有领域的知识面。这些知识面均以“信息的载体”表达出来,且信息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各种信息浩如烟海,因此如何对待医学知识信息的获取、选择、寻觅、探索、利用知识信息密切联系所诊治的病人及其专业,作出临床决策,将各种信息、包括信息知识标准规范化和信息反映疾病过程出现的假象和隐蔽信息的获取等予以分类,并用实际病例举例例证,以说明“信息”评价在医学思维临床决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聚乙二醇化干扰素(IFN)的普及应用和慢性丙型肝炎规范化治疗的开展,其治愈率不断提高.但疗效不佳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断积累,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挑战.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应当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难治疗”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该类患者由于宿主条件限制,不能耐受IFN联合利巴韦林(RBV)的标准治疗,如儿童和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等.第二类为“难治愈”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该类患者可以耐受标准治疗方案,但按照应答指导的治疗原则(RGT)治疗后,效果仍然不佳或复发.本文就近年关于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从难治性丙型肝炎的定义、机制、治疗诸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改善症状是中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优势,但简单的对症治疗显然体现不了中医的特色;辨证论治虽然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但在对癌病本质的把握上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单一的辨病论治强调以毒攻毒,却不能改善症状及预后。本文作者以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为例,认为抓主症,将病证与辨治相结合,有望较好地解决“症”“证”“病”三者的关系,在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