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传统上对《论灵魂》Γ5所讨论的努斯的两种不同理解入手,指出把这一章所讨论的努斯理解成人的努斯是不正确的,这里所讨论的是宇宙中的神圣努斯,但仅理解到这一步也没有准确把握亚里士多德的主旨。本文认为这一章讨论的是神圣努斯和人的努斯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神圣努斯如何作用于人、或者说人的努斯从哪里来的问题,这样的理解也解释了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在讨论人的灵魂的文本中突然转移话题的问题,同时也弥补了其他文本没有解释二者关系的缺憾。  相似文献   

2.
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一条真理。但是,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经过一个怎样的过程,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能否起决定性的作用,尚有不同的意见。现将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一、关于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问题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关于对称与非对称蚌埠医学院(233003)赵登蔚我曾在《论分子层次的医学美》一文[1]中涉及对称与非对称问题,现在就这一问题再多作一些讨论。一、对称与非对称的微观考察作为生命的最高级形式的人体,其宏观上的对称是一望而知的。此不赘述。从微观上看,构成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真理标准问题的深入讨论,涉及到人们认识的源泉问题。最近上海哲学界就这一问题通过座谈、笔谈等多种形式展开了热烈讨论。《社会科学》杂志、《文汇报》,都相继发表文章,支持并引导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现将讨论情况、不同见解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颜鸿 《哲学动态》2012,(4):83-88
量子力学在20世纪初的出现,无疑对物理学以及整个人类认知图景带来了深刻的挑战与影响。它对于人类观察和实验行为的强调,引发了当今许多重要的哲学讨论。其中尤为关键的一个,就是对"人的主动性在描述实在的过程中具有何种地位"这个问题的讨论。正是在这一讨论中,凯伦·巴拉德(Karen Barad)提出了她的"主动实在论"(agential realism)。在本文中,笔者就将对这一理论的形成背景(量子力学的相应讨论)、内涵和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与讨论,借此对作为这一讨论主线的关于"人的地位"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评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苏联心理学界对活动理论的近期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会昌 《心理学报》1986,19(2):105-113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苏联心理学界对A.H.列昂节夫代表的活动理论的讨论情况。其中包括三种意见,一种是支持态度,一种是持较大异议、企图用系统论取而代之的态度,一种是既不完全支持,也不完全否定的态度。从讨论中可以看出,活动理论在苏联仍有很大影响,人们公认列昂节夫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奠基者之一,公认他提出的活动理论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重要贡献。目前开展的讨论,不是要否定和批判活动理论,而是在爱护、珍惜它的前提下,对它进行补充、修正和发展,使它更加完善。作者认为,这一讨论对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一、苏联心理学者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这一点上,没有根本分歧;二、我国心理学界需要展开一些理论上的争鸣和讨论,需要培养我们自己的理论家;三、必须首先明确“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究竟走哪条路”的问题,为此应该重视基本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前,苏联伦理学界正就伦理学的对象、特点、结构等问题展开讨论。今年《哲学问题》杂志在二月号上发表的六篇文章,反映了这一讨论的概貌。这场讨论的基础是B.T.叶非莫夫的文章《伦理学和道德学》。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编辑部曾把文章的手稿交给苏联一些著名伦理学家争求意见,要他们对文章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在公布这一讨论时表示,这一题目的讨论还将在苏联的杂志上,在教研室、科研机关的研究室和其他集体里继续下去。叶非莫夫在《伦理学和道德学》一文中,首先提  相似文献   

8.
自从“现代意识形态科学的创立者”①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知识社会学导论》(1929)问世以来,意识形态和科学(认识、知识、真理)的关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涉及几乎所有学术领域。这个问题的讨论与马克思主义有关,作为“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奠基人”②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是所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的共同“本文”;③此外,讨论及其每一步发展都直接反映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实践运动的历史命运;因此,我们应格外地注意这一讨论的意义。下面分两个时期对讨论中的一些主要论点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对“一分为二”这一重要哲学范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1964年学术界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开始也是从如何理解这一范畴引起的。本来,这是一次非常活跃、非常广泛的学术讨论,但后来,由于当时党内掌握学术界领导大权的那个所谓“理论权威”,搞现代迷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给这场讨论定调子、划框框、打棍子,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对杨献珍等同志进行批判、讨伐,从而使这场讨论遭到夭折。现在,根据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我们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这次讨论重新作出正  相似文献   

10.
自本刊在我国第一个介绍“安乐死”的概念及国外的研究、讨论、实施等问题以来 ,本刊一直关注这一问题。 2 0多年来 ,也组织过多次的讨论。国内也不乏学者研究、讨论 ,甚至争论 ,媒体、公众也愈加关注这一热点问题。前不久 ,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明确表示“安乐死”有违宪法 ,这是我国地方立法机构第一次就“安乐死”问题明确表态 ,消息一经披露 ,引起各界人士的不同反应。这里 ,我们刊载两篇有关“安乐死”讨论的文章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讨论。———编者  相似文献   

11.
哲学发展不能回避本体论问题。因为不管是谈论世界观问题还是认识论、历史观问题,总得有一个立论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这就是所谓“本体论”问题。因此,我认为本体论争论的出现和展开,正是哲学上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研讨深化、开始触及实质的一个表现。(一) 讨论问题首先要明确概念。本体论(Ontology)这个词来自拉丁文,本义是关  相似文献   

12.
友爱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他关于友爱的理论一直只受到很少的关注和讨论。②这也许有些不公平。一方面是因为,在他的伦理学讨论中,他对于友爱的讨论占有最大的篇幅。在较早些的五卷本的《欧台谟伦理学》中,有一卷专论友爱;在十卷本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有两卷专门讨论友爱。这足以表明,亚里士多德在著述伦理学时,对友爱问题是非常关注的。他不仅非常关注友爱的问题,而且对于它的讨论达到了对所有其他主题的讨论所未见的精致程度。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讨论在他的伦理学讨论中非常重要,因为只是在对友爱问题的讨论中,亚里士多…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市哲学学会、复旦大学哲学系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于4有24日至27日在复旦大学召开。 会议讨论了如下三个问题:(1)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2)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实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形态。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亚细亚的生产方式问题)是这次会议讨论的重点。这个问题也是国内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较为关注的问题。这次讨论会在前几年讨论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现将会议讨论情况作一简介。 一、如何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 黄克剑认为,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问题,我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问题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学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是莫尔特曼神学实践上的主题。莫尔特曼神学立足于基督论,从时空观、主体性、现代伦理责任等多层面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和解构,他的基本方法是在终末视域下赋予基督教义新的内涵和作用,用基督信仰全面提升主体的人性基础,这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性以及寻求现代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启发意义。但这一弥合现代性困局的确定性方法,在后现代视野中也是一个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孔子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10月,在山西太原举行的中国哲学史讨论会上,就哲学史方法论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为了使这一讨论深入下去,我们发表以下这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国内哲学动态》曾在1979年第11期上,介绍了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几种不同观点,半年多以来,哲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更向纵深发展。报刊上发表的文章逐渐增多,一些学术讨论会和高等学校编写哲学教材的讨论会上,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中心,仍然是关于哲学体系的内容和各部分的内在逻辑结构这两个问题,不少同志发表了许多新见解。现综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87年第6期发表了赵国华同志的《八卦符号原始数字意义的新探索》一文后,陆续收到了一些来稿。其中,有的文章对赵国华同志的观点提出了商榷的意见。由于我刊篇幅有限,不可能就这一问题充分地展开讨论,现选择部分来稿的观点摘登于下,旨在展示一些不同的看法。本刊拟暂不再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希读者见谅。  相似文献   

18.
<正> 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有几点想法,想提出来。它只是自己对于怎样去研究这一问题的想法、态度,还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不过,我希望这些问题的讨论,也会有助于对传统文化本身的讨论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分配领域中的公平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当前学术界有关公平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 ,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还只是初步的 ,还有很多深层的理论问题需要澄清。本文试图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 ,对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作一较为全面的阐述。公平是一个为人们在众多领域中大量使用的概念 ,我们在这里所要阐述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分配领域中的公平的看法。对于分配领域中的公平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未作过专门、系统的阐发 ,但在他们的论著中 ,涉及这一问题的论述却很多。一…  相似文献   

20.
去年,石国强在《南京师院学报》第1期上撰文,对“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这一传统看法提出质疑。之后,《山东师大学报》、《云南社会科学》等杂志相继发表文章,对此进行探讨。讨论中分歧较大的是两个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年代界限;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有无自然科学基础?如有,是否包括三大发现在内。这一讨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问题的争论是紧密联系的,开展这一讨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