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丹  李佳佳  蔡术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6):1270-1281
睡眠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学前期的睡眠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行为、认知、语言和健康等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 睡眠呼吸障碍、夜间睡眠不足以及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是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潜在威胁性因素。学者们提出了睡眠记忆巩固假说、警觉性假说和突触稳态假说来解释睡眠问题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研究结果为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即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游戏干预等睡眠问题干预方式来提高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睡眠问题与语言障碍相关联的内在机制, 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以及探究融合教育背景下有效的游戏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2.
刘士林 《哲学动态》1998,(12):31-34
1任何一种学术研究,都必然要具有这样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研究主体的“认知图式”,因为认识活动就是运用这一图式建构对象材料的过程,它作为康德认识论的一个理论硬核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马克思所谓的在再生产之前就以“表象”方式存在的“生产观念”是其更确切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阅读与阅读困难认知过程的实证研究力图说明一个问题:即阅读过程和阅读障碍主要是受一般认知加工过程还是受语言认知过程和语言文字特性的影响?但无论是同型语言还是不同类型的语言认知的研究都没能完全回答上述问题,而是形成两大典型的派别和四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即普通认知加工学派的元认知理论和一般认知加工理论以及语言认知学派的阅读认知加工技能假说和语言文字特异性依赖假说。如何通过更高理论层次的整合来提高阅读困难儿童能力是当前阅读和阅读困难研究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哲学既要研究生的问题,也要研究死的问题,生和死的问题是每一民族的哲学所必须直面而无法回避的。所谓“人生”既包括“生”的方面,亦涵摄“死”的方面。从客观上讲,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人作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能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而在主观上,人又都企盼能够实现生命价值之永恒,超越死亡,取得真正的不朽。生命事实上的有限暂时和价值的无限永恒这对矛盾,始终贯穿于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不同民族的哲人对死亡超越的方式,因生存环境、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回答。在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中,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语百转向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误百来认识哲学。在世纪之交,认真审视语言哲学的语言观是分析二十世纪语言哲学得与失的关键。本文认为语言哲学的语言转向有两种模式;分析和解释。这两知模式基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观:绝对所指论和相对所指论”。这两种语言观的差别在于对意义和指称的关系的看法。分析哲学的语言观基于绝对所指论,包括人工语言学派(即逻辑实证主义)的绝对指称论和日常语言学派的的绝对意义论,即认为只有确定性所指的符号和命题才有价值,由此产生了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解释学、解构学的语面观基于相对所指论,即默认了不确定性所指的符号和命题在哲学中的价值,因而他们的语了哲学旨趣在于解释语言和哲学乃至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本文最后提到在相对所指论的基础上将分析和解释统一起来的可能性,以便形成一种进取的而不是消解的语百哲学。  相似文献   

6.
故事图式在故事理解中加工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实验利用两种不同回忆方式、两个双情节故事和小五、高一和大二共120名被试,初步研究了故事图式在故事理解中的加工机制。结果表明:(1)故事图式的加工机制主要表现为两级剪辑,特别是二级剪辑;(2)故事图式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处理无关信息;(3)故事图式中与故事语法各类节点相对应的加工单元的力量是不同的,且因年龄而异。  相似文献   

7.
在双语家庭中,如何用两种语言来教育孩子,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地方的父母所面临的一个问题。Ronjat(1913)曾提出过一种“一亲一语”的理论,建议父母与子女交谈时,应该严格地各自使用一种指定的语言,直到孩子在实用中能分辨这两种语言为止。他认  相似文献   

8.
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鹤  丁妮  董奇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2):356-361
行为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对消极情绪的辨别、注意和记忆都有所下降,而对积极情绪并未表现出类似的现象。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在情绪加工过程中边缘系统(尤其杏仁核)的激活强度低于年轻人,但额叶皮层区域的激活却有所增强。研究者对该结果提出了两种假说,一种是功能代偿假说,另一种是策略改变假说。功能代偿假说认为老年人额叶皮层区域的激活增强是为了弥补边缘系统功能的下降,反映了大脑功能的代偿;策略改变假说认为老年人主动使用了不同于年轻人的策略,情绪加工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两组人群大脑活动的差异。未来这方面研究可以从研究层面、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等方面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没有导致(或产生)由物理学所代表的现代自然科学,这一事实本身就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尽管历史上中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促成现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呢?本文打算证明中国的语言,尤其是古代的书写文字是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将通过探讨中国语言和综合思维方式、哲学、科学以及政治的关系,来完成上述证明。 一、中国语言与综合思维方式 文化是思想活动的产物。因此,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不可能不受其思维方式的影响,而思维方式又不可能不受思维外壳─…  相似文献   

10.
沈有鼎(1908-1989)是我国现代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他学贯古今中西,在数理逻辑、中国逻辑史、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诸领域都取得了流芳百世的成果,特别是他发现的几个集合论悻论和语义悸论已被国际逻辑界命名为“沈有鼎悸论”而载入世界逻辑史册。今年是有鼎师诞辰90周年,谨撰此文以表深切的怀念之情。一、“两个公孙龙”假说的由来“两个公孙龙”的假说同“先秦的公孙龙有两个”是两个既有联系而又根本不同的问题。“两个公孙龙”假说是沈有鼎于1978年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在中国学术界提出的科学假说。他根据一些材料提出:“《庄子…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分析到文化批评──当代西方哲学的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略地说,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主潮是语言分析:反对心理学主义以个人意识或“主体性”作为合理认识和行动的基础,而代之以语言的意义和逻辑规则。这是逻辑经验主义和分析哲学的全盛时期。二十世纪后半叶则转向文化批评:反对奋卡儿创始的基础主义认识论和科学主义。主张合理性并不脱离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而独立,以人的言谈(Discourse)和社会实践活动代替命题意义,语言结构和逻辑规则作为理解与批评一切信念、行为和文化的基础。语言分析以探寻命题的一般形式和分析个别命题的确切意义为目标;试图建立“理想语言”,使一词一句…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教会所选定的神学思想建设研讨的具体命题中,有些命题,如信与不信的问题,教会与国家的问题,教会与社会的问题等等,都同如何处理“神圣”与“世俗”的关系这一问题有关。一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史来看,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教方法:一种是间接的传教方法,走上层路线,采取学术传教的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传教方法,走下层路线,采取直接布道的方式。基督新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这两种传教方法对中国信徒传福音的方法、中国信徒理解神圣与世俗、教会与社会、福音与文化的关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处理神圣和世俗的关系问题上,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13.
翻译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即是翻译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和翻译的对等性问题。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由于生活所必须的环境,五官所感觉的信息大致相同,所以即使语言不同,通过翻译是可以完美对等传递的。但是又由于民族语言结构和文化方面的差异。翻译中确实存在着不可译的情况。只有通过其他方式来超越这种障碍,达到基本传递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迈克道威尔的《心与世界》近年来在西方哲学界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我们思维中的经验知识在何种意义上是关于外部世界的 ?对这一问题的传统反应就是图式与所予的二元论 (thedualismofschemeandGiven)。这里的图式乃是指概念图式 ,而所予则是指我们  相似文献   

15.
多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是美国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但是由于他的著作几乎都是以论文形式发表的,因而其成就较难概述。本文将提出研究他的两个最著名命题的一种观点,这两个命题是:在行为理论(theory of action)中有关理由(reason)可以是原因(cause)的论断;和在语言哲学中有关信念和非信念(non-beliefs)之间不存在被称作“使真”(making true)关系的论断。我想表明,这两个命题都有助于描绘,因而也就是证明,一幅物理主义的(或者,如果你愿意的话,一幅“唯物主义”的或“自然主义”的)世界图景。这两个命  相似文献   

16.
问题表征方式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问题表征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重点探讨了抽象表征、原理表征、图式表征等不同表征方式与数学问题解决的关系;最后提出通过选择与转换两种策略来寻求适宜的问题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转换,也涉及到译者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认知过程的映射。翻译原型论有助于进一步阐述翻译的认知过程。作为翻译活动中一种较为特殊和复杂的现象,隐喻翻译的认知过程可以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映射状态,每一种状态都有不同的翻译技巧和质量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殷融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7):1141-1155
语言进化是进化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镜像系统假说、工具制造假说与传授假说从不同角度对手部动作与语言进化间的关系进行了解释, 三种假说都认为人类语言起源于手部动作经验。相关实证研究发现:手语与口语具有一致性特征、语言与手部动作具有共同的神经基础、手势发展可以预测语言发展水平以及手势可以提高工具制造知识的传播效率, 这些研究为三种假说的具体观点提供了实证支持。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关注手势语与口语在进化中的发展关系, 以及人类语言进化与其他认知特征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单称命题观念的可理解性和合法性是当代弗雷格主义语义学与罗素主义语义学争论的焦点问题。在模态结构下,单称命题观念与一系列强有力的基本假设相冲突。普兰廷加等人发展了一个专门针对单称命题的标准论证,试图通过归谬论证来证明单称命题观念是不融贯的。面对之于单称命题理论的这一挑战,一种颇具潜力的应对策略是区分两种真理观念,即命题在"世界里"为真与命题在"世界上"为真的区分。此策略试图表明,承诺单称命题"在世界上为真"并不导致与基本假设相冲突。本文在此专门考察这一策略的可行性。基于真理问题与指称问题的内在联系,即语句指称(真值)是语词指称的函项,我们力图证明,两种真理观念的区分实际上可还原为著名的顽固指称固定性和持续指称固定性的区分。而后一区分可以相当严格地在卡普兰的二维语义学框架下得到说明。此框架的实质基础是指称纳入的概念。文章基于对空名语义学的相关分析,通过借鉴埃文斯的描述性名称构造方式,构造了一种独特的绝对空名。最后,以此为基础,我们试图表明卡普兰框架下的指称"纳入"概念难以贯彻到底,继而,以之为基础来为单称命题观念提供辩护的策略也难以维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打算从表述知与不知的对立这两个命题出发,来谈社会科学的逻辑。命题一:我们知道的东西很多,其中不仅有尚不成熟的智力感兴趣的具体东西,而且首先有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并能使我们得到深刻的理论认识和关于世界的独特认识的东西。命题二:我们的无知是无限的和令人清醒的。是的,这恰恰是自然科学自身领域中不断地使我们的无知大开眼界的(第一个命题所暗示的)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然而,苏格拉底式的关于不知的思想却起了全新的变化。我们每前进一步,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不只发现了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