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陆修静(406-477),字元德,南朝宋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县)人,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代.据史料记载,其母怀胎期间,有一位老姥来到家中语其母日:"生子当为人天师."①"及生之日,踱有重轮,足有双踝,掌有大字,身有斗文也."②少习儒业,博通坟典,旁及象纬.又性好道术,精研玉书.成年后,入山中修炼,专精教法,习断谷之术,隐云梦山中修道.后遍访仙踪,收集道书.曾南诣衡湘九嶷,访魏华存之遗迹,西至峨眉,寻清虚真人王褒之高躅. 相似文献
3.
(一) 生平考略陆修静,字元德,南朝宋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县)人,三国吴丞相陆凯后裔。少宗儒学,笃好文籍,旁究象纬。少已,习断谷,遗弃妻子,专精教法,隐云梦山修道。好方外游,遍访仙踪,广集道书。曾南诣衡湘九嶷,访南真魏华存之遗迹;西至峨嵋,寻清虚真人王褒之高躅。唐吴筠《陆修静碑》说,陆修静“虽身隐弥静,而名逃益彰。江汉之人,虚往实归,莫知纪极。”宋元嘉末(公元453年),陆修静市药京师建业(今南京),文帝素钦其道风,召之于内,讲理说法,不舍晨夜。时太后王氏雅信黄老,执门徒之礼。文帝使左仆射徐湛宣旨留之,陆修静辞去,拂衣南游。大明五年(公元461),慕庐山之胜境,起观于东南瀑布岩下以居之。宋明帝刘或思弘道教,遣使召引陆修静。泰始三年(公元467),诏江州刺史王景宗以礼敦劝,发遣下都。陆修静辞之以疾,频不奉诏。明帝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道教目录学则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南朝刘宋著名道士陆修静因对道教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与成就,从而成为南朝道教的一代宗师,名震朝野,故在道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所著《三洞经书目录》是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道教目录学著作,是书开创的道教典籍以“三洞”分类的分类法,既具划时代意义,又对后世道教目录学产生重大响影。因此,陆修静在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的贡献与历史地位应当加以研究和肯定。作者认为,陆修静对中国道教目录学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完全可与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的刘向、刘歆父子和佛教目录学史上的道安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5.
6.
7.
8.
《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是陆修静专为授度灵宝经箓、法位而创制的科仪,在道教科仪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考察其文本来源,可以发现陆修静创制科仪所遵循的思路与方法——皆有所本、主辅分明、教义为先以及其为编纂科仪文本所做的巨大努力,凡此种种不但使其获得了巨大成功,对后世亦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世界宗教研究》2017,(6)
<正>有关古灵宝经的研究,素来是道教经典研究领域中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学界经过数十年的辛勤耕耘,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中国学者陈国符、吕鹏志、王承文、刘屹、谢世维,日本学者福井康顺、大渊忍尔、小林正美、神塚淑子,美国学者柏夷等均有相关论述发表,提出不少真知灼见。然而,由于古灵宝经研究的复杂性及史料的匮乏,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未有突破性进展,犹有胜意可寻。令人可喜的是,王皓月博士新近推出专著《析经求真:陆修静与灵宝经关系新探》对古灵宝经的相关问题予以重新讨论,提出一系列创见,极大推动了六朝道教史及《灵宝经》研究的进展,堪称是近年来少有的道门文献研究之佳作。该书的内容除了绪论和文末附录外,正文部分共计有四编:第一编《真文赤书》研究;第二编《人鸟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