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尤其在德育已成为21世纪重要前沿课题的情况下,关于未成年人的德育理论获得了迅速发展,呈现出不断繁荣的局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道德教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必须加强出版工作者的道德建设 ,这既是我国图书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由出版工作者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为此 ,应当大力加强对出版工作者的道德教育 ;严格规范出版社的合作出版 ,以出版社为关键环节 ,形成和强化道德建设的约束机制 ;切实实行奖惩政策和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3.
4.
5.
系统地确立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价值取向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人本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公民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为确立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目标、性质、模式、内容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路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主体流质是道德顺从教育,原因有:伦理本位的思想传统;群体本位的教育倾向和道德教育的政治统治功能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的变迁即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当代道德教育人本倾向和生活世界的实践回归,标示着道德选择教育成为了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指向。 相似文献
7.
当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在实践层面都非常关注德育低效的问题。在各种原因的分析中,“知性德育”被认为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而招致诸多批评,人们试图在超越“知性德育”方面做出种种努力,但德育低效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德育解决。事实上,问题不在于德育的批评过程和方法本身,而在于对批评对象的研究和探讨不够深入,即没有对德育对象———道德思维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基本内容以及它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有效研究,或者把道德思维活动同其它思维方式等同起来,而出现了种种误解。黄富峰博士的新著《德育思维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6…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新道德建设应遵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等七个原则,并要注意与人重建的融会及建设的层次性与多元性、原则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道德精神,就是人们敬畏道德、向往道德、享受道德、坚守道德的心理意识,也就是儒家所说的"诚"的精神.培育人们的道德精神是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旨归.当今社会,培育人们的道德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