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干人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干人信仰伊斯兰教。对东干人而言,伊斯兰教已超出单纯信仰的范畴,而是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渗入到东干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其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从伊斯兰教与东干社会、东干伊斯兰经堂教育、东干伊斯兰教派等三方面对东干人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宗教,包容是伊斯兰教教义精神,是伊斯兰教得以发展的前提,也是伊斯兰教进一步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发展的基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百花齐放,各美其美。包容是最重要的美德。一种文化的强大,体现为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伊斯兰教是讲求和平的宗教,而讲求和平的前提正是具有包容性。  相似文献   

3.
经堂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教育制度。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清真寺内的教育,而具有中国私塾教育特色,且充分凸显了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 一、教育模式的"中道"精神。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创办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教育形式,它对于经学人才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培养、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就伊斯兰教而言,本来不应该存在所谓世俗化”的问题,因为伊斯兰教本来就是一个教俗不分、入世性极强的宗教,其经典《古兰经》不仅规定了认主独一、笃信安拉等六大宗教信条,规定了五大功课和有关的宗教礼仪,而且它本身也是确立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的根据,同时,它还是一种社会伦理规范的准则。但是我们所指的伊斯兰教的世俗化,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伊斯兰教的世俗化首先意味着政教分离,宗教从社会政治生活中开始引退,宗教失去其公共性与社会政治职能,信教与否不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纯粹是公民个人的私事;第二,伊斯兰教的…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传人中国。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完善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体系,对中国各民族穆斯林的历史、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本文仅就伊斯兰教常见的教职称谓作一简介。这些称谓,已在穆斯林生活中成为约定俗成的共识,而且一直作为教内人的专门称谓。阿訇“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之一,系波斯语音译,意即“教师”、“学者”等。从明代后期,中国穆斯林开始称教授伊斯兰教经文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伊斯兰教重视人的存在,珍惜人的生命,强调仁爱、宽容,赋予每个人以平等的地位,并鼓励人们通过奋斗追求自己的理想价值,因而在其文化中处处彰显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伊斯兰教的人文精神对于穆斯林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伊斯兰教成为世界宗教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伊斯兰文化是伊斯兰教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相糅合并以伊斯兰教中国化为终结标志的一种特殊文化,其文化载体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这种文化因不同时代、不同地理人文环境及文化载体自身的诸多特性,而呈现出复杂性。这种...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具有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相结合的默契性,与社会制度相融的紧密性,对历史传统的继承性和对伦理道德的规范性等特点。因此,伊斯兰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且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思想体系,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规范着穆斯林的言谈举止,而且主导着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历史的发展经历太多的沧桑与无奈,而伊斯兰教在走过沧桑之后则更具魅力,它已渗入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所以学者们对伊斯兰教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本文只想在前者的启发下,谈谈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学艺术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对伊斯兰教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涉及伊斯兰教的基本结构、伊斯兰教的自我调节、伊斯兰教的政治活力、伊斯兰教对挑战的反应、伊斯兰教的新兴教派、伊斯兰教的社会运动、伊斯兰教在当代的发展以及伊斯兰教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等八个不同方面的问题。对上述所论问题的理论概括,表明作者对伊斯兰教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0.
正伊斯兰教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界人士和广大穆斯林群众,开展宗教活动、保障民族习俗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教育穆斯林群众的重要阵地,也是穆斯林群众展示良好精神风貌的特殊窗口。清真寺寺管会,是一坊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的群众组织。根据国家《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聘任办法》等规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体会,我就如何担负清真寺寺管会职责有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1.
穆斯林的责任意识 ,就是按照伊斯兰教所赋予的标准、要求和目的 ,使之产生一种义务性心理和使命感 ,去主动承担相应的伊斯兰教所规定的某些功课和社会责任。在当代社会中 ,穆斯林具有了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 ,自然会成为推动建立和谐文明社会的力量源泉之一。这也是伊斯兰教的“泰克里夫”要求穆斯林所达到的目的。“泰克里夫”是伊斯兰教法者。那么它的具体内涵和要求是什么?“泰克里夫”属于伊斯兰教法范畴 ,具有法律意义。伊斯兰教法作为世界重要的五大法系之一 ,也和其它法一样有其相通的地方。其实 ,任何法律关系中都有“泰克里夫”(责…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月7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十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2019年6月12日公布)第一条为了维护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资格认定及有关的日常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章程》等有关规定,结合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及我国伊斯兰教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是指取得《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证》,可以主持宗教活动的阿訇、毛拉等。  相似文献   

13.
毛里求斯是印度洋南部一岛国,我国穆斯林并不生疏,可是该国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宗教生活情况却鲜为人知。下边仅作一简要介绍:伊斯兰教的传入和穆斯林生活18世纪30年代,伊斯兰教随着印度海员和劳工的流入而传入毛里求斯。从此伊斯兰教在毛里求斯各地开始传播。1805年,部分索马里的阿拉伯穆斯林来到首都路易港,兴建了第一座命名为艾格萨的清真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古代印度的伊斯兰如何对印度教展开的宗教融和以及伊斯兰的宽容思想做了简单的历史回顾.对于印度伊斯兰来讲,特别是与多神教的印度教徒共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因为这个原因伊斯兰思想追求着多种多样的可能性.结论是,伊斯兰思想具有一种柔软性,在与印度教的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以各种不同方式展开,在不同的时代里印度教思想对伊斯兰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共存,不但在社会、文化上而且在宗教上也是有可能的.这可以说是把印度苏菲的知识运用到了极致,而将伊斯兰的宽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且,历史事实显示出,这种宽容的精神可能将伊斯兰神学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2006年5月12日中国伊斯兰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2006年8月7日公布第一条为了规范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聘任和管理,保障正常的伊斯兰教教务活动,维护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和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及传统,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12日中国伊斯兰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2006年8月7日公布)第一条为了规范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聘任和管理,保障正常的伊斯兰教教务活动,维护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和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及传统,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主要教职人员是指在依法登记的清真寺或者其他固定伊斯兰教活动处所主持教务活动的阿訇、伊玛目、海推布等。第三条担任主要教职的人员实行聘任制,聘任对象为按照《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认定的教职人员,聘任工作由伊斯兰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委员会负责。…  相似文献   

17.
<正>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伊斯兰教倡导的美德。伊斯兰教认为,浪费不仅是可耻的行为,也是一种有罪的行为。《古兰经》有大量经文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挥霍浪费,谴责穷奢极欲。《古兰经》崇俭戒奢的概念不仅涉及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也涵盖宗教功修等精神方面,主张凡事有度,谨守中道。研究伊斯兰教的崇俭戒奢理念,对引导伊斯兰教界勤俭节约,端正教风,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维护伊斯兰教义学基本思想为使命的艾什尔里派和马图里迪派在伊斯兰教教义学派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两派所倡导的教义学思想曾一度成为伊斯兰教的主流思想。两派根据伊斯兰教的精神性、灵活性,建构起了一个旨在论证和阐述伊斯兰教教义的学科体系,为多元的伊斯兰社会奠定了和谐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以深化对两派思想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12日中国伊斯兰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2006年8月7日公布)第一条为了保障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资格认定及有关的日常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和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及传统,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是指按照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及传统,可以主持宗教活动的阿訇、毛拉等。第三条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二)信仰虔诚,遵行教义教规,品行端正,具有…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是一个崇尚美德、提倡文明、重视道德修养、两世并重的宗教。历经1400年的发展,伊斯兰教已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特殊的较为固定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主要来源于伊斯兰教的一些具体规定,也有一部分是在发展过程中,受信教各民族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些传统美德,对穆斯林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一、爱好和平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和最高理想。“伊斯兰”,即“顺从”、“和平”之意,“穆斯林”就是“顺从者”、“和平者”。穆斯林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反对扩张、反对恃强凌弱。在穆斯林的生活之中,最为普遍的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