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象学是本世纪对西方心理学发展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潮之一。在创立之初,胡塞尔曾从哲学心理学角度批判过冯特的经验心理学。这一批判为格式塔心理学及后来的知觉研究澄清了方法论基础;四十年代,现象学开始流传于美国,五十年代末构成了人本心理学的方法论。六十年代后、现象学的心理学有了极大发展。一九六三年,在美国的Rtce大学以“行为主义和现象学:现代心理学两大对比基础”为题召开研讨会;一九七○  相似文献   

2.
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文章主要阐述了三代实证主义对构造心理学、激进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实证主义方法论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是在心理学研究中起主要指导作用的方法论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从社会学角度对“法轮功”的内容予以批判和揭露的文章很多,但从心理学角度对“法轮功”这一邪教现象予以分析和批判的研究并不多。本文由“法轮功”的亲身经历者从独特的心理学内省技术的独特视角对“法轮功”的“向内找”予以分析,揭露了李洪志是如何利用心理技术以修身养性之名来行精神控制之实。  相似文献   

4.
关于心理与活动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研究,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进行着激烈的争辩,有时,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分成各种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派别。内省心理学只研究人们内部的主观世界,认为只有意识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此相对立,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相似文献   

5.
行为主义的演变与新的新行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2):21-26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支配实验心理学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而认知心理学正在崛起,并日趋强大。实验心理学内部出现了一股“回归”到以往的意识心理学的趋向。传统上被行为主义拒绝的心理学概念,诸如意识、思维、表象等,再次成为心理学的合法对象。这种变化如此之在,以致于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有某些证据表明,心理学正在经历着某种类型的‘革命’……”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部分新行为主义者既不愿意重蹈传统行为主义的复辙,又不愿把自己纳入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而是试图在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之间取一条折中道路,从而导致了新的新行为主义(neo—ncobehaviorism)。  相似文献   

6.
荆其誠 《心理学报》1965,10(4):91-104
华生(J. B. Watson,1878—1958)在1913年发表一篇文章,名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这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篇檄文。行为主义者自称是心理学的革命派,把心理学从宗教迷信之中拯救出来,使之成为一门严格的自然科学。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而非研究意识和经验的科学,同时主张心理学必须走生物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维特斯根坦关于思维的评论在他的心理哲学著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尽管他一般都不点名指出反对的对象,字里行间却常常透露出对内省主义、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影射.这使我们看到:即使维特根斯坦在心理学的领域没有广读博览,他对当代思维心理学辩论中的主要立场还是很清楚的.因此他引导我们讨论心理学的基本教条.  相似文献   

8.
心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的一个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与实践的关系,对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的内省意识心理学,把心理看成一种特殊的、自我封闭的内部过程,脱离开实践孤立地研究心理。行为主义心理学则排除心理而孤立地研究行为。他们都不知道心理  相似文献   

9.
心灵哲学(1950──1990):回顾与展望(五)徐向东五、总结及其他最近40年来的心灵哲学的发展始于对行为主义的反动,这是与那个时期哲学上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全面批判这种思潮相联系的,因为行为主义本来就是逻辑实证主义在心理学中的反映。对行为主义的批判也与当时的科学背景有关,那就是对心理现象的内部过程开始重视,结果便是认知主义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可是,对心理有机体的内部状态的关注带来了精神状态的本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一般的心一身问题)的一系列尝试便是种种形式的同一性理论的产生。可以说,对同一性理论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的探讨,几乎占据了自60年代至今的心灵哲学论坛。这些问题诸如对同一性理论的现象性质异议、"伴随发生"的概念,以及事件的同一性和个体化的条件,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的结果,就是当今对精神因果关系的讨论,于是心灵哲学的问题处于一个更广泛的哲学背景中。对严格同一性论点的批判反思的结果便是产生了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最近30年来心灵哲学的另一个主要思潮。它不仅被看作是一个关于精神状态的本质的理论,而且它的其他变种被看作是关于精神过程的本质的理论。当然这些变种的产生与计算机类比和复杂系统的等级结构组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李退溪对王阳明的批判,是朝鲜阳明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从心灵哲学看,王阳明与 李退溪的观点分别代表了对行为主义的反对与辩护。按照王阳明,孝行不必然伴以孝心,他 把那种有孝行而无孝心者称为“扮戏子”;按照李退溪,孝行必然伴以孝心,无法想象一个 人有孝心却无孝行,或有孝行却无孝心。王阳明的论证对行为主义构不成威胁,并且他本 人最后也倒向了行为主义。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与内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德灿 《心理学报》1986,19(3):3-10
本文围绕内省这一心理学基本问题,结合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论述了对内省的早期争论、古典内省、现代心理学主要学派和我国心理学界对内省所持的态度,总结了内省的历史功绩,肯定了内省的可用性和积极意义,也指出了内省的困难及其克服途径。论文最后的结语主张正确对待内省,加强对内省的研究,以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表象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本来应该是哲学、心理学和其它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但是,长期以来它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心理学方面来说,究其原因。既与心理学在研究对象问题上所发生的重大转折性变化有关,也与表象本身的特殊性有关。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出现以前,一般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是只有本人才能体验得到、觉察得到的内部心理过程,而人们又认为表象只是微弱的、不清楚的知觉,不承认有独立的表象存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以后,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  相似文献   

13.
国外本土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首先指出本土心理学产生的思想基础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多元文化的理念,其直接的推动力是来自于心理学内部对严格的行为主义的局限的批判和对具有文化契合性的心理学的倡导以及心理学应用方面的需要;其次,阐明了本土心理学与心理学本土化涵义上的区别和本土心理学4种主要研究模式;最后,对本土心理学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和内省有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内省有各种各样的,不宜不加区别地赞成或反对内省。一直受到批评的只是古典内省,而这种内省在铁钦纳1927年逝世以后,在实验室中已经无人使用。现在还经常使用的内省,如被试对刺激的评价或判断等,包括激进的行为主义者在内,从来没人反对过,并且已成为心理实验的惯例。作者认为被试只能报告他心理过程的结果,要求他报告出心理过程本身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如果在赞成和反对哪种内省方面没有重大分歧,可否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对其它枝节问题先放一放,等到新的事实累积多些时,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沈德灿 《心理学报》1980,13(2):52-57
古典内省专指冯特、铁钦纳心理学的内省方法,它在构造派心理学体系里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心理学学科发展的观点评论冯特的古典内省,尝试作些具体分析,通过总结西方心理学的历史经验,正确对待内省方法,将会有助于我国心理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笛卡尔的身心交感论开始,探讨了松果体在身心交互中的重要地位,并分心理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三个阶段,描述了心理学回答"心灵如何被感知"的两条途径:心灵内省与行为反映。最后,文章特别描述了新近发现的镜像神经元,认为它可能是当代心理学体系内的"笛卡尔式松果体",是沟通身体活动与心理状态、自我与他人心理状态的桥梁。未来,镜像神经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可能与松果体在笛卡尔体系内的地位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17.
申继亮   《心理科学进展》1988,6(1):9-253
五十年代以前,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主义在西方心理学,特别在美国心理学中占压倒的优势,但五十年代后,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行为主义的衰落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认知心理学包括结构主义心理学、心理主义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认知心理学即指信息加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产生初期,认知心理学家们用信息加工研究取代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并强调信息加工的过程,用简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后现代哲学的逻辑起点,阐述了后现代哲学的基本主张和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构建。根据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在哲学上的逻辑悖论,得出结论:后现代主义不可能发起和领导反对科学主义心理学主流地位的科学革命,也不可能将心理学统一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范式;后现代主义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功用是提供最彻底的批判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从学科本体对心理学做重新审视。在方法论上,把意识和物质等同犯了“范畴错误”; 在科学性上,心理学不该用证实主义而应用证伪主义的标准,且心理学难以成为自然科学意义的科学却有望成为胡塞尔“严格意义的科学”; 在认识论上,主客二分研究范式具有“‘主-客-间'双重障碍”。天人合一范式可解决双重障碍,并以直观内省体察普遍性定理。故汲取中国哲学中的观物取象法、虚壹而静原则、中国式内省并结合西方现象学提出天人合一研究范式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由于有些论者简单地把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归结于黑格尔主义以及西方形式主义本体论哲学美学,因此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思想渊源.事实上,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根源:一是德国哲学传统的辩证批判精神,尤其是德国近现代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批判精神,形成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基础;二是卢卡奇关于资本主义物化理论及他对商品拜物教的哲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对资本主义非人道性的深刻批判,奠定了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三是该学派批判吸收了西方近现代形式本体论哲学美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形成了其审美形式理论的现代美学心理学与西方现代文艺形式创作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