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阿申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的主要流派》一书(1960年出版)共分八章,这里略去了1.导言;2.为垄断资本服务的资产阶级社会学;8.结论。其它各节也有所删节。所译出的部分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的主要流派,作了一定的分析批判,同时也暴露出作者本人的某些修正主义观点。作者认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所从之出发的哲学观点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具体说来就是实证主义哲学的不可知论、存在主义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哲学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人格主义哲学的多元论。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主要流派:一、自然主义学派,其中包括:生物决定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种族主义、新马尔萨斯主义。二、心理社会学,其中谈到这一派的原子论、实在论、模仿论;着重分析了两个主要流派——行为主义和弗洛依德主义(或新弗洛依德主义)。三、技术治理论,技术决定论;指出两种倾向:一是对生产力增长感到恐惧,一是把技术当成偶像去崇拜。特别谈到技术治理论、管理人员革命论、原子社会学等三个流派;四、经验社会学、微观社会学、人的关系的社会学。作者认为,力图逃避对社会生活现象作理论分析、回避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从事一些具体的琐碎的社会学研究,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学危机的一种表现。而现在他们为了对抗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企图重新建立这样或那样的社会生活的唯心主义图式。最后作者指出,真正的出路在于站到无产阶级立场上,把对社会生活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认识同社会生活个别方面的具体研究结合起来,而这就是真正的社会学——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社会学会议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代表和资产阶级社会学代表之间展开的思想理论斗争的一个最为尖锐方面,就是讨论“社会学理论的性质及其问题”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一次全会上以及在下面四个工作组:“马克思主义”组、“历史方法与比较方法”组、“职能主义”组、“理论的模型与形成”组里都进行了讨论。本文作者在会议的全会上作了《论苏联社会学研究的某些理论原则、问题与方法》的报告。在“马克思主义”小组里Ф.В.康斯坦丁诺夫作了《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的报告。在我们所作的、并为全会所讨论的报告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某些原则性的  相似文献   

3.
在章罗联盟中,以费孝通为首的一批右派知识分子,为了执行他们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公开叫嚣要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因此,费孝通约集了陈达、吴景超、李景汉等人,成立了“社会学工作委员会”,并且计划着要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高等学校成立“社会学系”。他们妄想以中央民族学院、人民大学和劳动干部学校作为他们活动的基地。他们还计划着搜罗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学界同人”,成立“中国社会学会”,扩大他们的队伍。费孝通等这一切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活动,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阴谋,其目的是企图用腐朽的反动的资产阶级社会学来反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步夺取学术思想界的领导权,第二步夺取全国的领导权,来实现章罗联盟的反动的政治纲领,使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费孝通等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政治阴谋,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几次座谈会上,已由许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根据许多无可争辩的事实,尽情地予以揭露和批判,我这篇文章,主要地是检查费孝通的资产阶级社会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它是不是科学?它为什么阶级服务?它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有什么危害性? 在以前,我不曾看过费孝通所写的社会学著作,最近看到他把资产阶级社会学夸张比历史唯物主义还要高明,我这才搜集他在解放前后所写的几本主要著作,如“乡土中国”、“乡土重建”、“重访江村”和几篇论文以及报端所揭载的关于他的某些著作摘要等,拿来研究了一番。我所得的结论是:费孝通的社会学是另一种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流派,是中国的一种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费孝通的这种资产阶级社会学虽然带有中国味,但它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在根本上是相同的,并且还继承了它的先裴的衣钵。因此,在批判费孝通的社会学之前,有追溯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源流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4,(5):11-19
布洛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主要议题有:马克思主义讨论四立场论、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不适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概念缺失论、国家社会主义批判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边界主题论、"想象的真实乌托邦"论等。这种理论表面上援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原理观点,但在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两个完全不相等同的范畴。从对马克思主义立场、内容、形态,从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区别与联系,从国家社会主义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从乌托邦与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看,这种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学做出了并不很令人信服的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域内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可以成为对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回应。  相似文献   

5.
孙本文先生在他的自我批判的文章中,表示了要清除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进行自我改造的愿望,这种要求进步的表现是值得我们欢迎的。他选择了“社会学原理”作为自我批判的重点,也是恰当的。大家知道,这本书是孙本文先生的资产阶级社会学思想表现得最系统和最全面的一部著作,它从1935年初版起,到全国解放止,重版达十一次之多,并且还被国民党教育部规定为“部定大学用书”,受到了反动统治的重视和支持,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但是,孙本文先生的自我批判,不论是对于这本书的基本估计,对于它的基本内容的批判,对于它的反动影响的认识等方面,部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首先,在他的文章中,完全没有反映出“社会学原理”是一本被反动派十分重视而又流传极广具有鲜明政治目的的“教科书”,它给予人们的印象好像这本书至多不过是一本普通的资产阶级学术著作而已。其次,他的文章虽然充满了许多原则的结  相似文献   

6.
关于资产阶极社会学,是香花还是毒草,我在“必须彻底批判资产阶级社会学”一文中是这样说的:“一般说来,资产阶级社会学从来就不是香花,而特殊说来,资产阶级社会学在中国又始终是毒草。”关于这一方面的理由,我不准备再重复。我只准备谈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上述文章中所曾经提到过的费孝通在2月20日文汇报所发表的“关于社会学,说几句话”那篇文章,为什么它不仅是右派分子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纲领性的文件,而且还是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的理论基础。应该指出,那篇文章费孝通是  相似文献   

7.
帕森斯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杰出代表,其结构功能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于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在美国社会学界独占鳌头。但在国内宗教社会学理论介绍中,对帕森斯的宗教理论讨论并不是很多,本文愿作此尝试。  相似文献   

8.
鲁宝 《世界哲学》2023,(1):35-47
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在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批判理论中一直以来是备受重视的研究热点。阿尔都塞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诊断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隐秘机制,他将资产阶级统治归属于无意识的表现性结构问题,这种表现依托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质询”与“物质铭刻”机制。列斐伏尔进一步将阿尔都塞阐释的机制明确转换为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实践的具体再生产问题,通过“空间生产问题式”对抽象空间霸权给予总体性解蔽。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的论题都受到了拉康主义观点,即镜像主体与家庭关系的分裂式再生产的强烈影响。“镜像”“机器”与“空间”便成为拉康、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通过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判与现代性空间批判揭示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三个关键隐喻。他们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分析视域,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实践的科学话语。反思三位哲学家在该问题上的贡献与局限对深入理解马克思生产关系再生产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美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们在1955年渡过了两个纪念日:即美国第一个社会学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日和第一个美国社会学杂志创刊六十周年纪念日。今天,美国有十一个社会学学会和八个大的社会学杂志。这个数字首先表明美国资产阶级在最近几十年里为它的“社会学阵线”底巩固曾予以很大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资产阶级社会学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输入到中国来的。中国的所谓社会学家无非是抄袭和复述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家的议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导言”一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在“国闻报”上发表。以后他译完了这本书,在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出版。当时他把社会学译做“群学”,书名称为“群学肄言”。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就在这时开始传入中国。斯宾塞(1820—1903)和比他略早的孔德(1798—1857)被认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创始人。他们之所以取得这种地位,不仅是因为他们开始使用社会学这个名称,而且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生活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的时期,他们所提出的社会学学说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出身于剥削阶级的家庭,长期受封建教育和资产阶级教育,又长期从事于资产级阶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解放以前,我对于这门学问的阶级本质是没有正确的认识的。解放以后,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认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认识到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反科学性和反动性。自整风运动开展以来,经过反右斗争和双反运动,深切认识到学术思想战綫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严重性,不徹底清除资产阶级社会科学思想的残余,就不可能巩固地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社会科学。大立必先大破,兴无必先灭资。因此,我除近年已发表的关于资产阶级社会学的一般批评外,对于我过去所著“社会学原理”一书再作一次具体的分析批判,以认识这书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本质,从而巩固自我思想改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实质许多资产阶级理论家,特别是在前几十年,曾经否定而且现在还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性质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的人道主义的性质。必须强调指出,他们中大多数人这样评价马克思主义是根据教条主义(特别是斯大林主义)对马克思学说的解释和根据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僚主义-国家主义的实践。但是,正如我们在探讨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所强调指出的,相当多的现代资产阶级思想家  相似文献   

13.
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价值问题,早在30年代批判当时绝对主义天皇制意识形态和封建的、资产阶级道德的脉络中,从与道德的阶级性、社会性的联系中就有零散论述。战后初期(40年代末期),围绕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理智论倾向和“无视人的问题”,展开了“主体性争论”。其中,在关于“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主体性中历史的社会的认识与自我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在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社会学的主要流派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在这个领域内,科学研究的水平提高了,它所发生的积极作用也增长了。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著的《现代客观唯心主义》一书,也是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在这本书中分析了新黑格尔主义、现象学、新实在论和批判了实在论、美国和法国的人格主义以及现代的托马斯主义。作者们还考察了胡塞尔、哈特曼、怀特海和桑塔亚那的哲学学说,揭露了他们与最新的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联系。这本论文集是以Г.А.库尔沙诺夫和Н.С.尤利娜的导论开始的。在这篇导论中分析了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危机,揭露了现代客观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和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是根本对立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人性呢?长期以来流行的观点是:在阶级社会中,人只存在不同阶级的阶级性,根本不存在共同的人性。我认为这种看法,大有可商榷之处。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未完全否定人的共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和资产阶级人性论、资产  相似文献   

16.
何怀远 《哲学动态》2006,23(1):27-33
马克思给予物质生产以历史基础地位,却对生产主义予以严厉的批判。这一理论取向为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也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各种新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显性话语,因而成为我们判断一个学派与马克思主义有无学脉关系的根本论题之一。生产主义批判,包括“生产主义社会”批判和“生产主义”意识形态批判两个方面。生产主义社会批判又经过了狭义生产主义批判和广义生产主义批判两个阶段。一狭义生产主义批判“生产主义社会”批判首先是对“生产—消费社会”型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批判。在这种体制中,生产是社会的支配原则,在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浙江日报》、《北京日报》、《破与立》杂志等报刊相继发表文章,批判“四人帮”及其“理论”追随者编造和大肆宣扬的所谓资产阶级发展“三阶段论”的反动理论。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反共主义文章。作者用反动资产阶级哲学家惯用的手法,任意曲解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进行无耻的诽谤和攻击。作者根本否认予盾、对立的客观存在,认为黑与白、冷与热、软与硬等等只是“理智抽象活动的结果,其中没有哪一种能叫做对立面”。他诽谤说: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把来自主观经验而非来自自然界的范畴加以实体化了”,“陷落到把词当作实体这种古老谬误里去了”,于是这不仅“倒退到中世纪的唯实论”,而且“倒退到柏拉图主义上去了”。  相似文献   

19.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代表。美帝国主义的实用主义,虽有皮尔士、詹姆士等人首倡和阐发于前,但只是在杜威的工具主义形式下才获得其完整的理论表现,为此,资产阶级哲学家把他称做“实用主义神圣家族中的家长”。杜威在数十年的反动理论活动中,写了三十多本书和八百多篇论支,长时期来一直以“科学”、“自由”、“民主”等滥调来掩饰实用主义的反动本质和宣扬其反动观点,因此,他的关于人性、人道主义、自由、平等和博爱方面的言论也特别多。现在将我们收集到的有关材料,分成四部分辑译如后。  相似文献   

20.
苏联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最近制定了1959年——1965年科学研究工作规划。在这段时期内,将在下列五个方面写出59部著作,其中专著57部,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9部,论文集13部。在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和修正主义方面,将写出11部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有:“现代修正主义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批判”,“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修正主义的斗争”,“新实证主义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