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的深沉底蕴,是一个民族、国家与社会的“根与魂”,是其民族成员、国家公民、社会群体的认同标志。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义之一,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本文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互动过程,借鉴新近研究成果,旨在阐发“以儒诠经”与“伊儒会通”留下的重要历史启迪,即“以儒诠经”实则深含“融入中华文化主流的文化自觉意识”,“伊儒会通”则能“奠定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2.
“伊儒会通”(或回儒会通),是指伊斯兰教与儒教(家)的交流、沟通与融合等。伊儒会通涉及的范围较宽泛:包括哲学、修养论和习俗等诸领域,而研究自然也随之而有伊儒哲学会通、伊儒修养论会通等等。总之,此类跨宗教或跨文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领域,许多学者在此领域辛勤地耕耘着。翻开季芳桐教授撰写的《伊儒会通研究》发现,内容分伊斯兰教篇与儒家篇,前者是从伊斯兰教角度探讨宗教会通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文化呈现着大综合的趋势。而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虽以其超世的信仰为核心,但其关涉社会生活的优良伦理道德文化同人类一切优良的文化都有着相通之处。这种优良的伦理道德文化,在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和道德价值体系相适应、相协调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历久不衰,影响深远,普遍的社会现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时常是伴随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和发展并受到制约的。同时,它也对各自相应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各个领域发生影响。宗教信仰德,不但影响教徒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还规范教徒的社会行为:宗教仪式则维护了宗教活动的基本规范、价值和宗教感情。佛教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基督教提出“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等等,藉此陶冶教徒的人格,同时也主导着教徒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5.
略论回族伦理道德的优良传统陈晓虎回族是我国十个穆斯林少数民族之一,回族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子系统,回族的伦理道德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伦理道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它既有其特性,又有其共性。今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 魏晋之际的“名理学”即辩名析理之学,是由汉代社会政治伦理思想演化而来的,也是魏晋清谈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名分之理”,建伦常,设百官,是谓“名分”。也就是说,人君臣民各有其固定的职位。其中虽然包括有伦常的意义,但主要是就政治理论方面而言的。一是指“名目之理”,识察人物,量才以彰其用,是谓“名目”。这是就讨论人物才性而言,主要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来说的。两个方面的含义既相联系亦可有所区别。魏晋之际把才性之辩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了出来,不是偶然的,它标志了由汉代经学和伦理思想向魏晋玄学和伦理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正>伊儒会通是伊斯兰教中国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我国学界在伊儒会通研究方面成果颇丰,进一步了解西方学者伊儒会通研究及其逻辑,寻求共同话题,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对构建我国伊斯兰教研究在国际学界的话语权,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爱,是因为生活需要爱。物质文明进步离不开爱,精神文明建设更应以爱为基石。各种法律是基于人性之恶的假定而建立起来的,其功能是“教人不得为非”,因此,法律对社会生活所进行的调节是消极的。各种伦理道德则旨在“教人应当为善”,其中的主要内容便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因此,伦理道德对社会生活的调节是积极的。在教人扬善去恶方面,儒学之仁和基督之爱堪称典范。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其伦理道德对中华各民族产生深厚的影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明末清初,天主教传入中国,十九世纪中叶基督教新教也随着中…  相似文献   

9.
净化宗教     
若干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人性、女性、母性与神性》,我把这“四个性”放在一起,无非是要指出来,按照我们基督教的信仰,这“四个性”不是互相对抗的、互相矛盾的,而是相通的。我感觉到在我们的人性里面有很多的真,有很多的善,有很多的美,也有很多的爱,我们基督教的信仰不应当否定人性,也不应当否定女性、母性。像我们中国从古代传下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觉得这是中国历代所传下来的最美好的、最精彩的内容,因为每个人都努力让自己变成个好的人,这个是很自然的天性。而“法轮功”不…  相似文献   

10.
<正>伊斯兰教自唐初传入中国,到了明代,中国穆斯林从语言、服饰、宗教建筑等方面开启中国化进程,其文化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变迁的历史积淀发展到明清两代,遂出现“经堂教育”和“伊儒会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清真女寺”这一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独特现象,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我国伊斯兰文化的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关于市场经济基础上制度性伦理道德秩序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道德建设问题,是当代中国最为重大的社会生活问题之一。本文力图从制度性伦理道德这一范畴入手,探究市场经济基础上伦理道德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建设过程中所应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从道德实践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大致地划分为两个层面,即制度性的道德体系和日常生活的道德体系。所谓制度性的道德体系,是指存在于社会基本结构和通行为社会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中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制度性道德体系由来已久,如盘子所言的行“仁政”,这“仁政”便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体系的核心,但…  相似文献   

12.
孙天人 《天风》2006,(1):29-29
“传统”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和文化内涵的道德、礼仪、风俗、文艺等等。这对中国基督徒来说,又有“社会传统”与“教会传统”之分,而对“社会传统”,当代的基督徒应如何看待?对此,按面临的现实,应讨论的集中起来似乎是三个具体内容:一、“伦理道德”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以儒家的仁、义、礼、信,孝等为核心。据近来有媒体对几所高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从中知道了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分量,透露出他们对儒家的道德价值观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也没有一个认为是“过时东西”。对此,我们也不难知道,这与圣经和基督教全部教义在道德层面上的教训是一脉相承的。如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以社会人生为根底的《聊斋志异》,有相当多的描写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作品都涉及了伦理道德的问题。 从爱情和婚姻方面看,《聊斋志异》的确没有象以在小说有更多的陈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因为蒲松龄创作小说时,产生于市民阶层中的新的思想如重“人欲”而轻“天理”的思想,正逐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08,(22):48-48
资本逐利的本性是一柄双刃利剑。一方面,它增加了全世界的财富,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它所刺激出来的、无限膨胀的赚钱欲望对自然界、社会和人心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制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法律,另外一种就是伦理道德的内在制约。新教徒倡导的“神圣天职”观,引导他们尽力赚取钱财,不是为了个人的挥霍,而是为了荣耀上帝。中国人的生育文化、仁爱观念也是制约商业欺诈的重要伦理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5.
指数研究起源于经济学领域,这一研究逐渐延展至社会、文化领域,现在我们正进入人文指数的积极探索与建构的时代。伦理道德发展指数研究区别于道德心理学与道德社会学,以一种哲学伦理学视角,将自下而上原子式的伦理道德科学量化研究与自上而下实体式的伦理道德哲学研究相结合。在哲学本体论上提出道德偶然性世界观,为伦理道德量化研究提供形而上的理论论证,道德偶然性世界观是一种“偶然—必然”逻辑,不同于在“必然中克服偶然”的“必然—偶然”逻辑,它强调在“偶然中建构必然”,从而为伦理道德量化提供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在伦理道德理解上,着力于发现世界听得懂、中国老百姓明白的共通式的伦理道德理解结构,从而为伦理道德发展指数提供更为大众化、时代化、可普遍化的理解范式。在具体伦理道德指数建构方面,提出“五维三态十要素”的当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以“个体—家庭—社会—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德主体与伦理共体为一级指标,以伦理道德的“实然、本然、应然”三态为二级指标,每个维度考察具有普适性、共通性、时代性的具体的伦理道德“十要素”。  相似文献   

16.
胡凯明 《天风》2004,(4):26-27
“向善与诚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应的道德理念,其意义是比较广泛的。基督教圣经称为“良善与信实”,其道理是相通的,那么何为“向善”又何为“诚信”。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伦理道德与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 ,一些论著对伦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问题作了诸多积极的探讨 ,《哲学动态》还开展了这方面的讨论和争鸣。笔者认为 ,这种探讨和争鸣实际上开辟了中国伦理学和道德实践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值得重视 ,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为此 ,笔者在这里不揣浅陋发表几点看法。一伦理与道德相通却不相同 ,伦理与智慧的关系和道德与智慧的关系并不是同一种意义上的关系。因此 ,讨论伦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 ,首先需要对伦理与道德这两个不同概念作出区分。在学理上 ,中国伦理学界很多人长期将伦理与道德看成是同一种含义的范畴 ,以为“伦理…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建国后编审出版的辞书和字典,对“孝”的注释多是片面的。如1975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对“孝”的注释是;“①儒家宣扬的反动说教,指对父母无条件地顺从。②旧指居丧的事。③丧服:戴~。”直到198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重排本《新华字典》,对“孝”才公正地注释为:“旧指对父母无条件地顺从,现指尊敬、奉养父母。”而1987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第10次印刷的《新华词典》,对“孝”的注释仍是:“①封建伦理道德之一,指尽心奉养父母并无条件服从;②旧指居丧的事,又指丧服。”所以,人们往在“谈孝变色”,以免招致“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甚至“宣传反动说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伦理学会1989年年会于去年12月13日——15日在太原举行。会议有两个议题,一是进行学术交流,中心议题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二是研究学会今后工作。 与会同志围绕“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这个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所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对几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和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所蕴含的道德风尚和精神品质有很多相似或相通之处,而且,某些方面还可以起到有益的互补作用。如两者皆讲团结,强调整体观念便是一例。讲团结,强调整体观念,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始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