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起宋代佛教,不能不提起永明延寿大师。他那鲜明的兼容、调合思想,曾经为沉闷的佛教界重开新风。他以心为体,以心统禅,调合禅、教、净和性相之学,为宋以后禅教一致、禅净双修、性相融合的佛教大趋势做了系统的准备。延寿“折三宗之异议”于其心宗之“一源”,以“万法唯心”为命题,由是得出“一心具万行,一心兼事理”的结论。他在心本体上的心性论学说,以整合禅教、禅净、性相和显密为目的,由是以心性说贯通整个佛教乃至其它外家之学。而正是这种心理化倾向,开创了宋以后三教融合的学术趋势。  相似文献   

2.
佛家谓“世事无常,转眼即空;生死不远,旋踵即至。”其着眼者,无非谓一切存在刹那刹那变化,欲求一眨眼的停留都不可能,只有愚痴之辈才会苦苦巴望,要想保持永远的荣华富贵、永恒的年轻美貌、不逝的文治武功、不变的福禄寿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任何人如果不能真正渗透这个朴素的真理,就会永远生活在困惑与怨艾当中,总是与烦恼痛苦为伍,总是被焦虑与失落追随,总为恐惧或忧愁的阴影笼罩。人生的存在带有无始以来的缺憾,业力如山,任何外力,无法抗拒。为明日计,只有即时修善,当下做起。古德千言万语,苦口婆心,无非就是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止恶扬善之功,莫大于归心净土,称诵弥陀。此期我们有意选登了永明延寿大师的《劝世念佛歌》。延寿禅师,临安府余杭(今杭州)人。初参雪峰法嗣翠岩令参;后嗣天台德韶之法,为禅家法眼宗三祖。广顺二年(952)入雪窦山资圣寺。后因吴越忠懿王之请住灵隐寺,旋移永明寺。时人尊为慈氏(弥勒)下生。谥号‘智觉禅师’。高丽王敬慕其德望学识,遣其国僧人来华习学。法眼宗以后因得弘扬于高丽,成为彼国禅净解脱之门。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一代仙学大师陈撄宁的研究有失公允。近代以来,由于列强入侵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中华文化经受了剧烈的文化阵痛,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应该说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传统文化都顺时而化,站在"卫道"的立场上,开始对其传统文化进行革故鼎新的现代转型工作,出现了"新儒学"、"新佛学""新道学",作为道教界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和理论大师,陈撄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容低估,从三教文化现代转型的视野来审察,他与一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和新佛学大师太虚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于诸多方面都有着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为纪念一代高僧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3月19日上午,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和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共同举行《太虚大师全集》编修研讨会暨项目启动仪式。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部长张灿民,市民宗局局长黄娇灵,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闽南佛学院院长、南普陀寺  相似文献   

5.
保罗·高更作为后印象主义大师,他的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为了寻得艺术的真谛,他勇敢地脱离文明社会,而到塔希提岛的土著居民中去生活,追求至纯至美的艺术境界,这样的献身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太虚大师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佛教教育家,在民国佛教复兴运动中致力于佛教教育的改革,其佛教教育的教材观表达出一代大师的独到见解。本文从太虚大师佛教教育的教材观入手,详述他对改革佛教教育及新编佛教教材的思想,从一个侧面反观其教育主张和理念,这些对当今佛教的僧伽教育仍然有着借鉴意义。太虚大师编纂的佛教教材正知正见,充满了佛教对人生与社会的关怀,深受僧俗欢迎,且影响广泛深远。解读太虚大师佛教教育的教材观,有助于更深层次理解太虚大师的佛教思想和对佛教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庞国婉 《法音》2000,(2):31-31
本刊讯1月19日,重庆佛教协会举办太虚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纪念会由原汉藏教理院学生惟贤、大果、竺霞法师发起;重庆周边的汉院学生赶来参加,重庆市委统战部徐登全副部长到会祝贺。太虚大师乃近代高僧,是提倡佛教革新的导师,毕生坚持整顿僧制,弘扬佛教文化真理,净化人生,创办僧教育,培养大量人材,弘扬人生佛教。革命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赞扬大师"平易近人,思想通泰"。海内外佛教徒均崇敬他,奉为一代佛教领袖。由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为当令广大佛教徒普遍认同,并得到实践和发扬。惟贤法师宣读了《太虚大师与人生…  相似文献   

8.
徐渭和凡高这两位分别在东西方绘画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大师,以他们惊世骇俗的人生遭遇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以他们随心所欲、个性张扬的艺术作品震撼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们继承传统又大胆反叛,最终殊途同归,把各自的思想、情感乃至生命泼洒在画面上,这些"至情"之作让观者与之共鸣。他们以生命为艺术的创作态度,为后人顶礼膜拜,同时更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重庆佛教在我国西南佛教历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近现代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上,重庆佛教界始终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抗战时期在太虚大师等一代高僧大德的感召  相似文献   

10.
杜钢 《法音》2010,(4):26-31
<正>今年是印光大师圆寂七十周年,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一代祖师,印光大师不仅自己一生严于克己修身,积功累德,勤谨修学净土法门,同时,他也谆谆教导其弟子们必须要踏实做人,过好世俗生活,敦尽人伦之道,成就完满人格,并在此基础上认真修学净土法门,以求解脱,证得涅槃。可  相似文献   

11.
鉴真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佛教文化的伟大传播者。为了弘扬鉴真“经国为民、舍生忘死、百折不回”的精神,今年11月1日至3日,鉴真大师的故乡——江苏省扬州市隆重举办了鉴真东渡成功1250周年纪念大会、鉴真佛学院奠基仪式、《鉴真》专题纪录片首播式和有关图片展、书画展、学术研讨会、纪念法会等多项活动。一代大师跫音已远,但他的精神和意志却透过历史的帷幕,长久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相似文献   

12.
一代水彩大师王肇民先生将中国水彩画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对人生、艺术、美学等的思考浓缩在诗词创作与画论中.在表述自己的艺术观、美学观时,知前人之所未知,言前人之所未言,涉及绘画创作与教学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沈海燕 《法音》2008,(8):19-22
天台智者大师诠释《法华经》的目的,旨在将佛陀整个说教看成一个前后连贯的体系,其判释各种教相即是对一代佛教作体系化的梳理。大师之判教相,即是设立三条判教的标准,以为诸教有关教化方法和内容性质的特征做纲领性的定位。一曰根性融不融,二为化道始终不始终,三是师弟远近不远近。以下分述之。  相似文献   

14.
有暇来武汉,千万莫忘去古刹归元禅寺。作为载誉江南的一代名刹,归元禅寺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这里古树红墙,28栋古殿堂楼阁建筑呈袈裟形分布,殿内宝相庄严,蜚声海内的五百罗汉,个个形趣各异,栩栩如生,仍展现着百年不变的风采。晨钟暮鼓,似述说着古老的史诗华章;梵声高歌,涤荡去多少世间尘秽。如织的香客,有缘来此一聚,可曾知为保存这艺术的圣洁净土作出无量功德的人和他的故事,他就是当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暨武汉市佛教协会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海内十大高僧之一。归元禅寺方立昌明大师。那是在革文化命的年月里,…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梁启超,一生拥有很多朋友,在这些朋友中,有一个朋友很特别,就是周善培。周善培作为朋友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他总是及时指出梁启超的缺点,很少说夸奖奉承的话,从而成为梁启超名副其实的净友。  相似文献   

16.
善导大师说:“释边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阳本愿海。”这两句话如同惊天动地的薛雷,斩断请执的金刚宝剑。众所周知,如来一代时教,说法四十九年,如云如雨。中国佛教有十宗之多,净土只是其中之一。’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要知世尊出兴于世,只为救度众生。在《无量寿经》里,世等苦口婆心,对多闻第一的大弟子阿难尊者说:“善哉、善哉!汝为哀怨利乐谱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意,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立佛,布施累劫活天人民,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放。……如来所以出…  相似文献   

17.
姚兆明是台湾著名女画家,她于新中国成立之前随友去台湾,拜溥心畲为师。溥心畲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皇室后裔,自幼研习传统绘画,后成为一代大师。由于姚兆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溥心畲喜爱,成为"寒玉堂"第一代弟子,后与溥心畲之子溥孝华结为夫妇。1986年姚兆明为保护溥心畲留下的书画作品而被窃贼杀害。姚兆明一生致力于"溥派"艺术的研究,其传奇的艺术经历与杰出的艺术成就离不开溥心畲大师的教导。姚兆明曾立下宏愿,要努力成为"溥派"掌门人,将"溥派"艺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心里的锁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六十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解脱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着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  相似文献   

19.
梁思成是贼?     
正上海评弹团演出中篇评弹《林徽因》,剧场里打出一副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上联说的是梁思成,下联说的是林徽因。一位朋友见到后大吃一惊,给我打来电话说:怎么能把一代建筑大师说成是贼?"梁上君子"典出《后汉  相似文献   

20.
王孺童 《法音》2010,(7):5-8
<正>《念佛论》是倓虚法师一篇专门探讨净土法门的讲记,虽然内容是为初机学佛者,略说念佛求生西方弥陀净土之殊胜功德,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其作为天台宗的一代大师,以天台教观来弘扬净土法门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